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连锁刚刚开始

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伟大的发现与洞见,

实际上恰好是混沌中的逐渐明晰。

——逸马“万利连锁”

从连锁经营模式诞生之日起,它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

实际上,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当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部分企业必将步入一个轨道,把历来成功的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通过复制放大,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成为连锁巨头和领导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讲,连锁造就行业领袖。

生产者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生产,通过复制标准化流程,为市场快速地、大规模地提供所需的产品。然而,当市场上同质产品趋于饱和时,生产者就要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了。于是,把机械化大生产的复制模式,引用到商品流通领域,就有了连锁经营。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到底是生产者自己承担销售,还是将销售分割出去呢?

如果生产者自己承担销售,自己投资建店,把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产品一起提供给当地的消费者,那就是“直营连锁”;如果生产者把销售分割出去,由加盟者投资建店,双方分割无形产品价值实现的利润,那就是“特许经营连锁”。

经济史证实,现代经济发展初期,有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分工,是符合效率原则的经济行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升级,对无形产品的需求比例在日益上升。无形产品的再生产,与有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分工不一样,它需要销售者来完成并提供给消费者,这是无形产品的即时消费特征决定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连锁网络的建设中,特许经营是更符合效率原则的模式。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特许经营是通过‘婚姻契约’的方式,嫁接一套成功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品牌、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许经营,追求的是特许双方合作共赢,实施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方式,也是当今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的最佳途径之一。

从1865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开创特许经营这一模式后,发展至今已经超过了150年,成为全球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线下实体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许多巨头企业都是采用这一模式打开了通往世界之路。

截至2018年,以餐饮业为例:麦当劳全球门店数量3.5万家;百胜集团旗下的必胜客、肯德基等品牌约4万家;赛百味全球门店数量4.5万家;星巴克全球门店数量3万家……全球餐饮连锁品牌门店拓展形式,有超过六成都是通过特许连锁的模式进行合作扩张的。

特许经营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在中国却才刚刚起步。回望过去的二三十年,我国有不少的本土企业也在做连锁,但大都是以直营的模式发展,特许经营少之又少。不开放特许加盟,看似是保护了自身品牌,但结合多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品牌的经营利润、拓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都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本土的直营连锁品牌,年度净利润很少超过10%。在中国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本土直营的连锁品牌中,超过千店的寥寥无几!如此现状,究竟是不是一种遗憾呢?

也许,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直登天堂,人们也正直下地狱。”很多事情不存在绝对的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不妨这样审视,本土企业过去二三十年的连锁经营是一种探索和积淀,发展到了今天,时机已然成熟,必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转折。事实摆在眼前,在偌大的中国市场中,还有许多领域尚未形成行业霸主,这对广大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正是借力新的生产工具、构造连锁新范式的机会。

许多人误以为,特许连锁仅限于大众化、品牌生命周期不长的行业。恰恰是这样的概念,让不少商业推动者形成了错误的理念。其实,纵观全球特许经营的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了,特许经营渗透在各个不同的业态中。从全球最高端的五星级连锁酒店,到便民生活便利店、超市等各个领域,全是依托特许连锁的形式快速地发展着。真正制约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的瓶颈,是对特许经营理念缺乏认知,对自身品牌连锁管控体系的搭建不完善。

美国著名经济趋势分析家、量子基金创始人罗杰斯认为:“要在21世纪跻身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最稳妥和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加入某项特许经营体系。也许你很难通过加入特许经营而成为亿万富翁,但却能轻松地成为百万富翁。”

我们的“万利连锁”模型也能够轻松地看出这一点。

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单店,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复制,开多家直营连锁店,这是最初级的连锁。过去二三十年,我们对连锁的探索几乎都是处在这个雏形阶段,现在我们要发展的方向,是朝着模式裂变升级,即从直营发展到特许,为平台运营和品牌生态奠定基础。

我们的连锁刚刚开始


当我们能够跳出“连锁就是开分店”的狭隘之见,树立起连锁思维,从最初的“复制产品与服务”走向“特许与授权”,就是实现了从“大本小利”到“大本大利”,再到“一本万利”和“无本万利”的超级连锁的过程。

试想,连锁企业从一家店变成一千家店、一万家店,最终托起来的是什么?或者说,消费者看到这样的连锁店,购买的是什么?只是产品吗?

显然不是。连锁从最初的复制产品和服务,发展到最后的品牌生态,实际上是从“经营有形资产”发展到“经营无形资产”的过程。连锁最终托起来的是品牌和认知,售卖的是一种理念;而消费者购买的也不单纯是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

我们再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销售产品的结果,最终是“谁好买谁”,那么检验“好”的标准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品牌的知名度。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清楚:当消费者有需求时,他想到的是产品;当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想到的是品牌。换句话说,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谁能让消费者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谁就能拥有消费者的忠诚度。

为什么特许经营被全世界广泛认为是21世纪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原因就在于,它有借力出海的魅力,能把好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复制传播,让最大面积的区域和最大量的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企业脱离传统的、简单的生产型发展方式,把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品牌,独立出来并进行延伸。

未来十年、二十年,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连锁体系的搭建,依托信息化、资本化,必然有机会走向千店品牌规模、千亿企业规模,并一步步地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此时此刻,一个全新的世界即将打开。


我们的连锁刚刚开始


我们的连锁刚刚开始


关于战略顶层设计、连锁模式设计、标准化体系、招商、到训练督导体系。如果对你有用,可以关注小编,私信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