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石:人類在兩種絕望之間怎樣選擇?

中文導報 筆會專欄

三家村 張石


張 石:人類在兩種絕望之間怎樣選擇?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施虐全球,到4月22日為止,感染者以超過255萬人,死者達到17萬以上,其中最多的是美國,超過82萬人確診感染,因此病死去的人數也最多,佔全球死者的22%,超過4.4萬人。


但是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美國總統依然堅持要儘早恢復美國經濟,儘早復工,近日,在美國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弗吉尼亞州等地都舉行了抗議活動和示威遊行,要求放寬防疫限制,儘早復工,恢復經濟活動。


說得極端一點兒,其實這反映了人類正在面臨一個最痛苦的選擇:是在瘟疫中死去,還是在失去工作中死去?


如果整個社會像以往一樣,不控制人的接觸與活動,那麼就會造成感染者以幾何級數增長,醫療全面崩潰,病無所醫,使許多人悲慘地死去,曾經試圖以“集團免疫”度過大劫的英國,連首相約翰遜也感染新冠,後來不得不轉變戰略,在3月23日開始全面封鎖,要求民眾宅在家中,禁止非必要外出,禁止非共同生活的兩人以上的扎堆集會。


而且,我們不能指望新冠病毒疫苗會很快出現。目前全人類對於新冠病毒,還有太多的疑點,在各國、各地、各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而且狡猾的病毒不斷變異,難以製造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疫苗,也難以保證疫苗能夠產生足以抵禦新冠的抗體。


我們不能指望隨著天氣的變暖,新冠病毒就會消失。法普羅旺斯大學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以92度加熱15分種,新型冠狀病毒才能完全滅活,而在60度的水中加熱一小時,仍然有繼續增值的活力。


但是人的生活和生命也是靠經濟來支撐的,失去工作和企業倒產,無論對經營者者來說還是對受僱用者來說,都是至關生命和生活的威脅,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日本發生經濟危機,不良金融債權損傷了日本的經濟命脈,1998年,日本的自殺人數從2萬3000人一氣增加到3萬1千人,從1998年起連續14年超過3萬人,直到2012年以後,安倍政權實行 “安倍經濟學”,工作不斷增加,失業減少,才使自殺率持續下降,2019年日本自殺人數為20169人,自殺人數連續10年下降,也創日本自1975年開始這項統計以來的最低紀錄。


而據共同社4月19日報道: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長齋藤太郎預計,政府的經濟對策規模不充分,失業率將惡化至3.9%。估算稱2020年四季度的失業人數將從2019年同期的156萬人增加至272萬人。鑑於雷曼危機時2009年三季度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94萬人,齋藤稱“此次的增幅更大”。


如果新冠疫情得不到控制,緊急狀態長期持續,就會造成大量的失業和破產,那也會重演自殺者直線上升的悲劇,而國家財政已支撐不了不久就會發生財政破綻。


因此,可以說人類正面臨最艱難的選擇,是在工作中死去?還是在疫情中死去?


鳥兒只需散步

不需飛翔

因為街道比天空更空曠


鐘錶的指針

停止在太陽的零點

世界在迷失了時間的同時

也迷失了方向(張石詩)


在這個艱難的選擇中,世界應該如何選擇,我仍然支持把應對疫情放在首位。


首先,現在世界上有成功抑制疫情而又重啟經濟的活動的國家,如人口最多,疫情也曾是最嚴重的中國,一度在亞洲疫情也顯得非常嚴重的韓國等,他們驅動大數據等現代的技術,在整個國家的國民的配合之下,終於使新冠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二,放任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會使醫療體制崩潰,而且會使所有的勞動現場和工作現場癱瘓,就是一時使病毒得到控制,如果過早地全面啟動經濟活動,會使病毒的第二波、第三波重來,大量的勞動者在病毒的襲擊下倒下,倖存者在心理上籠罩在深深恐懼中,也會造成更多人在失去親人的悲痛和恐懼中自殺。


第三,從歷史上看,沒有任何疫病會非常長久地延續下去,在疫情流行期間,依靠人類的智慧,積極改變經濟形態和工作形態,促進實體經濟通過遠程辦公和在虛擬空間的實現,促進企業的轉型,也會使許多新的勞動方式和商機產生,有資料顯示,現在與遠程辦公和通信相關的企業、飯店的外賣和網購企業的業務都有所增長,這也為改變現有的勞動方式提供了新的選項。


第四,戰勝新冠,必須依靠世界性的合作,也許有人說:國際化造成了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但是戰勝新冠病毒,也一定會在國際化的合作中實現,最廣闊的合作會造就出適應全世界疫情的智慧,最大化的數據會為人類提煉出最佳的選擇。


人們無法預料明天,但是明天確是會在我們手中得到改變。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魯迅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