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这几天,天气渐凉,给三岁的儿子买秋装让我犯了难。

最近我发现我儿子穿衣服特别挑,这也不穿那也不穿,就要穿自己指定的,那迷之审美呀!上身红配绿,再来一条蓝色的裤子,红色的鞋,衣服上的图案优先汽车、挖掘机、飞机、恐龙,自己搭配满意了,才肯出门!

穿个衣服倒腾一个多小时,把我妈气得直哼哼:一个个都这样(我侄子小的时候、我侄女,现在是我儿子)穿个衣服都要挑肥拣瘦的!——老一辈的人朴素,觉得对衣食过于讲究,都是纨绔子弟的作风。

我爸则是啧啧不已:这也太土了,我一个老年人都看不下去!

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为啥孩子的审美又“迷”又土?

1、孩子喜欢颜色饱和度高和纯度高的颜色。

孩子爱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研究表明,儿童大多喜欢颜色饱和度高和纯度高的颜色,婴儿喜欢红色和黄色,4-9岁的孩子喜欢红色,9岁以后的孩子喜欢绿色,孩子的审美趣味会随着儿年龄增长,从色彩鲜艳向柔和方向转变。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喜欢的颜色不同,而且还受性别影响,男孩儿特别喜欢黄色,蓝色,其次是红色,绿色女孩子则最喜欢红色,黄色,其次是橙色,白色,蓝色。

除了颜色以外,孩子还会在意衣服上的图案,如果是非常喜欢的图案,也会酌情降低对颜色的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还不会搭配的概念,只是凭着对颜色和图案的喜欢进行“搭配”,所以就出现了家长们难以理解的迷之审美。

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2、大环境的影响。

孩子凑一身花的审美土吗?其实,说到审美这件事,谁都觉得自己挺潮的,不然为啥那些睫毛涂得像苍蝇脚、眉毛从眉头到眉尾颜色都一样、腰上别一串钥匙的,都觉得自己挺美的,所以,如果你看孩子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还美滋滋的,你这样想就对了——虽然他土,但他自信啊!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论点是中国人的审美为啥那么土?经作者分析以后,得出两个结论,中国人审美水平低一个原因是穷,另一个就是家长没有去刻意培养孩子的审美。

意思是审美水平低,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具体的体现有很多,比如说很典型的:胎教的时候都是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出生以后就变成了“爸爸的爸爸是爷爷......整个社会大环境弥漫的都是那么一股土味儿,孩子的审美水平自然提不上去。

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孩子挑拣衣服,在意形象是好事。

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衣服穿着,说明孩子开始关注自我,这是这是孩子意识层面的大飞跃。

据科学研究,孩子出生以后得到妈妈精心的照顾,时刻不分离,孩子会觉得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把自己和妈妈分隔开,产生我是我,别人是别人的感觉。而孩子在三岁时彻底完成这一思维成长。孩子开始关注自我,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关注自己的衣着,对形象的在意。

我之前听过一个妈妈的吐槽,她说人人都说两岁的孩子最可怕,她觉得三岁才可怕。她说有一次她家三岁的女儿拉完便便以后,她习惯性的把孩子的便便给冲掉了,然后孩子嚎啕大哭,非得要妈妈把便便掏回来,这是她的便便,谁也不能动,得她自己冲......

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衣着,这阶段家长能做什么呢?

1、支持。

不管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保暖,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支持,支持不仅是是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更是顺应了孩子的社交圈。

不妨想想这样的画面,你非得按照你的审美给孩子搭配一身简洁大方的,孩子到了学校,被同学嘲笑:真难看!孩子的内心得多崩溃!

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对衣服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在他们这个社交圈里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品味和审美。

2、借助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

花花绿绿凑一身然后美滋滋出门,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迷之审美?


既然孩子这个衣服也不满意,那个衣服也不满意,那就让他自己挑自己穿好了。家长正好可以借助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3、建立孩子对艺术的爱好。

如果你想孩子以后的审美水平高,从孩子这时候建立孩子对艺术的爱好,带孩子看一些经典的影片、听音乐会、看话剧都是很好的选择。

一个审美水平高的人,如果仅限对服装的审美追求,那也是肤浅的,更多要建立对音乐、绘画的艺术鉴赏审美,才是一个高质量的审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