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要不是弘历拍马屁,康熙最可能将玉如意给哪位皇子?

蝴蝶没有流星


帝王平衡之术,从来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阴谋与阳谋相结合,越老练的帝王,越是深谙此术,《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木兰秋狝决定玉如意归属问题时,康熙创造性地跳出问题本身,将玉如意赐给弘历,从而平衡了各派山头。假如没有弘历的“彩虹屁”,那康熙又会如何平衡,玉如意又会归属谁呢?

最没可能的是胤禛与胤礽

胤禛为了退出“刑部冤案”的审理,将自己折腾得半死不活。到了热河,他还未痊愈。皇子们打猎,胤禛根本没有参与。此外,他也没有任何其他“高光”表现。康熙如果将玉如意给他,那包括太子在内的其他皇子,就会觉得莫名其妙,蒙古王公只怕也会一头雾水。他们就会猜测,胤禛没有任何存在感,何德何能得到玉如意。没法服众,就会有伤圣德。

至于胤礽,蒙古王公送玉如意时点名给他,但康熙当场就拒绝了。这主要是因为“刑部冤案”,让康熙对胤礽彻底失望,已经动了废储的念头。玉如意代表未来的皇帝,康熙不给太子,就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一个信号:胤礽的储位不稳,尔等不要攀龙附凤了。何况当时的胤礽,同样没有参与狩猎。

大阿哥、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十四阿哥,希望不大

大阿哥仗着曾经的军功以及长子身份,自成一派。在热河,因暗算老三闹出笑话,给康熙造成不好印象。狩猎时,又成绩平平,很难找到其他“亮点”。

三阿哥有文人支持,是清流的幕后老板。但大家都知道,文人治国容易误国,李煜就是标杆人物。康熙需要文人来歌功颂德,但治国还是需要政治家。在热河的宴会上,老三闷闷不乐就是因为被康熙忽视。他若识趣,就应该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现场写几篇颂圣诗歌,而不是玩自己不擅长的弓马骑射(历史上真实的三阿哥,骑射功夫不在康熙之下),最后成绩普通。

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只是老八的小跟班,除了成绩平平,也找不到任何的代表性。给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就会直接打破八爷党的平衡,当时的康熙还没到分化他们的地步。

这些狩猎时,表现平凡的皇子,就如同公司里面的普通员工,而玉如意就好比是最优员工证书。领导要公开颁奖,而且只有一份奖品,他肯定不会给这些没“闪光点”的员工。

胤祥赢面不小,但最大可能会给胤禩

开考前,康熙已经定下游戏规则,谁射杀的猎物最多,谁就能得到玉如意。按照这条标准,胤祥的考试成绩最好,把玉如意给他可谓是实至名归,而且很少有人会说三道四。

但胤祥的短板在于立场,他在台面上和胤禛、胤礽是一伙的人。众所周知,胤礽已经“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玉如意给了胤祥,那会给外界造成一种猜测:是胤礽“病”好了,还是康熙看中了胤祥?不管哪种可能,老八等人都有可能对胤祥一顿“群殴”。

老八在考场上只抓“活动物”,演了一出假仁假义的戏码,赢得蒙古王公一片叫好。按照游戏规则,显然输了,但“亮点”在于加分项。由于他的群众基础最广泛,给他也算顺应民心。

老八的问题在于,他的“假仁”已经被康熙所识破。但正因如此,站在康熙的立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更加应该给他。图里琛汇报工作后,康熙的一句“其心可诛”,其实在内心已经将老八否定,就等着他露出马脚,而老八此时还浑然不觉。此时的他,在台面上也是圣眷优隆,刚刚代表康熙请蒙古王公吃饭。如果康熙将玉如意给了其他皇子,老八就会察觉到自己地位下降,动作就会更谨慎,康熙再想找机会打击就难了。因此,为了稳住胤禩,进一步“麻醉”他,即使康熙不愿意,大概率也会“捏着鼻子”将玉如意给他。

好在,弘历从天而降,用有理有据的演讲驳斥了蒙古王公(也否定了胤禩),然后一番恭维捧得康熙开怀大笑。康熙将玉如意赐给他,不仅自己高兴,在座的皇子也不会有意见。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跟个小孩子过不去。

秋媚说:玉如意可以象征储位,但也可能只是一个道具,关键在于看它的人是谁。在康熙眼里,玉如意就道具,可以用来发出信号,可以用来平衡局面,也可以给孙儿当玩具。

秋媚读史


有史以来,皇帝的心思最是让人捉摸不透,他的一个小小动作都是有所指意的。要知道玉如意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若能得到康熙帝的赏赐也就意味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也就有了成为下一个太子的可能。所以每个皇子对于这份赏赐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康熙帝的孙子弘历得到了这份赏赐。那么如果不是弘历拍马屁,这个玉如意会花落谁家呢?

康熙皇帝每年都会去“木兰围场”举行狩猎活动。在我们看来这是一场简简单单的狩猎活动,但康熙帝之所以每年都带着皇子们来狩猎,一是通过骑马涉猎,让八旗贵族子弟保持骁勇善战和淳朴刻苦的本色,二是通过在“木兰围场”狩猎,由此接见蒙古各部落的王孙贵族,巩固与蒙古的关系。所以,如果在狩猎场上表现出色的话,肯定会得到各部落大臣的青睐。因此,每一个阿哥在狩猎中都会好好表现。


最终的战绩被揭晓,其中捕猎最多的是十三阿哥胤祥,然后十四阿哥胤禵紧追其后。然后就是八阿哥胤禩,但是他与其他阿哥不一样的是,别人都将猎物捕杀了,但是他却没有将猎物杀死,而是活捉了它们。康熙帝看到这样的场景后,就询问在场的蒙古国的王公大臣们,这个玉如意应该给谁呢?

许多大臣开始议论,都说八阿哥捕猎但却不杀生,为人心地善良,非常仁厚,有康熙帝君王的风范,纷纷赞同将玉如意赐给八阿哥。但康熙帝在经过像“肖国兴事件”等一系列事情后,心中早已对八阿哥有了戒心,认为他今天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作秀而已,都是为了成为太子,所以心中更是一百个不愿意将此玉如意赐给他。但是当着蒙古国大臣的面又不好直接去反驳这样的“仁厚”行为,如果连“仁厚”都有错,那也等于间接地否定了自己,康熙帝心中很明白这一点。正当康熙帝苦思冥想时,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出场了,他上来就拍皇爷爷的马屁。他那张小嘴说的头头是道,更是将康熙帝之前的丰功伟绩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射杀了多少只老虎,只狼等等,但这样不还是很仁爱嘛,这样一来就直接推翻了“八阿哥不杀生才是仁爱”的结论。

接着,弘历又提到清朝本来就是靠游牧起家,捕杀猎物没有过错,这是他们民族的根本。这样一说,同时也暗暗讽刺八阿哥这么做就是忘本的行为,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康熙帝听到这样的一番话心里肯定是特别的高兴,于是就将这个玉如意赐给了弘历。这件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但仔细想想,弘历年纪那么小就会说这样话,这背后肯定也是受人指使,很明显就是那些支持四阿哥的人。这点康熙帝心中应该也非常清楚,只不过在当时的境地中,弘历为他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如果康熙皇帝不选择顺水推舟将玉如意赐给弘历的话,那他就只好听从大臣的意见将玉如意赐给八阿哥了。但是相比之下,康熙帝更讨厌八阿哥的作秀行为,他这样的“假慈悲”更是让康熙帝厌恶不已,所以在权衡利弊下,康熙帝把玉如意给弘历是最好的选择。就算不是这样,最后康熙帝也会另想计策,赐给老十三亦或是老十四,八阿哥似乎都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小姐姐讲史


在“刑部冤案”草草收场之后,康熙决定到热河狩猎去。这次热河狩猎可并不是单纯的普通狩猎,而是康熙的一次布局,一次针对众皇子的局。因此,如果没有弘历的“搅局”,那么玉如意就一定属于唯一已经暴露夺嫡之心的老八胤禩。

太子“病”了,老八胤禩暴露夺嫡之心。

“刑部冤案”的发生震惊朝野,而老八胤禩在此案中“尽心尽力”,深夜诱审肖国兴,拿到了扳倒太子的罪证。在看到老八呈上来的太子罪证后,康熙是既痛心失望,又心寒警惕。痛心失望是因为他自幼培养、寄予厚望的太子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大清的江山交给他必然是所托非人。此时的太子“病”的不轻,康熙已然萌生废太子的念头。心寒警惕是因为康熙看到了老八对于储君之位的觊觎,以及暗流涌动的复杂朝局。

老八胤禩为了扳倒太子可谓手段尽出,在赢得康熙“嘉奖”的同时,也让康熙深深地忌惮和警惕。太子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势力可谓根深蒂固。然而老八胤禩却依然有能力在一夜之内将其“扳倒”,这也间接体现了老八势力的深厚强大,从而暴露了其夺嫡之心。但是,朝中究竟有多少人在背后支持老八?老八的势力到底有多强?还有谁在觊觎皇位?这些都是康熙需要弄清楚的。

康熙借热河狩猎布局,弄清众皇子的夺嫡之心。

热河狩猎时,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朝鲜使臣等例行觐见并赠送礼物。在提到想要将玉如意赠送太子时,康熙却说太子“病”了,由他替太子收下玉如意。而一向由太子来招待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朝鲜使臣的宴会也改由老八胤禩来做。

康熙的这个举动对外释放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太子已经失去了恩宠,康熙有意挑选新的储君人选。而在新的储君备选名单里,老八胤禩明显处于领先位置。这些变化对于那些人老成精的蒙古王公等人来说,自然是瞬间秒懂。因此,在老八胤禩主持宴会时,他们对于老八胤禩也是有意讨好。老八胤禩在宴会上,大肆宣扬努尔哈赤和康熙是古往今来的两位圣主。其根本目的就是暗示蒙古王公、西藏喇嘛以及朝鲜使臣,自己会被立为太子,像皇太极一样成为新的皇帝,从而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而宴会上的这些话被大阿哥和三阿哥知晓后,很快解读出了老八想要夺嫡的心思。于是大阿哥趁机在康熙面前“告状”,并污蔑乃三阿哥所说。这让康熙十分恼火,因为康熙早已知晓老八的夺嫡之心,生怕被大阿哥来个打草惊蛇。不过,从这次的“小报告”中,康熙得出了老大和老三并非“八爷党”。

康熙以玉如意为“彩头”,老八和老十三中二选一。

众人都知道,玉如意是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之物。康熙拿玉如意作为狩猎“彩头”,显然是再次传递了想要选择新储君的想法。

除了太子之外,老四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而参与狩猎的阿哥中,老十三狩得猎物最多,而老八狩得猎物数量上只是中等水平,却全是活物。至于其他皇子,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康熙狩猎前的约定,哪位皇子狩猎最多,谁就获得玉如意。按照这个约定,理应由老十三获得玉如意。而此时蒙古王公等一致认为有“仁善”之心的老八胤禩应该获得玉如意,这从侧面表现出了老八胤禩在宴会上“讲话”取得了效果。这一点更加印证了康熙的猜测,也进一步坐实了老八的夺嫡之心。

如果没有弘历的出场“搅局”,那么康熙唯有在老八胤禩和老十三胤祥中做选择,将玉如意赏赐下去。

康熙不会选择老十三,老八最终会获得玉如意。

按照狩猎前定下的规则,老十三狩猎最多,应该获得玉如意。然而因为蒙古王公等一致推荐老八胤禩应该获得玉如意,让事情出现转机。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依然秉持原有的规则,将玉如意赏赐给老十三固然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话,有两个坏处。

一是会引起老八的警觉。明明蒙古王公等一致推举老八获得玉如意,并且理由充分、得当。而老八自身也刚刚获封廉郡王爵位,正是“如日中天”的局势。康熙如果将玉如意赏赐给太子一党的老十三,岂不是告诉老八你夺嫡没戏了吗?这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结果。

二来如果老十三受到赏赐,必然会将玉如意还给太子。此时老四和老十三虽然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很气愤,但相比较于老八诱审肖国兴的卑鄙手段,他们必然还是要力保太子,不能让老八得势。如果玉如意依然回到太子手中,那么康熙搞这个狩猎就完全没有了意义。

所以,综上所说,如果没有弘历的“横空出世”,康熙为了进一步试探老八,必然会将玉如意赏赐给老八胤禩。

以上是月关略萌独家原创分析,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欢迎点赞、点评和关注,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