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秦漢時期人才輩出,沾了戰國末期百家爭鳴的光,再加上秦朝的統治過於短暫,雖然摧毀甚烈,但總不至於屠滅,於是一百多年前的風氣的遺存依然在彼。

戰國時期,出於用人的需要,大量人才出於草莽甚至是奴僕之中。秦朝法家獨大,極大的抑制了地方人才的發展,到了秦末,全國又處於戰亂之中,又給了那些人展示自己的機會,陳勝,吳廣,張良,韓信,張爾,陳餘等各色人等脫穎而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陳勝起義

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

到了漢朝,秦留下的大一統的思想在繼續蠶食著封建制度,中央君主對集權的慾望愈加強烈,導致了封建制度的反擊,形成七國之亂,隨著叛亂被平定,封建制度進一步瓦解,戰國時期的在各國之間實現個人抱負的政治家或者投機者的空間在逐漸變小,君主的意志和普世的真理之間逐漸形成了對立。

各個勢力之間的矛盾開始變得尖銳,鬥爭開始變得慘烈。爰盎與晁錯,竇嬰與田蚡等,他們之間的對立是你死我活的,而帝王站在一邊,挑揀對自己的統治有利的留下,而把那些不重要的和過了氣的丟棄,而往往這些被丟棄的人會被他們的敵人置於死地甚至族滅。

主父偃和董仲舒之間也是這樣,但由於董仲舒在儒學方面太有名,所以只是受了幾年苦,皇帝是需要這樣的人才的,不會讓他們隨便死掉。

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董仲舒

而像主父偃這樣的短時間內躥紅的人,皇帝雖然給以高位,但在該犧牲的時候也會毫不吝惜地把他們犧牲掉,在皇帝那裡,需要的是平衡的緩緩的一邊倒,是慢慢的可控的讓局勢逐漸轉到自己希望的方向上來。

皇帝也不希望完全一邊倒,局勢要在一個可控範圍內,但自己的政治目標最終要實現。隨著君主勢力的加強,任何企圖阻止君主意圖實現的人或者事都會被碾壓,至粉身碎骨。而那些掛在君主戰車上的物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遭到拋棄。但君主總會造成一個"這個問題是他自己造成的"的局面。

君主集權不斷加強,封建勢力的衰落

這樣的結果,導致臣子對君主的依附性增強,而皇帝對臣子的控制力也同時增強。但是皇帝對國家的考慮就會變得相對少了很多,在國家方面,他又不得不依靠這些依附於他的大臣來完成政策制定和實施。

由於生產力生產關係的限制,導致了國家和民眾的脫離,大臣們為皇帝馬首是瞻,皇帝會花掉大量的精力來處理官吏之間平衡的問題,由於地方官吏和諸侯都失去了管理的實權,所以地方的豪強在之後逐漸興起,成為了和中央集權抗衡的一支力量。這在漢武帝時期似乎還沒有非常明顯的顯示。但正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指出的,中國的矛盾一直是中央集權和地方豪強之間的矛盾。官吏在兩者之間擺動,當中央力量強大的時候便導向中央,當地方豪強勢力佔據主要的時候便倒向地方豪強。

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地方割據戰爭

皇帝在兩個勢力中間玩兒平衡,玩兒的好,兩邊都趴下,玩兒不好,哪邊強都能把皇帝玩兒了,臣子勢力強,便是後漢三國,五代十國那種情況,地方豪強勢力強,便是改朝換代了。總之,單靠皇帝的能力來維持,國家在君主集權制度下呈現極其不穩定的狀態,一旦控制大局皇帝失勢,國家就必然處於混亂狀態。

雖然儒家學者在君臣父子問題上做過很多論述,但這個學說終究缺乏一個制約機制,使得人們能夠自覺地走到這個理論所指的道路上來。所以,儒家學說總是隻停留在儀式和表述上,一旦到了執行層面,它就沒有法家和道家來的有效率和實在。

儒家最多成為個人修養的理論而並不能支持政治政策的實現。所以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虛偽而無甚實際用處的。雖然它口口聲聲說:修身,齊家,平天下。但事實上這個理論幾乎一樣也做不到,根本原因就是這個理論不具備可以操作性。說的再直白些,就是大部分人性是不能夠自我反省的,而這種不能夠自我反省的人性便是那些能夠自我反省者的盤中餐。

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漢朝軍民的浴血奮戰

歷史上溯兩千年,那時的中國北方,正經歷了兩個強大民族崛起後的強烈碰撞。黃河長江流域的大片江山是漢朝的土地,而漠南漠北的廣袤領土是匈奴的疆域,景帝初年時期,匈奴仍大力侵擾漢朝北部,匈奴的單于率領強大的鐵騎每每長驅直入漢朝領土,燒殺擄掠。幾代漢朝皇帝只有靠和親政策用公主和金銀換來短暫的苟安。

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漢朝疆域

當歷史翻到劉啟暮年選中了太子劉徹繼位大統,一代英主橫空出世,國恨家仇,從小目睹姐姐南宮被迫遠嫁匈奴單于,耳聞自高祖呂后以來漢皇室受到的恥辱,復仇的烈火在漢武帝劉徹胸膛燃燒,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罷百家尊儒朮加強中央集權,削藩王安邊塞,招兵買馬,大膽啟用奴隸出身的衛青霍去病為將軍,率領漢軍出奇制勝,用二十多年肘間一洗前恥,給匈奴幾經毀滅性打擊。

淺談漢朝的大一統的思想,漢朝人物的沉浮,封建勢力的衰落

漢武帝

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加強了東西方的交流。雖然漢武帝貴為一代英主,但長期的漢匈戰爭也幾乎拖跨了漢朝經濟,百姓承受了巨大的苦難,宮廷鬥爭的殘酷和血腥讓人不寒而慄。但假若沒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漢朝軍民的浴血奮戰,我想漢族和漢語恐怕也沒有輝煌的來源了。

結束語

每一個朝代,皇帝都在試圖解決問題,然而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會製造新的問題,這一番歷史看下來 看的我都頭疼,好像不管怎麼做,都沒辦法高枕無憂,只有不斷的優化改革才能維持王朝的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