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縱觀歷史,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也擺脫不了中國幾千年農民起義的規律制約。回顧一下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漢末黃巾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等等這些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樣,都是在腐敗腐朽的王朝背景下爆發,都是藉著“宗教”外衣來吸引窮苦百姓,都成為了壓倒腐朽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和其他農民起義有許多相似之處之外,洪秀全領導的這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農民起義也確實有其獨特的特點,比如利用西方的宗教發動起義,在起義之初就明確了一整套的綱領和制度,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遭到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雙重攻擊的農民起義,當然還有今天要講述的這個農民起義政權奇葩的婚姻和兩性制度。

軍中分營制度

從1851年太平天國建立伊始,洪秀全領導的這支農民軍隊就必須面臨長期殘酷且無退路的戰爭考驗。在金田起義初期,眾多“拜上帝教”教會成員幾乎是舉家加入太平軍,財產充公作為軍費。就是這樣一支拖家帶口的“雜牌軍”,卻攻無不克,一路從廣西打進南京,佔據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這固然有清朝孱弱,軍隊無能,無力應對這種席捲而來的士氣如虹的農民戰爭,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平軍軍政合一的制度發揮巨大功效。

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金田起義

洪秀全為了增加農民軍戰鬥力,適應當下流動性作戰需求,將太平軍劃分男女,實行嚴別制度。簡單而言就是將男女歸入男軍營、女軍營,規定軍內男女不可私自交往,更不允許宿住一起,哪怕是合法夫妻,。如若出現違反規定,膽敢私自同宿者,男女一律處斬。這種政策極大解放了太平軍的戰鬥力,使軍中男女一時勇猛無比,直接導致清朝圍剿軍隊節節敗退,起義軍燎原之勢已然形成。

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富麗堂皇的天王府

令人驚奇的是,在攻佔南京建立天京政權後,洪秀全等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享受這種嚴厲政策帶來的紅利,卻沒能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地加以變通。相反,卻執意要將這種應急舉措一直延續下來,並將它推廣到整個社會,使得其轄區的所有城市無一例外地變成了一座座軍營,為其失敗埋下了禍根。

太平天國嚴申“官兵民人私行宿娼、不遵條規開娼者,閤家剿洗”,嚴禁娼妓是一項具有超前意識的舉動。但是不僅如此,為了整肅軍紀,太平天國特別強調嚴男女之大防,規定只要和異性發生關係,即便是夫妻同居,亦屬犯下“姦淫”罪,格殺勿論。

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太平軍

為了防微杜漸,太平天國對官兵與民女之間的正常接觸也嚴加防範,規定“如有官兵僱傭民婦洗衣縫紉者,概斬不留”。男女親屬之間正常的走動也受到嚴格的限制,規定男子赴女館探視,“只宜在門首問答,相離數武之地,聲音務要響亮”。如此一來,男女關係便成為太平軍中最大的禁忌,動輒得咎。

但事與願違。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隔絕男女的政策都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心理反彈。天京男女分館的命令頒佈後,全城居民頓時人心惶惶,情急之下自盡者連日未休。與民間的極度恐慌和過激反應相比,太平軍內部的不滿和牴觸情緒也在變延。即使面臨著嚴厲懲處,不少夫妻依然冒死同居,天平軍管理一時間處於混亂狀態。

權貴選美製度

與普遍推行禁慾主義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洪秀全等首義諸王從一開始就身體力行多妻制。除原配妻子外,首義諸王起初僅在兩廣隨軍女子中選妃,後又打破這種地域界限,改在征伐途中就地從民女中通選,其女眷人數也隨之不斷增多。


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洪秀全後宮嬪妃

定都南京以後,太平天國權貴選妃方式被進一步固定化,每逢首義諸王壽誕之日,照例要在城內女館中選妃。於是,繼男女分館之後,選妃之舉在天京居民中引起恐慌。

這種上下有別的做法顯然無法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在1854年春的一道諭中,就連東王楊秀清也不得不承認,天京民人“以為蕩我家資,離我骨肉,財物為之一空,妻孥忽然盡散”,以至於“嗟怨之聲,至今未息”。總之,嚴別男女政策在太平軍內部受到不小的衝擊,在民間更是民怨沸騰,迫於內外的壓力,太平天國決策層為了穩定人心,被迫於1854年10月直布廢止嚴禁家庭存在的過激法令。

民間婚姻制度

弛禁後,太平天國設立婚官作為主管婚娶事務的專職官員,在太平天國統治內推行龍鳳合揮制度。龍鳳合揮相當於今天的結婚證書,因蓋有龍鳳大印而得名。太平天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給結婚男女發放結婚證的封建政權。

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婚姻制度和兩性關係

最早的結婚證

新婚姻政策依然嚴判上下尊卑。洪秀全後期曾專門頒發一道詔旨,規定中高級官員一夫多妻,低級官員與庶民均為一夫一妻。按照1858年修訂出版的《太平禮制》的規定,太平天國各級官員的妻子都有專門的稱呼,種類之多達17種,十分繁瑣。其中,丞相妻全軍帥妻又通稱“貞人”,取“婦貞節為貴者也”之意。於是,人們約定俗成,除了稱列王之妻為“王娘”外,將其餘官員之妻一概稱作“貞人”。因為高中級官員實行多妻制,所以貞人又有大小之分,妻日“大貞人”,妾日“小貞人”。這些女眷大多是被強娶而來。迫於生計,也有一些民女自願嫁給太平軍首領,大批女眷隨軍是馳禁後軍營生活所出現的一種新現象。

洪秀全本想借允許男女婚嫁安撫人心,同時依舊嚴男女之大防,杜絕婚姻之外的任何越軌行為,以整肅軍紀和維護綱常倫理,但是,就全體官兵而言,受惠於馳禁政策尤其是多妻制的畢竟是極少數人,更令洪秀全始料不及的是,伴隨著禁令的廢止,縱慾之風在太平軍中迅速蔓延,導致軍紀日漸鬆弛而為太平天國迅速走向敗亡埋下了伏筆。

結論

從某種程度上說,圍繞婚姻等問題所引起的變化,是太平軍軍紀及其官兵關係之演變過程的一個縮影,並對其戰鬥力的消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相形之下,前期雖已出現人心浮動的跡象,但總體上軍紀比較嚴明,上下同心,而後期則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它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軍(官)民關係。太平天國所採取的一些相關舉措,諸如拆散家庭、大肆選美、強娶民女等,均大失民心,在實踐中必然會對軍民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由於統治基礎比較脆弱,直到天京淪陷,大平天國一直對境內的廣大城鄉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推究起來,婚姻政策失當等因素正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

考察婚姻等情形對於正確評判太平天國的婦女地位問題也不無啟示。儘管洪秀全在婦女問題上的一些思想和舉措值得稱道,並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婦女的處境,然而,在舊的歷史慣性支配下,廣大婦女的附屬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實質性的變化

。僅就婚姻而論,女性在太平天國始終處於被動的狀態,從來沒有主動擇偶的權利或自由。更為可悲的是,森嚴的等級制度所衍生出的多妻制使女子變相成為特權階層身份和地位的一種陪襯,淪為單純侍車、取悅為官者的工具。


原創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