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從2萬元起家到成為準首富

劉強東長了一張樸實的臉,扔在人堆裡辨識度很差。但只要一開口,即使說一口宿遷味極重的普通話,說話時的自信也會把他和一般人區隔開來。

他有理由自信。1996年才畢業的劉強東,1998年在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代銷光磁產品。2004年,他放棄實體店面,開始在網上賣IT產品。此後銷售數字像滾雪球一樣擴大,2010年銷售額已突破百億。最近一則關於京東即將啟動規模50億美元IPO的新聞,更是將他變成未來的“中國首富”候選人。

1974年生於江蘇宿遷的劉強東來自江蘇最窮的地方,小時候家裡窮到一連數年每天的三餐只有紅薯和玉米。

童年的貧窮給劉強東打上了很多烙印。他的普通話不好,總是穿著樸實,看上去更像一個民營企業家,而不是站在潮頭的互聯網人。他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因為看到周圍朋友的父母越來越多地得癌症去世,曾表示自己最想從事的副業是做食品。因為自己的經歷,他喜歡有吃苦耐勞精神的人,他對很多事情,有一種農民式的固執和堅持。

劉強東:從2萬元起家到成為準首富

從1996年走出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劉強東用了近20年,打造出了一箇中國最大的自營B2C電商。當然,京東的許多重要時刻,都巧合地跟劉強東的戀情相關。

第一專業不僅找不到好工作,更找不到女朋友;

大一下學期,室友看上了外語系的漂亮女生。一天,他回來後坐在床上抽悶煙,原來當女孩發現他的專業是社會學,就決定不跟他交往了。因為社會學系太難找工作了。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心想,找不到工作沒關係,找不到女朋友卻很可怕!所以,一定要學第二專業。什麼專業能吸引她們呢?那個年代,最高深莫測的是計算機專業,但我們學校還沒有這個專業。於是我自己買書,自學編程。

來北京上學,因為家裡窮,我只帶了500元。我對自己說:希望大學4年不再向家裡要錢。所以,大一上學期我就做家教,大一下學期抄寫邀請函。我會對著地方黃頁,挨個兒寫邀請函,寫一封能賺6分錢。

抄了一年多信封,我的同班同學出書發了財,在他的感召下,我開始推銷書,每天騎著自行車,載著一二十本樣書,拿著書單跑寫字樓。大三時,我開始寫程序。那時寫程序非常賺錢,利用晚上時間一個月內編寫一套程序能賺5萬元。到了大三下學期,我花了2.6萬多元買了部大哥大。

創業失敗,連一個碗都沒帶走;

到了大四,我想創業。正好學校附近我常光顧的一家很好的餐廳要轉讓,我覺得機會來了,就把我賺的24萬元錢取出來,盤下了這個店面。

餐廳經營了半年,我一面在外面賺錢,一面不斷地往餐廳投錢。後來,我都要向家裡借錢了。我著急了,一查賬,發現虧得一塌糊塗。原來,收銀員和大廚談戀愛,收錢出菜就無法核對了。買菜的小夥子不斷漲進貨價格,豆芽從8角漲到2元,牛肉從8元漲到17元……沒辦法,只能關門。當時,我已經沒錢了,就向親戚借了十幾萬元。我還清了餐廳欠下的賬,給每位員工發了兩份工資。走的時候,我連一個碗都沒有帶走。

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在北京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定位為傳統渠道商,自己擔任總經理。公司早期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在短短兩年內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產品代理商。

劉強東:從2萬元起家到成為準首富

後來劉強東反思第一次創業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建立好的監督系統和管理機制。這在後來似乎也影響了他對管理層的態度,乃至京東的用人機制。

2007年嚴曉青加入時,京東還沒有VP層級,只有六七個總監,分別負責不同的模塊。半年多之後,嚴曉青升職成為第一個副總裁,先後負責過京東最初的後臺運營、客戶服務、售後、物流。

徐新也幫劉強東招了一些人。2006年時,京東連個會計都沒有,是徐新幫助找的。劉強東提了一個要求,工資不能比老員工高。當時京東最老的員工就是劉強東自己,月工資1萬塊。結果徐新看了一圈,找來的人工資2萬,她跟劉強東說“不能再降低標準”。劉強東用了一段時間發現挺好用的,這樣陸續招了很多中層。

2010年到2013年之間是京東大量引入高管的階段,京東從幾千人一下子充實到了幾萬人。劉強東把這個過程稱為公司組織結構的質變。他坦言,沒有足夠的時間培養自己的核心高管,所以不得不從外面請。這中間經歷了一個磨合的過程。“大部分我們都留了下來,真正被淘汰的還是很小的比例,不到5%。”

除了能力,劉強東看重的是價值觀。2012年,京東專門在江蘇成立了京東大學,京東老員工嚴曉青被派到這裡做培訓教學,傳承企業文化。“公司大了,各人的訴求可以多樣,但價值觀層面大家是可以統一的。”用戶體驗這件事上,怎樣保證每一個員工都不會糊弄用戶?劉強東的回答還是“價值觀”。

京東每年會面對高校畢業生進行“管理培訓生”招聘,由劉強東親自調教。他提出的要求是,主要選擇那些“真正能夠一輩子吃苦的人”。京東對管培生候選人要做家庭背景調查,更青睞父母是普通工人或農民的。“那種家境很好、三五年不工作都高枕無憂的,我們不敢要。”

在最初有了大量中層之後,劉強東還是像上了發條一樣,基本上可以連續三個月都不休息。徐新提醒他,不能這樣幹,太疲勞了。那時的劉強東開始嘗試放權。之後O級別的人逐漸到位,他就越發放手。

劉強東每過三五年都會到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對此徐新這樣評價:他知道自己缺什麼,也很願意學習。在中歐,劉強東學會了很多系統的管理方面的東西;到了美國以後他真正學會了團隊建設和放權。

京東過去很多戰略方向都是從業務層面找到的機會,比如品類、配送等,但是它今後需要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戰略佈局。另外,也許京東很快會成為超過10萬人的龐大公司,要驅動它,管理方面也有一定壓力。

“我應該跳出去,跟不同領域的人去交流、溝通。”劉強東說。今年下半年,他打算到五道口金融學院去唸個博士。


劉強東:從2萬元起家到成為準首富

京東的帝國夢;

上市只是個新的開始。

前有阿里,後有蘇寧、國美,大局未定。外界對京東自身也有很多質疑:如何平衡自營和POP平臺?一旦強調開放,第三方商品品質如何管控?物流重資產投入的同時要怎樣降低運營成本?這些問題意味著京東要對中國零售行業價值鏈做整合,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在京東的發展過程中,資金鍊斷裂的傳言一直如影隨形。在京東上市前也有這樣的猜測,認為如果2014年京東不融資,靠自身改善盈利,時間不夠,因此融資的情況決定生死。徐新說:“這樣的話每年都要被傳幾次。開始時還很介意,後來就懶得回應了。”

2004年,劉強東30歲,2014年劉強東40歲。他要打造新的帝國,擠進千億美金俱樂部。

京東上市準備敲鐘的時候,徐新問劉強東什麼感受。他說:“什麼時候京東成為最賺錢的企業,我就開心了。

從創業到上市,京東起起落落,困難重重。最難的時候,我自己都覺得京東真的要倒閉了。那時,京東正好是創業十年,有的兄弟從大專一畢業就跟了我,相信我才留下來。但是,如果企業倒了,那些跟了我十年的人走的時候就會一無所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長了很多白頭髮。小說裡有一夜愁白頭髮的情節,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有恐懼感,還有對兄弟們的愧疚、羞愧。這樣的痛苦無法言喻。

2001年,打算複製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經營IT連鎖店。到2003年,京東商城的IT連鎖店已經發展到十多家,但最後由於“非典”的到來而被迫歇業。之後通過一年的時間開始嘗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經營產品。

2004年1月開始,劉強東帶領公司進入了電子商務領域,正式創辦了“京東多媒體網”,繼而發展為京東商城。2005年,劉強東最終下定決心關閉零售店面,轉型為一家專業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正是這個決定成就瞭如今的京東商城。

自2004年年初正式涉足電子商務領域以來,劉強東帶領著京東一直保持高速成長,連續七年增長率均超過200%。京東商城已擁有遍及全國超過6000萬註冊用戶,近萬家供應商,在線銷售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等12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優質商品。

2010年成為國內首家銷售額超過人民幣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

劉強東曾多次在電子商務領域掀起價格戰。2010年和2011年兩次京東、噹噹價格戰。2012年又掀起包括蘇寧、國美等在內多家電商平臺參與的電商價格戰。

京東在2014年實現了超過260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同比增速107%,是行業平均增速的兩倍以上。

作為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商業代表,劉強東在發表其對互聯網未來及商業本質的洞見時表示,京東2015年的戰略重點將是繼續深耕電子商務核心業務,同時迅速擴大互聯網金融業務,打造智能產業生態,佈局O2O領域。另外在市場拓展方面,農村電商、校園電商、跨境電商成為新的突破點。

事實上,京東集團從2004年正式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就成為“互聯網+”的第一批成功實踐者和典型代表。“京東模式”成功地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費體驗,創造了供應鏈新價值,並迅速推動了傳統零售業態的變遷和升級。

京東的“互聯網+”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早在2014年年初,京東即推出了JD+計劃,旨在打造開放的智能產業生態鏈,一年多以來已推動一批創業企業和傳統硬件製造企業駛入智能領域的快車道;新上線的“拍到家”應用是劉強東進入2015年的二次創業,“拍到家”與超市、商場、鮮花店等實體店合作,通過技術和系統的打通,向周邊消費者提供兩小時生鮮、水果、鮮花等商品的配送服務。

先看馬雲,可謂早已功成名就,很有格局感的他創辦湖畔大學更多是自己和好友之間的“情趣”,一起來培養新一代的創業者如何更好地走向企業家,從中如何避免錯誤。其好友導師隊伍中包括史玉柱、馮侖、柳傳志、郭廣昌、沈同軍等知名企業家。學員也是重點篩選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創業者,不限於是否與阿里業務有關聯。可以說,馬雲與創業者的關係基本停留在教與學的層面上。

炒不盡的紅塵豔遇

如今再提劉強東,“奶茶妹妹”再也脫不了干係。這段讓人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該不該信以為真的感情,或多或少都沾染上了營銷的色彩。

劉強東與奶茶妹妹的故事,從公開戀情、哥大求學、與騰訊合作,再到高價分手、牽手回家過年,近兩年屢試不爽,為其京東上市增添更多話題。

劉強東,40歲,今年5月他一手創立的京東商城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他以71億美元的淨資產攀升至《201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位,與馬雲、李彥宏、馬化騰、雷軍一起躋身前十。排在第一位的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被認為是京東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

近11年間,京東體量增長了1萬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平臺,上市當天市值近300億美元。在這些成績背後,是從2004年1月開始,京東走過的一條備受質疑的路。其中最受外界爭議的是京東“燒錢”的商業模式:依靠大規模融資,花巨資自建物流、大力擴張品類、大打“價格戰”。劉強東強勢主導,堅持不盈利情況下的高速增長。

從獨狼到“中國合夥人”

老劉這個人你還不知道嗎?京東就是他的命。肯定是他覺得沒問題才出去的。”京東上市前夕,劉強東跑去美國唸書。每次劉強東放下公司去沙漠越野或者出去唸書,都會有其他投資人給徐新打電話詢問,徐新總會這樣反問回去。

2014年5月22號,京東完成上市。劉強東後來這樣講京東的上市之旅:“在整個上市過程中,我只做了1%的事,99%的事情都是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

阿里巴巴有創始十八羅漢,騰訊有四大金剛,京東卻是個異類,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劉強東一個人主導,沒有與他同樣重量級的合夥人。

“一個人創業,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他最初就是在中關村賣電腦配件,一般的大學生都不肯幹。”徐新說。劉強東的父母一開始也並不支持兒子創業。做了一段時間有了成績之後,劉強東才告訴他們。

“這也與行業屬性相關,網上零售講究效率、執行力,需要一個強勢的、有前瞻性的老闆主導。”徐新覺得一股獨大挺好,再加幾個小股東,給員工些期權,這是最穩定、最容易打勝仗的模式。

從一人獨擔到抽身而出,劉強東走了一條自我進化的路。

正是不斷地邊界突破,才形成了“物流+互聯網金融+全品類電商”的京東商城。每一次成敗都是一次生死突圍,儘管劉強東從未想過,這些戰爭失敗了會如何。

劉強東經歷的是一個大時代。在大時代,任何一個世俗意義的成功者,比如商人,比如政治家,都是緊隨時代主流的人。雷軍說“要做那隻風口上的豬”,劉強東是時代洪流裡緊隨主流的人,他很好地把握了兩個東西,一是中國從泛政治到泛商業的浪潮,比如劉強東堅持創業;二是互聯網,互聯網改變了一切;三是電子商務,與美國相比,中國電子商務屬於大器晚成,70後的劉強東趕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