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從對未來生涯的迷茫到堅信“學習的知識就是手中的槍”,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學生吳逸桐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後思想態度發生轉變,毅然選擇赴西部基層支教一年。

熬夜製作手工餅乾、手寫賀卡,甚至差點忘記自己的結婚紀念日,只為將暖心傳遞給《營養與健康》課堂的學生。疫情期間,該校生命學院教師班主任金文聞給全國各地學生寄送140盒小餅乾傳遞暖心的故事感動校園。11月10日,在華科舉行的2020年湖北省高校學生思政工作集中調研會上,大家一起分享了一個個抗疫故事,在生動講述中深入人心,以真人真事、真情實感溫暖人、感染人、鼓舞人。

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身處武漢的華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是全國抗疫戰場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貢獻最大的高校。學校11所校屬醫院均為新冠肺炎定點診療救治醫院,共投入醫務人員約3.4萬人,病床近9000張,同時還管理著4個方艙醫院近6000張病床。戰疫中,學校湧現出許多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其中,6名同志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3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1個集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還有多人獲省市及衛生系統各類表彰。華科人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與人民同舟、與祖國共濟”的使命擔當。

無畏堅守盡顯醫者仁心

“我宣誓,牢記使命,衝鋒在前,堅決貫徹醫院部署,全力以赴支援紅十字會發熱定點醫院工作,圓滿完成院黨委交給的任務。”1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發出《守護健康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倡議書,內科黨委書記陳吉相很快就帶領著30餘名內科黨員組成抗擊新冠肺炎突擊隊,莊嚴宣誓。當晚,隊員們便迅速投入協和對口支持的發熱定點醫院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工作中。

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疫情初期,華科成立防控新冠肺炎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邵新宇、校長李元元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緊緊抓住前方醫院和後方校園社區兩個陣地,統籌協調、全盤謀劃、上下一心,吹響戰疫集結號,號召全校黨員衝鋒在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邵新宇在戰疫示範微黨課中講述:“戰疫過程中,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華科抗疫的各條戰線上。附屬協和醫院黨委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全院各基層黨組織、全體黨員紛紛響應。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成立臨時黨支部,立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誓言。在校園防控戰場,為保證順利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眾多老黨員、老教師身先士卒,為近兩萬名校內居民充當志願者,解決居民的日常生活難題。95歲高齡的‘鋼鐵院士’崔崑及夫人第一時間捐款100萬元。這些身邊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

黨旗所向,白衣為袍,一線醫務工作者勇當抗疫排頭兵。

1月中旬,附屬協和醫院受命派團隊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並負責將南五樓普通病房改造為臨時ICU。“讓我來,我先上!”原本在金銀潭醫院輪值的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尚遊主動請纓。“時間不等人,只有ICU病房改造得快一點,病人才能早點得到救治、早點康復。”尚遊說。

附屬同濟醫院麻醉科黨支部書記、中法院區插管小分隊隊長萬里,帶領著一支“敢死隊”守護著危重症患者生命。“插管的時候要貼近病人,感染風險極高,但此時此刻,不能顧及個人安危,只有與死神硬碰硬,才能換來病人生的希望。”萬里說。

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已成為學校思政課堂最生動的案例,激勵和影響著更多華科人。

科研攻關助力戰疫一線

李元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一所以工科和醫科優勢突出的綜合性、研究型重點大學,武漢疫情形勢嚴峻,華科責無旁貸。發揮自身優勢,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華科力量。”

為助力抗疫一線,學校緊急投入5000萬元經費,發揮綜合學科的專業優勢,集結多學科研究團隊,動員30多個科研單位參與疫情防控科研項目,為一線抗疫提供科技支撐,重點在新冠肺炎病毒溯源、快速檢測救治、臨床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方面加大攻關力度。

法醫學系劉良教授團隊是全國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的完成者。2月15日晚上9點多,劉良接到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電話,有一個患者遺體可以做解剖。他緊急召集團隊趕往醫院。作為主刀醫生,59歲的劉良穿上密閉的防護裝具,10分鐘便汗如雨下,呼吸困難,就是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他硬是咬著牙完成了第一例解剖手術,並迅速與團隊總結解剖技術細節,為新冠肺炎的治療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劉良團隊的研究成果寫進其中。

疫情期間,為縮短監測時間,電信學院白翔教授、許永超副教授團隊負責的智能創新實驗室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利用AI輔助醫學影像量化分析系統,大幅提升了診斷效率,緩解影像醫生的壓力。

5月11日,使用人工肺膜(ECMO)術前73天,新冠肺炎核酸轉陰、不可逆纖維化呼吸衰竭患者劉強,經過全力救治,成功脫離生命支持的ECMO,依靠植入的雙肺在輔助下自主呼吸,並恢復自主進食。今年1月底,劉強經過醫護人員不懈努力,他核酸成功轉陰,但是出現了不可逆的廣泛肺間質纖維化,肺移植是唯一希望。為了挽救他的生命,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與國內頂尖專家聯手會診,多次討論最終確定肺移植手術方案,併為他成功實施手術。

7月16日,公共衛生學院王超龍教授和鄔堂春教授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林希虹教授合作的文章在《自然》雜誌發表。該研究有利於世界各國更有效地制定預防政策和方案,對我國取得抗疫的最終勝利和應對將來潛在的新發傳染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月18日,建築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管凱雄報名成為新冠疫苗一期臨床志願者。3月20日,他經過層層檢查順利接種。5月22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公佈,這件對管凱雄來說“有意義的小事”為更多人所知。

“原來真正的英雄就在身邊,管老師是首批108位志願者,真的很敬佩。”“以後我希望也能像老師一樣,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22日晚,管凱雄和學生討論課程的微信群被各種消息“轟炸”。特殊時刻的一次勇敢選擇,為學生上了一堂最直接的思政課。

華科抗疫精神激勵“後浪”

疫情期間,華科積極迎戰,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難,積極拓展“雲課堂”“雲教學”“雲答辯”“雲招聘”“雲思政”,為學生的課業、畢業、就業保駕護航。

3月底,2020屆光電信息學院碩士畢業生鮑立在線上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答辯,順利畢業。談到“雲答辯”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我以為只有七八位老師在線,沒想到最多時竟有32位老師同時在線。我將踏上工作崗位,看到學校在疫情期間投入了這麼多,身為華科學子,希望今後能夠帶著這份屬於華科的擔當,貢獻更多創新產品。”

9月17日,是華科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新生蔡文泰正式和父母成了校友。他的父母都畢業於華科,都在協和醫院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們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而蔡文泰則在家中備戰高考。“之前我對職業選擇還有些‘搖擺’,但經過這次疫情,我明確了自己的志向。”今年高考,蔡文泰第一志願就填報了華科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類專業並被錄取。

9月23日,在華科2020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校友張定宇以親自經歷和切身感懷,為7000餘名本科新生動情講述“開學第一課”。張定宇近40分鐘的演講,16次被在場師生自發的掌聲打斷。偉大的抗疫精神,在一個個故事中凝練,在一句句講述中深入人心,師生們眼中含淚,感受著為人民、為祖國奮鬥的源泉和力量。

能源學院2017級本科生艾克帕爾·吐地說:“從武漢返鄉解除隔離之後,我成為村裡志願者隊伍中的第一名大學生,哪裡需要,我就出現在哪裡。”建築與規劃學院2019級研究生黨員司玉立表示:“我們90後黨員要努力做新時代的‘後浪’,成為抗疫英雄精神的傳承者,讓我們個體的小我融入時代的大我。”

邵新宇認為,抗疫大考是一堂有高度的思政大課,也是一堂有溫度的思政金課。華科身處抗疫主戰場,生動感人的身邊故事如鹽在水,是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這堂課中,人人都是課堂主體,是講課人也是聽課人;是積極投身抗疫大戰的親歷者,也要成為偉大抗疫精神的闡釋者、傳承者;要把抗疫成效轉化為思政育人成效,引導廣大師生從抗疫的生動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這學期,華科把做好抗疫精神宣傳宣講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擔任團長,一線醫務工作者、抗疫科研專家、校園防控人員等為代表的華科抗疫精神宣講團。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一個個一線戰疫、科研抗疫、校園防疫的感人故事,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科人奮力拼搏,勇往直前。

(本報記者夏靜本報通訊員高翔崔美嬌)

《光明日報》(2020年11月29日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