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作者:張文欣


28日晚,創業板註冊制提速。與科創板50萬元的門檻涉及的近300萬投資者和百家公司相比,創業板新規在交易制度上的改變,將涉及目前4675萬創業板開戶的投資者和超800家公司,影響更為廣泛和深遠。創業板交易新規幾乎直接對標科創板,包括前5日不設漲跌停限制、漲跌幅比例放寬至20%等,所以,以史為鑑,通過對科創板的覆盤,對創業板新規下的交易會有較多的幫助和借鑑。
創業板註冊制後首批新股暴利成色幾何?

回顧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登錄上交所。彼時A股三大指數正受貿易摩擦困擾而弱勢震盪,但並未妨礙科創板首秀行情。截至收盤,25家公司首日平均漲幅139.55%,其中安集科技以400.15%的漲幅位居漲幅榜首,中籤科創板的股民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同時更是造富了一批企業家。市場目前預計的10月創業板實施後首批發行上市公司亦會如此嗎?
北京中晴資本總經理何巖對此表示:“當時科創板註冊制是全新的制度,股票、交易規則也是新的, A股投機性是比較強,也有炒新的偏好,所以,首日集體表現強勁。而創業板註冊制則不是新市場、新品種,未來新上市的公司表現可能相對更活躍,但首日爆炒的概率並不大,恐難複製科創板首秀的盛況。”另外,創業板未來新上市公司科技屬性也要比科創板弱,也還有一些傳統領域的產業升級公司,所以其新股上市首日市場定位預期也要比科創板要低。


表1:科創板首批25只股票上市後表現

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後上市的新股批次家數和市場環境不盡相同,可比性變小。但從統計來看,其後73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133.53%(扣除本週上市的財富趨勢和光雲科技),科創板所有新上市企業首日平均漲跌幅135.06%,平均漲幅接近。

新股二至五天收益不確定,儘量不參與
科創板25只個股首日大漲後,統計繼續不設漲跌幅的第二至五天,首批個股4天的收益有14只個股為負值,幾乎是漲跌各半,平均漲跌幅為1.55%。其後74只新股,第二至五天漲跌幅平均值為-6.56%。科創板所有新上市企業對應的平均漲跌幅-4.49%。 總體來看,與傳統漲跌停板制度下的新股不同,無漲跌限制的規則下多數個股首日漲跌幅會一步到位,快速迎來炒作後個股分化,少數個股再獲資金炒作,多數個股短期則陷入窄幅震盪區間。統計數字顯示,目前科創板有43家公司5日內形成了上市以來的高點。 所以,對於中籤新股的處理方式,很多基金對科創板配置以打新為主,在首日上市後一般都選擇直接獲利離場。對於不受漲跌限制的前五日,在操作上何巖建議:“新股上市不再一字板後,溢價會在首日會充分表現,但由於前5日振幅過大,無論從投資亦或投機的角度,我還是不建議參與。”

5日後拉長時間是痛苦的擠泡沫之路,科創板9股已破發
而在不設漲跌的5天結束後,個股單日漲跌幅比例調整至20%。作為新生事物的首批科創板股票又火爆了一週以上,絕大多數個股斬獲了20%以上的漲幅,但此後,多數個股轉為跌勢。其後6日到一個月的平均漲幅3.08%,比6-10日的平均漲幅32.71%進一步變小。另外,財信證券統計,5個交易日後所有科創板公司整體平均漲跌幅為-1.83%。這也是前5日漲幅過大,其後新股的供求逐步增多和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短期資金炒作固然能火爆一時,但並不能改變市場對質疑泡沫的聲音,營收增速、利潤增速、PB、ROE,好像沒有哪個指標能拿出來衡量科創板的估值,最終“市夢率”只能靠慢慢陰跌來還債。截至4月29日,A股共計100家科創板個股上市,除去最新上市的光雲科技和財富趨勢,有68家公司今日收盤價已經低於上市首日的收盤價,更是有9家公司已經跌破了IPO發行價。
表2:科創板破發個股一覽

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另外,股票價格的回撤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泡沫的程度。根據Wind數據,以上市以來距離最高價的跌幅統計,科創板99家公司中92家的跌幅超過30%,回撤最大的跌幅高達75%,為主營多媒體智能終端SoC芯片的晶晨股份。晶晨股份於2019年8月8日上市當日創下股價歷史高點,隨後連續陰跌3個月之久,今日收跌12.45%再創歷史新低。
表3:科創板歷史最高價跌幅最大前10只個股

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20%的漲跌幅,對遊資打板一族生態形成致命打擊
縱觀整個科創板的全新的交易制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對遊資打板一族生態的致命打擊。打板是目前10%漲跌停下游資一種特殊的具有A股特色的生存手段。而5日後漲跌幅改為20%的規則確實對遊資打板一族造成巨大沖擊。目前804只創業板股票未來交易會變成啥樣?還是來看看科創板的經驗。
Wind數據統計,科創板現有99家公司,從開板至今188個交易日。共計出現漲停46次、跌停36次,平均每個公司上市以來出現不到一次。其中,漲停最多的優刻得漲停5次、芯源微漲停4次,其餘公司均在2次及以下;曾經跌停的個股則均為1次跌停。在正常交易階段,個股漲跌停次數比投資者預期中要少很多。 圖1:少見的優刻得的5次漲停

覆盤科創板,4675萬創業板投資者如何應對交易制度的變革?

數據來看,20%的板不是那麼容易打的。之前遊資在創業板的“打板”策略,通過10%漲停後的流動性枯竭吸引買盤,降低主力資金成本。從覆盤科創板的結果來看,漲跌停改為20%後,打板成本、風險均大大增加,主題投資股價兌現更快,炒作生命週期也更短暫,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這種炒作方式。
另外,科創板被大家稱作“價格籠子“新的報價機制---- 規定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 98%,再加上限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10 萬股,市價申報單筆數量不超過5萬股的單筆申報數量上限,也使得遊資快速打板的難度大大增加了,市場概念炒作的力度顯然會受到較大抑制。
而對於科創板的投資者來說,雖然存在著理論上地天板40%的收益。但其實科創板比其他板更容易追高套牢,同時,也同樣還要面臨個股單日20%下跌的風險,如遭遇極端天地板則可能是面臨近40%虧損的風險。

4675萬創業板開戶的投資者需考慮新增的風險
天下沒有完美無缺的制度。科創板50萬元的門檻,雖然不能讓中小投資者享受新股發行上市的暴利,但同時也是使得這些風險承受能力偏弱的投資者規避了新規則下個股大幅波動的風險。


而創業板新規中顯示,存量投資者繼續參與交易,對新增個人投資者增設准入條件(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應不低於人民幣10 萬元,並參與證券交易24 個月以上),可以看出,目前4675萬創業板開戶的投資者都將面臨和新股前5日不設漲跌停限制、其後漲跌幅比例放寬至20%新的交易規則。而這些人中也不乏大量風險承受能力偏弱的投資者,所以,這些投資者亟需對未來新交易規則可能帶來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在創業板註冊制正式實施前要考量是否準備好了?
當然,科創板中也產生了中微公司、金山辦公等少數基本面推動的牛股。所以,何巖指出:“交易規則對於價值投資者影響不大,對於投機者或許有一些影響。隨著註冊制的加速,A股最終大概率會對標美股、港股的交易規則,長期而言,甚至可能會取消漲跌停板制度。漲跌停板的放開,其實是促使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選股時更注重業績穩定以及行業龍頭公司。”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