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評教育
沙沙小觀園與提問者的自答觀點不一樣。
孔子與子貢的對話,體現了孔子的文化思想和教育理念。
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是在回答子貢認為孔子是: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告知子貢,不管是什麼人,都能學到文化知識,而且人的學問是學而知之的。你看我,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雜事,但那是因為生活所迫:吾少也賤,固能多鄙事。但孔子接著又說:君子多乎哉,不多。君子本不該去做,但做過了,仍可去學做君子之事,我孔子也是學而之君子聖賢之事的,什麼人都可受教育成材,什麼人沒有生而知之。
孔子的君子之德,是:仁、義、理、智、信;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這段對話得到了充份的體現。
特別是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子弟和學生的重要組成部份。子貢後來成了儒商的鼻祖式的人物,這與孔子在要求鼓勵子貢去學而知之,不要有生而之,是分不開的。
孔子對其他學生也是如此,冉有會理財,他就讓冉有做自己的管家,顏回愛讀比較深奧的書,他就常與顏回討論詩書經典,子路有軍事才能,他就教育引導子路要勇敢而又有謀略。
孔子要求子弟和學生們,做什麼事,要有做什麼事的專長和能力。但這些專長和能力,一定要在仁、義、理、智、信的思想影響下去做。
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和教育理念,到今天都有繼承和借鑑價值。
最後謝提問者,也願與大家交流討論。
沙沙小觀園
我很鄙視孔丘的,不談他。教授學生挫折精神和培育學生承受挫折能力,可通過向學生講清得道就是得自由競爭之精神和要在自由競爭中要認賭服輸和坦然面對結果來實現。
榮恥鑑定師
孔子在人類歷史上是公認的古代四大“聖哲”。釋迦摩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穌。他們所生活的時期是人類文化演變過程中,從洪荒時代到人類軸心社會形成的轉型期。
孔子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中公認的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無可替代的“聖人”。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在世72年。生活在西周末年。原籍宋國(今商丘)人,後移居齊國(今山東)。其父親是曲阜縣令。第一位夫人,為其生育9個女兒;第二夫人為其生育一個兒子,但是,腿有殘疾;在孔子父親近70歲時,結識了孔子的不到20歲的母親,孔子誕生3年後,其父親去世。不讓其母、子參加孔子父親的葬禮。孔子17歲時,母親病故,孔子費了很多周折,才找到其父親的墳墓,將其母親與父親合葬。
可以看出孔子幼年不幸,童年悲催。雖然出身卑微,歷經磨難。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孔子沒有消沉,沒有崩潰,沒有沉淪,而是選擇了立志學習。
論語中有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從15歲開始,一生做到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通過學習,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通過教育,為社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孔子的學習態度,非常虔誠。比如向絲香學習音樂,不僅會演奏絲香的樂曲,而且能講出樂曲的結構、技術、旋律,能說出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絲香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感動之極,站起來給孔子鞠躬。
孔子學習內容的是當時最好的五經、六藝。(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孔子學習,注重與思考並重。他的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美國一所大學做過一次實驗,將各系各班期末考試得第一的學生,暑假一個月後,緊急通知返校,用原來的試題,再考一次。結果令人驚訝,所有參加複試的學生,沒有一個及格的。原因就是孔子兩千多年前說過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不思考,不領悟,沒有內化吸收,沒有變成自己的心智。結果,很大部分又還給了老師。直到今天,學而不思者大有人在。
孔子學子,注重學習與品德修養結合。強調內化的三個層次:人人可以成為君子;人人應該成為君子;在自己成為君子的過程中,幫助別人成為君子。君子不是指國君或達官貴人,而是指知書達理,正大光明的人。論語中《述而》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用現代的語言表達,是說“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小人不是壞人,但是心理陰暗,情緒負面,長於心計。孔子在強調內化的同時,也強調外化:肯定傳統;重視教育;關懷社會。要把學習與人的內化與外化相結合,是儒家思想的典型特徵。
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也”。古往今來,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聖賢,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有的所謂聖哲都是後天習得。孔子同樣是通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一生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鳳凰涅槃”。
當前的風氣非常浮躁,學生們受此影響,總想一夜就暴富,一天當網紅。面對十幾年的寒窗苦,總想逃避,不敢面對困難,不知道學習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選擇。
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挫折教育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吃苦,學會直面困難,戰勝困難。可以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嘗試求生的體驗。現在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為理由,把學生封閉在校園內,每年對新生有幾天軍訓就不錯了。幾乎不敢組織學生進行拉練。不敢把學生送到經濟落後山區和農民實行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敢把學生送到工廠,參加勞動鍛鍊,培養勞動人民思想感情,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現在大多數家長操心為孩子找好學校,走出校門為孩子找個好工作,孩子工作後,操心為孩子買房子買車子組建家庭。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考慮的事,家長包辦代替。孩子沒有學涯規劃,沒有生涯規劃,沒有人生目標定位,沒有責任感責任心。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挑戰就崩潰,遇到挫折就沒了精神,失去鬥志。這樣的人很難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要有自我要求,歷經磨難,苦中有樂;家長要有挫折教育意識,安排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學生完成。配合學校,將挫折教育的活動落實到位;學校要把對學生的挫折教育納入正常的教育活動中。絕不能讓以犧牲學生健康心靈為代價,換取學生高分數的現象持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