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逼人殉情的玩笑诗致人自杀身亡,白居易成了教唆犯

一首逼人殉情的玩笑诗致人自杀身亡,白居易成了教唆犯

在后世人的眼中,白居易是一个体恤百姓,心系百姓的好诗人。因为白居易这一生所作的诗大部分都是写底层人民的,他不害怕权贵,勇敢无畏,想要记录现实,以上达天听。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坛上出现的又一伟大诗人,一生创作近三千篇诗作,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流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白居易诗歌中的“底层”关怀主要体现在其“底层诗”中,它主要是指以农民、小商贩、女工、歌妓、官职低微的官员等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如像我这样在农村种过地小农民所熟悉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还有让人叹息的低层无证无照小商贩《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为失足妇女立传的《琵琶行》:

……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不要认为他因仕途不得志才有低层意识,他可是当时皇家认可的德艺双馨的著名艺术家(因为当时是学而优则仕,所以也可以称为“学者型官员”)。皇帝唐宣宗都说“童子能解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吟”,就是说白诗人创作的歌曲《长恨歌》与《琵琶行》,不只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在少数民族也拥有不少的粉丝。白居易的大名甚至传到国外,据说好多日本文人对白居易的诗歌崇拜之极,日本古代女作家紫式部写了本著名的小说《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书里面就大段大段引用白居易的诗歌。

一个这么关心民间疾苦又有情怀的诗魔,是怎么样教唆别人自杀的呢?说来,还是与诗有关。

这个被教唆的人也非无之辈,而是史上有名的关盼盼。这是位名妓。多说一句,古代的妓女与现代的失足妇女可能还不是同一概念。据说今后有司可能在影视作品中对妓院、妓女类内容有所限制。时下我们对妓院(青楼)的了解只能是源于影视作品,因而这就与真实历史有出入的。其实,我们眼中的烟花之地,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别有天地。一提到青楼女子,很多自恃清高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各种的妓女和纸醉金迷。这种时候,请允许我默默地说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说起名妓,杭州人知道苏小小,成都人知道薛涛,而徐州人则对关盼盼情有独钟。与其他名妓不同,关盼盼的名声跟她的死密切相关。很多人说,关盼盼是被白居易逼死的。

现在流行粉丝经济,其实关盼盼就是偶像的牺牲品。关盼盼小小年纪能够一口气唱完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白居易的铁杆粉丝。

唐宪宗元年,徐州太守张愔与关盼盼相遇。美人与名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张愔为关盼盼赎身,娶她为妾。

白居易路过徐州,张愔作为徐州当地党政军一把手,率班子成员设家宴款待。关盼盼在偶像面前表演了自己最爱的《长恨歌》,白居易看了赞叹连连,仿佛看到了当年倾国倾城的杨玉环一般。

于是诗人大笔一挥,写下这样的赞美诗句:“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这可是非常高的评价,也让关盼盼一时之间名声大振。追星追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一段人生佳话了。

但世间的事,往往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关盼盼与张太守才过了两年的恩爱日子,张就因病医治无效,撤手西去。男主人,后院的美女妻妾立刻乱作一团,不久都走了二婚路线,各奔前程了!这正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君恩,君死又随人去了!

其实,关盼盼是最具有改嫁资本的女人。那时,她正处于二十岁左右的青春盛年,正是白诗人所说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而且,唐代那时还没兴什么理学,也没有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连公主都带头改嫁呢!

但关盼盼立志守节。就这样,年轻的关盼盼,陪伴她的只有一位年迈的仆人,在燕子楼中一住就是15 年。

这个燕子楼太有名了,大文豪苏东坡曾夜宿燕子楼,梦到关盼盼后,于是作有《永遇乐》表达对关盼盼的追思。

天涯倦客,

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何曾觉梦,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南楼夜景,

为余浩叹。

作为一代名妓,关盼盼竟是如此“贞洁烈妇”,此事在当时传为美谈。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张愔的部下张仲素前去拜访白居易,二人聊到张愔,聊到关盼盼,白居易得知她守节15年的感人事迹后,提笔写下了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奴》:

黄金不惜买峨眉,

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死不相随。

此诗之中,讽刺之意跃然纸上:空闺守寡不过是沽名钓誉,如果真是贞洁烈女,为何不随夫殉葬?

这就是诗人的轻浮了。关盼盼已经发誓不再嫁了,但白诗人仍认为人家做得还不够,不算节烈得彻底,一定要关盼盼以死相殉才满意。这分明是教唆他人自杀,这就是反人类了。据说2020年4月北大女生包丽的自杀身亡,就与男友的教唆不无关系,引发了教唆他人自杀能否入刑的争论。

据说看到白居易的诗作,关盼盼又羞又恼怒地说:“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随后,竟大门不出,开始绝食后身亡。

关盼盼自杀前,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

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

讶道泉台不相随。

在弥留之际,她仍然不原谅轻浮的诗人,提笔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关盼盼也是死于扼杀过阮玲玉的那四个字——人言可畏。

就这样,白居易成了杀人凶手,尽管即使依现在的法律,也很难说要负法律责任。

关盼盼死后,舆论一片哗然……

据说可能因为有了这次的经历,白居易在自己暮年之时,让最宠爱的侍姬樊素与小蛮各奔前程,放生而去,以免酿成关盼盼那样的悲剧。临行前,白爷爷仍恋恋不舍,以诗相赠:

两枝杨柳小楼中,

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

世间应不要春风。

据说今天的燕子楼成为徐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楼上至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古往今来的过客,经过过往燕子楼时无不为她唏嘘感叹,但多是把关盼盼当作贞妇来赞颂,而少有人为她以身殉流言的举措鸣不平。

民族英雄文天祥到此地也曾留诗对关盼盼的忠义大加赞美,其诗云: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

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

问楼在何处?城东暮如雪。

峨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

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从南宋末年起,关盼盼被定格成恪守道德的家妓,一些文人,尤其是理学家,开始强调关盼盼忠义的品质,突出其报主的美德;在明代,关盼盼则成了贞节忠烈的典型形象;清代,关盼盼被写入烈女传,俨然成了集传统妇德于一身的圣母。

但这些真的关盼盼、甚至白居易所希望的么?

这正是:

说书唱戏劝人方,

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