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刘涛向人介绍东胜村果树经济情况(左二)

刘涛与同事最后的对话:

•“马上又到取暖期了,我得回市里张罗咱们村的供暖煤。”

•“涛哥,下着雨呢!路滑,视线不好,要不下午雨停了,你再走。”

•“不赶趟,再过两天就到中秋节了, 我还要给村民们买点米、面、油和月饼。”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刘涛在东胜郭家村开展群众

满意度调查(右二)

他是好人刘涛

刘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气象局驻凉城县麦胡图镇东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18岁,刘涛就开始从事气象观测、预报,成为气象大家庭的一员。24岁,他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大漠戈壁腹地的阿拉善盟吉诃德气象站工作。54岁,他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足迹遍布扶贫村的每个角落,被村民誉为“白头发老汉”“好人刘涛”“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60岁,在距离退休不到100天的那些日子里,他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

今年9月10日上午,刘涛在从东胜村到市里买煤的路上,不幸遭遇交通事故。

生命,定格在60岁,也永远定格在扶贫的路上。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对事业的热忱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东胜村委会不会忘记他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刘涛查看村里道路情况(右一)

东胜村党支部书记刘海龙哽咽道:

“今年全村共种了2000多亩青贮玉米,眼下正是收割的时候,可刘书记却再也看不到这丰收的场景了。”

修路

泥土路不仅制约了村民脱贫致富,连生产生活都不方便······

东胜村小孤山自然村去往麦胡图镇的路,是通往镇医院的生命路,也是村民们运送粮食的致富路。

2012年7月,村里出现严峻汛情,应急保障车进不了村,防汛服务人员只能弃车,徒步进村。2014年之前,下点雨后,这条路就会变成“ 水泥路”。

刘涛在2014年6月到村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和村委会合计,要把路修好。为此,他东奔西跑,四处协调,联系市委以及市气象局、市交通管理局,申请到一笔修路资金。当年10月,这条让村民盼了多年的路开工了。为保障道路质量,他每天守在工地上。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路修好了,村民们的出行方便了。

脱贫增收

种青贮玉米、养鸡,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没事的时候,刘涛就琢磨:怎么才能让村民的收入涨上来。考虑到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刘涛认为种青贮玉米比种籽玉米每亩要多挣200元左右,每家每户每年能平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村民们担心卖不出去,刘涛还主动联系当地的海高牧场,最终确定收购事宜。

“ 今年全村共种了2000多亩青贮玉米,眼下正是收割的时候,可刘书记却再也看不到这丰收的场景了。”东胜村党支部书记刘海龙哽咽道。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2016年,该村顺利脱贫后,扶贫工作并没有停止。刘涛先后申请购买了1900多只鸡苗,免费给刚脱贫的农户送去,以产业扶贫的形式,让大家用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村民不会忘记他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刘涛在东胜进行入户调查(左一)

罗莲香老人回忆起过往潸然泪下:

“刘书记人这么好,怎么就突然走了。我还掰了一锅玉米棒,等他中秋节过来吃……”

买生活用品、落实危房改造······好人刘涛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81岁的罗莲香与刘涛相处了近6年,老人的孩子常年在外务工。刘涛每月都来看她两三次,送米送面送油,帮忙照料生活。

刘涛来串门时,发现家里的灯不亮,于是自己掏钱去镇里买来电线换上。看见老人做饭还是用大锅煮,费时费力,很不方便,就自己出钱买了电饭锅送给老人家。

“这六年来,刘书记头发全白了,明显瘦了!”说起刘书记,村民高忠义很是不舍,“他对我们特别好,时常挨家挨户串门,问我们缺啥、有啥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高忠义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学费没着落,刘涛知道后帮着申请教育扶贫款,为高忠义一家解决了大难题。此后,刘涛还经常问他有没有需要销售的鸡蛋、猪肉等。高忠义明白,刘涛帮他们卖的农产品比市场价都高,就是想多给他家补贴点。

去年6月,为落实危房改造项目,陈半拴家拆了旧房准备建新房时,因为砖涨价包工头嫌不挣钱没有动工。眼见就要入冬,刘涛直接找县领导,县领导找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解决问题。同时,他坚持给包工头做思想工作,介绍陈半拴家的实际困难。最终,老两口儿的房子赶在入冬前盖好了。

贫困户杜迷元家的危房改造完后,都没有钱安装玻璃。刘涛知道后,自己出钱给他家装了玻璃。同时,他通过凉城县气象局协调到了多余的桌椅板凳,马不停蹄地把它们拉回来。杜迷元连连致谢说:“好人刘涛啊!”

扶贫的同事不会忘记他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刘涛到东胜海高牧场检查犊牛岛工作(左一)

与刘涛一起工作的新营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浩哲忧伤地说:

“涛哥,村里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我们还会加把劲。”

担子重、无怨言;乡村游、帮通电;白头翁、频帮忙······

2017年,在东胜村扶贫的同时,刘涛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帮扶点丰镇市巨宝庄镇新营子村的帮扶管理工作。担子更重了,但他毫无怨言。

王浩哲说:“去年我和涛哥在挨家挨户走访时, 发现村民们的自来水在集中用水时段供应不足,群众用水困难。”调查后,两人发现自来水中断的时候,每家每户的水井却有水。

原来,自来水源自村里的集体井,属地下水,由于水位下降,集中用水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村民们自家水井的水源于地表水。村民们因自来水方便,自家水井打水费时费力,渐渐地,大家就不用了。

刘涛弄清楚缘由后,动员大家把自家水井用起来,在他的协调下,自治区气象局给村民们免费配了100个水泵。

2017年,新营子村搞起了乡村旅游,可室内项目因通电困难迟迟搞不起来。刘涛知道后, 协调气象局、供电局等单位,申请经费,联系施工单位,安变压器、埋电线杆、布电线,很快就通电了。

扶贫以来,刘涛经常帮着推销农产品。每次推销成功后, 他都第一时间把钱交给村民。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劳动时间,刘涛总在早晚进行走访,周而往复。村民常说:“那个白头发老汉又来了。”

村里有什么问题,村民有什么矛盾,“白头发老汉”都会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

家人不会忘记他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2018年2月6日,刘涛春节前慰问凉城县气象局退休老干部。(右一)

儿子刘卓崴撕心裂肺地呼喊:

“爸,我知道您很累,可是您不要睡着了好不好?”

刘涛生前常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我就必须去做。”

扶贫工作前,刘涛有晚上看电视的习惯;然而, 这两年儿子刘卓崴在家很少看到父亲看电视,更多的是伏在客厅茶几上处理各类表格、文件。

从读研究生开始,刘卓崴每次打电话,刘涛都说在忙——不是在推销猪肉,就是在卖鸡蛋,或是在工地帮工……反倒是家人需要刘涛的时候,他却常常不在身边。

“说实话,我心里曾埋怨过他。”刘卓崴说。

妻子患乳腺癌,身体一直不好,本需他的照顾,可他却一直不着家。本来答应陪妻子一起去北京复查,但他接到村里扶贫检查的通知时便把已买好的票退了。家里屋顶漏雨,妻子给刘涛打电话,他的回复是:你自己联系工人修一下。

去年9月,老母亲不慎摔断了腿。刘涛赶到医院陪老母亲检查完后,又要赶忙返回新营子村。刘涛临走前把老母亲托付给姐姐刘枫:“我们扶贫工作正是紧要关头,村里正在等着安装水泵,咱妈就交给你了。”

临走前,又不放心地叮嘱姐姐:“接骨药很不 错,你一定让妈早晚喝上,快没药的时候,提前三五天电话提醒我买。”

“因高血压、高血糖,即使不拎包上楼,父亲走路也气喘吁吁的。”刘卓崴说,但是为了帮村民把粮食换成钱,面对扛面、提肉、卖粮等体力活,父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泪目!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按照扶贫工作年限,刘涛早已“达标”,可他偏偏放心不下村里的贫困户,总是说“再等等”。只是这一等,便再没了尽头……

麦胡图镇人大主席王俊峰评价他:

“他是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书记。”

村民们说,刘涛这个人,是愿意为农村奉献的 人,是不求回报的人,是真诚可贵的人。

END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监制:冉瑞奎 叶海英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余亚庆 通讯员 郭春宝 李鹏

图片提供:乌兰察布市气象局

微信编辑:大淼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5835(叶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