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是因為她長的好看?

A說:

我丈夫出軌三次,起初我感覺整個世界都塌了。不過我還算夠堅強、沒倒下,我仍然想辦法積極面對。我做諮詢、看書、看文章,而這些途徑大多給我一個角度——關係有問題他才會出軌,我必須行動起來解決問題,關係才能修復。

那段時間我努力成長,提高情商,練習溝通,可到頭來他還是出軌了。我崩潰了,我絕望了,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而可笑的是,這時候是我丈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說:“你真不用自責,我出軌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她長得好看,我想上她,她也願意讓我上,僅此而已。”

我真的感謝他能說出這麼不要臉的話來,因為這樣的話才能讓我真正清醒。真的不是我的錯,真的不用在我自己身上找問題了。

離吧,他過他縱慾橫流的生活,我找我溫暖安全的家,大家分開就好。

出軌,是因為她長的好看?

我們自己的態度:自我反省 只要我足夠努力,他就會回來。

當今主流婚姻關係媒體、書籍,核心觀點大多在於自我反省。原因是,當關系出現問題時,多數人喜歡外歸因,即“都是你的錯”。

這種觀點會造成自我停滯,只等著對方改變、醒悟,這樣很被動,也相當於讓別人為我們負責,而不是自我負責。

然而有些朋友也會因此走入誤區。自我反省,好,沒問題!感覺只要我變好了,滿足對方的需要了,對方就能回來。可事實上如果對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把我們的積極面對理解成了對自己的縱容,那關係也不可能變好。

另外多數男人不會像小A的前夫那樣臭不要臉,他們多數會羞恥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而偽裝攻擊我們做的不好的地方,指責都是因為我們的問題,他才出軌的。

這種指責實質上是一種迴避和自我防禦,可聽起來卻像是一種暗示。即,“你好了,我自然會回來。”如果我們真信了,開始單方面的認同妥協了,也就把關係代入了一種更加不平衡的地步。

這時候我們的改變,也並不是自我成長了。它就像孩子對大人很聽話的樣子,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不知道,只知道這樣他高興。他高興了,他就能對我好,我就能快樂。

可是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對方還是沒變化,甚至變本加厲的傷害我們。到那時我們會歇斯底里的問對方:“我做了這麼多,你眼睛瞎了嗎?你看不到嗎?”

是的,我們還在期待對方給我們一個好的反饋。這就像一個孩子很努力的學習,然後媽媽還是批評自己,自己好委屈,然後茫然的問自己,我努力學習到底為了什麼?

放過自己吧!有些事發生了,真的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面對它、放下它、好好的愛我們自己,才是給我們自己一條生路。


出軌,是因為她長的好看?


B說:

我很想告訴自己,他出軌,我離婚都不是我的錯,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全部,但是現實是,不管我怎麼調整自己,我仍然在為此遭受懲罰。

和小A一樣,我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煎熬。最終我承認我做不了那個聖母,這男人無藥可救,我不能再繼續折磨自己了。

離婚了,解脫了,我要開始我新的生活。可是事實上你身邊的所有人都在暗示你,你是有問題的,你是有汙點的。

同事在你面前和你同仇敵愾的一起罵那個渣男,可是背地裡他們卻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倆人關係處成這樣,肯定有她的毛病。”

親戚大媽語重心長的對你說:“閨女,過去了就過去了,不過咱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怎麼就沒拴住自己的男人,是吧?下回好防著點。”

介紹人包括新談的對象,都在旁敲側擊的詢問你上一段為什麼結束的。你本來不想說,可是被逼的急了也會說一些。然而你看人家的表情,那就是‘呵呵’兩個字。根本就認定了你有問題,還不坦白。

我現在離婚半年了,感覺離婚這件事對我的傷害已經沒那麼大了,反而是周圍人對我的態度,卻像是在傷口上撒鹽。

他們總是無關痛癢的問問,最近怎麼樣?然後無比惆悵的大嘆一口氣,彷彿嘆息我的命運有多麼蹉跎,多麼悲慘。

不是的,真的不是的。我在那段婚姻裡很痛苦,我現在解脫了,我當下的生活不比你們過得差,你們不需要用憐憫的眼光看著我。

我想告訴你們,這一切經歷了,過去了,結束了,我跟你們沒有區別!


出軌,是因為她長的好看?


​周圍的態度:過度憐憫 判定這一次是你失敗的經歷

每個人受傷時都需要被撫慰、被關注、被支持。然而當我們走出來了,可以面對、接受這些傷痛的時候,周圍人再不斷重複、強調,卻就是在給我們造成第二次傷害了。

因為這些關注彷彿在不斷地提醒你,這件事很大,你還會在這件事上停留很久;這件事很大,你會為此付出更多、更多的代價。

我過去了,NONONO,不行,你過不去。他們甚至看起來都是關心你的,你根本無從拒絕。你若拒絕,他們更會在心裡認定:“你看,她有毛病吧,我的好心都能被她當成驢肝肺,難怪她丈夫會跟她離婚。”

多麼殘忍啊,有這個必要嗎?其實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有些坎坷的經歷怎麼了?而說的更直白一些,很多人喜歡談論這些,其實就是潛意識在刷自己的優越感。你看她多不幸,你看我的婚姻還沒離、還挺好。

省省吧,能這麼想的,一定也不是真的幸福。或許你不離婚也僅僅就是‘將就’而已,就像蘇珊說的,你的日子未必比我過得好。

當然我們選擇“將就”是可以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不過,就不要拿別人的經歷來做參照了吧!

放過曾經痛苦的人吧!有些事發生了,真的不是因為她們不夠好。允許她們面對它、放下它、讓她們開啟新的篇章,平等的看待她們,這才是真正的善意和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