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我見過很多經歷過太多苦難的人。或許跟自己的成長經歷相關,其中最多的是勤勞辛苦的農民,如同我的父輩。有輾轉各大城市最終回到家鄉的中年人,有勤奮苦讀辛勤工作的青年人,他們無一不是能吃苦並且也吃過許多苦的,但是生活並沒有像方言裡說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那種結局。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吃過苦經過難樸實而善良的人。是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還是哪裡出現了錯誤。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美國有一個女作家芭芭拉為了搞明白美國底層窮人能否通過自己的勤勞苦幹擺脫自己的命運而做了一個社會實驗,她自己親自去體驗底層窮人的生活,幹一樣的工作,掙一樣的錢。

後來她把研究成果寫了一本書叫做《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給出來的結論是:幾乎不可能。因為貧民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已經竭盡全力。而且沒有任何可以預先的投資。貧窮限制了人的想象力,限制了人的思維認知。貧窮是一道太難突破的壁壘。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獲得幸福。就如同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一樣。但是難道因為未知的結果是搖擺不定的我們就要乾脆放棄嗎?

NO!

那我們普通人可以做什麼?

--------------------------------

一,改變認知。

認知決定了一個人對這個社會所有事物的看法。固於常態的認知讓一個人的思維呆在大腦的舒適區內,甚至在錯誤發生的時候也拒絕改變。 改變是痛苦的,跳出舒適區的過程是不舒服的、彆扭的、甚至是排斥的。但是一旦改變了自己的認知思維,多一個角度、多一層思維去看事物,不說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至少會讓自己看見新的天地,感悟到新的境界。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二,學習,堅持。

老生常談,知乎上有句話“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咎為努力不夠,只是偷懶的想法。“其實我也可以...只是有些懶罷了”(納尼?這不是在說我自己嗎?捂臉)。因為懶,沒能堅持下去想學習的技能;因為懶,不想精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最終因為懶,失去升職機遇、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塌糊塗...

不能堅持的最終原因除了所謂的自制力、意志力,就是懶: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懶,還有思維上的。不戰勝自己的惰性,就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學習可以打開新世界的門窗,堅持學習才能最終走向新世界。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三,平衡心態,杜絕焦慮。

焦慮絕對是現在存在最多卻又最無用卻又最無可避免的情緒。80後90初的的自己還在苦苦掙扎,95後們已經獨領風騷;自己還在糾結要不要多打份工維持生活,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已經買房買車;想學英語,天天看著APP上推送的各種下至6歲小學生上至60歲爺爺奶奶口語力都已經8000了,自己的才1000多,焦慮的更靜不下心;想學寫作,看著老師學員們博覽群書,妙語連珠,自己那點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又被打擊的潰不成軍...(不想承認,這好像都是我啊!)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對此,我想分享《奧義書》中的一句話:“我就是萬物,除我之外,沒有其他;一切都是因我而起。”去思考自己的真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既然一切因自己而起,就不要讓外界的因素干擾自己太多。生命無常,很多事情自有定數,該得到的,終會得到,只是時間問題。正視生命,給自己成長的時間,無需慌張!

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能得到幸福!

拒絕忙忙碌碌而碌碌無為!

幸福,不只是外界的物質、社會的地位,還有內心的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