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上回我們說到南朝一代雄主劉裕,一生東征西討,穩定後方,矢志北伐,可惜天不假年,未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目標。劉裕死後,劉義符即位,因貪圖玩樂,遊戲無度被廢,時任荊州刺史的宜都王劉義隆被立為皇帝,改元“元嘉”,史稱宋文帝。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這位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自“永嘉之亂”爆發,衣冠南渡後,收復中原,完成國家統一一直是南朝當政者的夙願,東晉時的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尤其是劉裕當政時期,一度收復河洛,奪取關中,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長安得而復失,臨死前,劉裕還在計劃再次北伐。宋文帝即位後,繼承父親的遺志,即位之初,就在積極籌劃北伐事宜,意圖收復被北魏佔領的河南、山東等地。

元嘉七年,北魏與柔然之間再次爆生戰爭,北魏兵力大多調往北方,黃河以南的兵力就大大減少,宋文帝以右將軍到彥之為主帥領兵5萬,統率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的舟師入黃河;又派驍騎將軍段宏率精騎8000直搗虎牢關;豫州刺史劉德武率兵1萬繼進;後將軍長沙王劉義欣為監軍,率兵3萬。有意思的是,事前宋文帝竟派人出使告知北魏:此次攻魏只為收復黃河以南失地,不會進攻河北。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此時的北魏皇帝是太武帝拓跋燾,聽了以後大怒,正好這時河南諸將紛紛上表請戰,還打算屠殺河南境內的河北流民,以防他們為宋軍帶路。拓跋燾召集群臣就此討論,商議策略,大多數人都同意,唯獨崔浩反對,他認為宋軍害怕,絕對不敢先進攻的,再加上夏天炎熱,容易生瘟疫,不是進軍的時間,就算宋軍來攻,也不會大舉進攻,等秋高馬肥,再調兵遣將,以逸待勞,肯定能勝。河南諸將才攛掇南侵,是想要借南侵劫掠財物,這不是忠臣所為。”但河南諸將屢屢告急,群臣也鼓動拓跋燾出兵,眾意難違,拓跋燾只能下令多造船,在黃河沿岸佈防。

此時到彥之從淮水進入泗水,隨後沿黃河西進,因河南兵少難以禦敵,拓跋燾命令駐軍撤退,在黃河以北佈防,宋軍迅速奪取了河南四鎮碻磝、滑臺、虎牢、金墉,到彥之都留兵駐守,並沿黃河南岸佈防,一直到潼關,有限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了。入冬之後黃河結冰,北魏迅速集結騎兵越過黃河展開全面進攻。連克金墉、洛陽、虎牢。眼見戰事不利,宋文帝派檀道濟率軍北上援救。此時到彥之在滑臺附近,得悉洛陽、虎牢等城失守,嚇得諸軍想要焚舟南逃。無奈到彥之只得撤軍;而此時的檀道濟與魏軍多有交戰,最終因糧草不濟只得撤軍。劉宋的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北魏太武帝親率步騎十萬南侵,並強攻不滿千兵的懸瓠,懸瓠為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北魏軍南下後即將其包圍。魏軍運往汝陽的糧草被宋軍燒燬,懸瓠被圍40餘日後,魏軍遂於四月撤軍。此時宋文帝登基已二十多年,國庫充盈,兵精糧足,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謨為迎合文帝經略中原之意,不時慷慨上書,請求皇帝允許他帶兵北伐,更多次上呈北伐計劃,劉義隆看後,熱血沸騰,父親的意願再一次浮現在心間,宋文帝更對侍臣講,“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於是宋文帝準備第二次北伐。

據史書記載,同年七月,宋文帝集中了三十萬兵力誓師北伐,以王玄謨、沈慶之、申坦等為東路軍入黃河西進,直指碻磝、滑臺,受青、冀二州刺史蕭斌的督統;以臧質、王方回為中路軍直搗許昌、洛陽;西路軍以劉秀之為主,統帥柳元景、薛安都攻略關中;武陵王劉駿,南平王劉鑠各自統部,在東西兩個方向一起舉兵進攻;太尉、江夏王劉義恭出駐彭城,擔任各路大軍的總指揮。戰爭之初,宋軍接連取勝,連克碻磝、樂安、長社、汝南、陝城、潼關等,黃河南岸大片土地為宋軍所有,一時間宋軍聲勢大振。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宋軍進攻的消息很快送到了拓跋燾的案頭,大臣們紛紛請戰,可是拓跋燾卻覺得時機不到。九月,拓跋燾率大軍來救滑臺,原來宋西路軍攻克碻磝後,蕭斌便派王玄謨分兵攻滑臺,王玄謨軍雖士氣旺盛,武器精良,但是,王玄謨剛愎自用,貪婪成性,任人唯親,以至於錯失了功課滑臺的最佳時機。北魏大軍來襲,王玄謨不敵,丟盔棄甲,死傷萬餘,部眾潰散,諸軍退守濟南。此時西路軍攻克陝城、潼關。關中豪紳和羌胡民眾紛紛前來依附。宋文帝卻以王玄謨敗退,魏兵深入,柳元景等不宜孤軍獨進為由,召還諸軍。

十月,拓跋燾下令全面反攻,北魏諸將分道進擊,一路深入劉宋腹地。克鄒山,佔蕭城,拓跋燾攻彭城未克,劉鑠據壽陽城固守。拓跋燾見城堅難克,經彭城、壽陽、盱眙等軍事重鎮,繞城而去,繼續南下。最終,魏太武帝進軍瓜步山,聲稱要渡過長江直搗南京。此時魏軍都是騎軍,並無水師,無法渡江,又見宋軍沿江防備,難於突破防線,望江興嘆,遂從瓜步山北撤。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這次進攻,戰略上缺乏大局觀,河南本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縱觀歷代北伐,能攻下河南,卻守不住想要擊敗魏軍,必須一鼓作氣進攻河北,把戰線往前推進,在河北建立防線;宋文帝不像拓跋燾履歷戰爭,雖有北伐之志,卻無誓死一戰的心態,稍有風吹草動,就心生怯意;缺乏善於統軍御將的帥才,交戰過程中宋文帝又幹預過多,若遇到特殊情況,也需待朝廷詔令決定,因而宋軍縮手縮腳,戰術上非常被動,常常貽誤戰機,導致北伐失敗。此戰使宋國受到嚴重損失,國力大削,元嘉之治,自此而衰。

元嘉二十九年,北魏發生宮廷政變,太武帝拓跋燾被殺,宋文帝命蕭思話督冀州刺史張永攻碻磝,魯爽、魯秀兄弟與程天祚率四萬荊州兵向洛陽、虎牢方向進攻,臧質、柳元景率軍攻潼關。魯爽率領的西路軍雖然很快便攻佔了長社,並擊敗拓跋僕蘭,進而圍攻虎牢;但張永統率的東路軍卻遲遲攻不下碻磝, 蕭思話見碻磝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率軍退還歷城。得知東路軍已退,其餘諸軍也就此退兵,第三次北伐除恢復了劉宋在許、洛中間一帶的控制,基本無功而還。

封狼居胥終成夢:空有壯志,卻無雄心,贏得倉皇北顧

宋文帝數次北伐準備多有不足,何承遠曾上書“安邊固守,於計為長”,他建議加強淮北城防,組織當地士兵進行訓練,招募流民,建立聚集點,這樣不論在平時的邊防還是軍需供給都可保證,打擊走私,管制交通,是此策並未引起文帝的重視,卻在孝武帝時得到實施;元嘉七年,劉欣也曾上書,說江淮地區大多時武官當政,他們不通政事,建議換文人主政,也沒有引起注意,長期的疏忽,給地方治理造成很大困難,也使得宋軍在江淮地區的人民基礎和支持有限,也怪不得辛棄疾說元嘉草草了。

名將沈從之曾諫言文帝:“我步彼騎,其勢不敵。檀道濟再行無功,到彥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謨等,未逾兩將,六軍之盛,不過往時,恐重辱王師。”“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由此可見宋文帝的剛愎自用和短視。他對擁護自己的大臣都毫不留情地殺死,更是冤殺名將檀道濟,使得北府軍將離心離德,殺害自己的兄弟更是大失人心。出來混必然要還的呀,元嘉三十年,太子劉劭發生政變,宋文帝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宋文帝一生都以劉裕遺願為志,卻沒有劉裕的雄心,更沒有劉裕的能力,封狼居胥終成夢幻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