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为何有些人总是能从不同的事情中,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问题都被他们的智慧一个个化解。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还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仅仅是把问题弄的糟糕,而且也把名声给搞臭了。


那么那些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不过还真的有作者总结了高手看待问题的角度,这就是《精进》2。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豆瓣评分6.7分


《精进》2整体来讲,可能并没有第一部的实际操作的干货多。这是因为第二部所讲的内容偏抽象,但是并不是说第2部不优秀了。


相反,我认为第2部反而是更加高级的智慧,需要我们一点点去分析并在现实中实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会从以下几点中分析出那些所谓的高手,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那些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他们善于从不同于常人的角度观察问题。


结合《精进2》这本书,我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是通过什么视角看待问题的,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如何刻意地训练提升自己的智慧?


什么是智慧?

首先我们看到智慧这个词,想到的可能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谓哲学就是爱智慧,但是演化到现在,现实生活中接二连三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更加应该去想如何解决掉他们。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苏格拉底的雕像


解决问题的时候,大脑会进行思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我在以前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一个终极的学习方法,然后我顺着这条方法去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学习好。


可是后来一想,这样的方法并不现实,因为每个学习的性质都不相同,更多的时候,要求我们根据情况的不同,而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的方法。


那么同样,解决问题也是这样的思路,智慧并不是一个很厉害的思考方式,它并不是你所想的什么绝招,只要使出来就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①思维模型

想要根本了解智慧,我们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就是思维模型。


什么是思维模型?它是生活的各种事情中分析出的规律。


可以是前人或者是你自己总结的,比如你从多年的工作中发现了做事的方法。


在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时,你就会在你的头脑中想一想之前的经历,这是大脑的自动工作思路。


因为我们人类是比较懒惰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太消耗能量了,在我们还是原始时代的时候,我们能不动脑就不动,这是为了保持身体中的能量。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基因中的这个特性保留了下来。


遇到问题想都不想先请教别人,随后才想以前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参考。


但就思维模型来说,却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这些思考的类型都是前人的总结,并不一定适合你。同时你发现之前的经验并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


你可能面临的尴尬就是,你的手中只有思维武器,而你却发挥不了高超的效果。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我们可以拥有多种思维模型


比如说你在现实当中遇到了一个颇具危险的事情,做好了名利双收。做不好呢,可能会失去所有。


这时候,我们参考下古人的智慧吧,有的俗语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也有的俗语是“激流勇进”。我们究竟应该是前进,还是保守点?


②多元思维模型

我最早听到多元思维模型,是查理·芒格提出的。


所谓的“多元思维模型”,是指在从多种角度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用单一学科的视角。


如果延伸一下,就是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要从一种思维模型出发,而是多种模型切换去分析一个问题。


假如一个信任的朋友给你介绍了一个高风险够回报的项目,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思考呢?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问题,如果拒绝了可能也不太好,毕竟是不错的朋友,好心好意介绍项目给我们。如果投入了,又害怕血本无归。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


在《黑天鹅》这本书中,塔勒布给了我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关于投资理财等等,大部分的钱投资风险小,收益中等的项目。


小部分钱用来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样的投资组合可以保证你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这就是从项目的风险高低和收益高低,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在确保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进行有条理的整合,这就是一种多元模型的角度思考问题。


小结:说到这里,原来智慧就是多元思维模型呀。智慧就是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先去分析,随后从自己的大脑储备的思维模型中,去挑选几个,随后尝试去解决当前的问题。


高手是通过什么视角分析问题的?

以前总是佩服那些有智慧的人,不明白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为何与众不同。看了《精进》2这本书,让我有所启发,那些高手更多的时候,从一开始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就已经超越了我们。


①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平时我们去看一件事物,可能会从事物原先的功能思考。这样我们的大脑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


为何很多人都说创造力很难,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认识的方便性,我们的大脑很容易把你看到的各种事物给抽象化。当我们下次看到这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会一扫而过,从而缺少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苹果落下去,然而只有牛顿进行了思考。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牛顿


创造力不是你看了很多书自然就拥有了。对于创造力而言,只要是具备一定知识量的人就足够了。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创造力,是因为没有对看过的东西进行思考。


最怕的是,还一直认为自己缺少知识量,拼命的读书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创造力,从而让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


书毕竟很多,有限的生命无法读完无限的书籍。我们更加应该做的是通过对熟悉的知识,去仔细探索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②如何细致观察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熟悉的事物给陌生化,其实就是比我们更加认真一点,多思考了一会儿,就拉开了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到这里,我们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们是如何细致思考问题的?在这里你就要善于发现,可见元素和不可见元素之间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父亲做的炒米非常的香脆。我一直认为可能是父亲在炒的时候,火候把控的好,或者是调料放的适中,这才有了香喷喷的炒米。


可父亲和我说不是这样的,在炒米的整件事情中,你只看到了火候、调料等等的常见元素,那你知道如何把大米炒到有脆感吗?


虽然我做饭的厨艺不好,但是我也知道如果火候没有掌控好,大米有可能会糊,那吃起来口感就会很差。如果火小了,就无法达到脆感。


父亲和我说,关键的地方就在炒米的最后一步,很多人可能炒完米,就直接出锅了,而我会盖上锅盖,利用余温让大米有轻微的脆感。这就是你没有注意到的元素。


以前我认为可能是父亲怕炒米凉了不好吃,可谁知道竟然还有这样的功效。我可以看到的元素是火候和调料,却没有看懂最后一步的含义。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炒米


面对苹果的掉落,我们看到的是苹果熟了所以掉落,而牛顿想的问题是苹果为何不向上而要落到地下?


其实很多行业之间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的配方上,那些你看不到的元素让他们具备高额的商业价值。比如可口可乐、老干妈等等。


③通过模块化观察问题

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总是容易陷入牛角尖。为何会这样?比如上司交给了你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大部分的人按照某一个方面,开始仔细研究。


认为我只要解决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可能这个工作就能迎刃而解。可更多的时候,往往是事与愿违。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没有弄好,最后还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


要想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想当然的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而是应该从事情的整个模块出发。


比如在之前我看书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的读书效果。感觉自己从小到大也读了这么多书,发现没有实际的效果。


相信这也是困扰大家最多的一个问题,我读的书没有效果,那我还读什么?也许很多人从这里就放弃了读书,着实可惜。

我看了很多自媒体的文章,有作者说是你的读书速度太慢了,相同的时间量别人比你读的多,当然你读书的效果就不行;也有的作者说是因为你读完没有做读书笔记,不思考消化读再多都没用。


可能他们都说的对,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读书无效的问题。


《精进》2:历史上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

读书


后来我看了《精进》2这本书。发现我缺少的是一种模块化的思维。


什么是模块化思维?就是通过一整个模块去观察阅读这件事,把阅读整个过程分解成好几个部分,越细小越好,其实整个阅读的模块中,每一个部分都影响着最终的读书效果。


我简单和大家说说,如何用模块化观察阅读这件事?


从一开始的选书就很讲究了,然后是了解作者翻看目录,罗列出关键词,尝试在书中找出答案,最后总结出在现实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问题。


通过一整个模块去观察,我们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如果你分解的越细致,就越可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现实当中如何刻意增加自己的智慧?

我们知道了智慧就是思考问题时的多种思维模型,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后天的训练中提高。根据这本书,我提炼了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提升我们智慧的方法。


通过分析高手观察事物的角度,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智慧的提升,很关键的因素在于你平时选择什么角度去分析。


接下来,我会从如何观察事物以及通过范例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提升智慧。


①如何观察事物?

  1. 选择观察的对象(苹果掉在地面现象)
  2. 列举你能看到的所有元素(苹果向下掉落)
  3. 根据可见元素推测出你不能马上看到的元素(地球引力)
  4. 可见元素是如何影响不可见元素的,两者的关系如何(因为地球引力所以苹果落到地面上)


只有学会观察事物,分解出事物的元素,我们才能针对性的提高。括号当中就是牛顿观察苹果的例子。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你的思考建立了有序性,避免观察和思考时出现混乱。


这个方法是挺不错的,但是一开始弄,没有老师给你反馈结果,你也就不知道如何改进。


②范例学习法

知道了如何观察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针对性提高自己的智慧。有个很好的方式,找出你心目当中最具智慧的人。


你最近这段时间遇到的最大麻烦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把你的思路和事情最终的结果写出来,然后根据这件事的性质,去寻找在你心目中有智慧的人,看他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麻烦,毕竟你们两个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别忘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人家的思维模型。这个思路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结

《精进》2这本书就给大家讲到这儿啦,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我们看书最重要的是,重点关注作者其中的思想精华,掌握了这个你就能演化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具备营养的部分。俗话说给别人鱼不如教给别人打渔的方法。那么第一部更多的是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步骤,而第二部是教给你如何打渔。


喜欢的朋友可以动动手指点个赞,就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欢迎关注@成长伴书行 陪你一起阅读经典好书,每天成长一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