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由於“手握”巨量鐵礦石,澳大利亞一直牢牢掌握著全球鐵礦石的定價權,這已引起全球鋼鐵企業的不滿。比如,2017年全球鐵礦石平均價格就漲至76美元/噸,按照當年“中國進口10.75億噸鐵礦石、其中61%來自澳大利亞”來計算,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僅從中國市場就已獲得了接近500億美元的收益。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而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又開始“瘋狂”了:部分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現貨價格也不斷攀升;那麼,此次鐵礦石漲價又是否是因為澳大利亞“從中作梗”呢?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每噸947元!進口鐵礦石價格瘋漲,澳大利亞正“暗箱操作”?

據新華網12月7日報道指出,近期鐵礦石現貨價格大漲,期貨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新高——12月4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I2101最高已觸及993元/噸,創出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該主力合約年內最大漲幅已超過94%,逼近一倍。

除期貨外,上週五(12月4日)進口到中國北方含鐵量62%的鐵礦石以每噸145.01美元(約每噸947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這也是創下了7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使今年的鐵礦石價格漲幅擴大到57%;同日,從巴西進口的含鐵量65%的鐵礦石的價格躍升至157美元/噸(約1025元/噸)。而上個月,上述兩種鐵礦石價格都上漲了20%以上。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鐵礦石突然變“金礦”,無疑吸引了各方的關注,甚至有輿論揣測:難不成又是澳大利亞“暗箱操作”?其實不然。

綜合來看,助推鐵礦石價格飛漲的因素,除了近期我國經濟向好之外,也疊加了市場對於供應端縮減的擔憂情緒。一方面,市場有消息稱,淡水河谷宣佈預計將無法實現今年和2021年的產量目標;另一方面,市場對澳礦供應也有擔憂;此外,印度鋼鐵製造商呼籲印度政府停止出口鐵礦石,也進一步增加鐵礦石價格壓力。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澳洲掌握鐵礦石定價權,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鐵礦石價格飛漲,澳大利亞卻成為“暗箱操作”的懷疑對象,其實並非沒有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鐵礦石海運貿易極少;而後隨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鋼鐵行業的崛起,而本國又嚴重缺乏鐵礦石資源,需大量進口,日本便找到了有豐富優質鐵礦石資源的澳大利亞。


雙方簽署了長期(15-20年)合同,其中前5-7年的鐵礦石價格不變;而又由於日本鋼企非常注重與澳大利亞礦山的長期合作,逐漸形成了成熟的交易規則,這就是此前鐵礦石定價採用的“長協”定價機制;20世紀70年代,歐美借鑑日本經驗大量進口鐵礦石和簽訂長期合約。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通俗來說,在長協年度定價機制下,澳大利亞等供方可長期均衡佔領市場,且在鐵礦石定價權方面掌握著較大的主動權。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鋼鐵工業蓬勃發展,鐵礦石全球供需格局變化劇烈,供不應求導致鐵礦石現貨價遠高於長協價,成為長協年度定價機制解體的導火索。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從這時起,中國寶鋼也首次參與到全球鐵礦石協商定價機制;可即便如此,鐵礦石價格仍連續5年大幅躥升。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國際鐵礦石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局勢,“長協”定價機制逐漸瓦解,鐵礦石指數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其中,澳大利亞、巴西的四大礦山在與我國鋼企議價時,主要採用普氏指數。

所謂的普氏指數,其採集的價格為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CFR(成本+運費)現貨價格,最為人所詬病的是,其價格編制方式不透明,有壟斷嫌疑——這也是為何市場會懷疑當前鐵礦石漲價是因為澳大利亞從中作梗。

一年在華賺500億!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中國如何“破局”?

不過,當前我國已逐漸打破“鐵礦石定價遭澳洲壟斷”的局面:2013年,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2018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人民幣鐵礦石走向國際化;2019年以來,基於市場呈現買方市場,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企業為了爭奪中國市場,紛紛推出期貨定價、人民幣計價新的結算方式……

可以說,中國掌握“鐵礦石定價權”仍任重道遠,但目前已在朝著這個方向一步步前進。

文 | 劉蘇林 題 | 凌明 圖 | 盧文祥 審 | 劉蘇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