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諸葛亮與龐統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謀士的最高級別,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司馬微對劉備說的,就連水鏡先生對他們都有如此高的評價。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臥龍諸葛孔明與鳳雛龐士元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為何劉備得了這兩位謀士依舊難以復興漢室呢?

那是因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那這子初與孝直又是何方神聖呢?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子初,即劉巴,零陵烝陽(今湖南邵東)人。其祖父劉曜是蒼梧太守,其父劉祥是江夏太守,又是蕩寇將軍,可謂是名門之後。劉巴博學多才,就連諸葛亮都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來的,但這劉巴的架子更大,劉備為了他可是跑遍了荊州益州,諸葛亮親自勸說才將他收入賬下。劉巴博學多才,就連諸葛亮都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在攻下益州後,軍費短缺,劉備憂心忡忡,此時劉巴獻計三條:一,鑄面額百錢的銅板發行;二,統一全國物價;三,實行公賣制度。短短几個月,國庫便得以充實。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這另一人孝直,便是法正。法正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在劉璋被劉備勸降後,加入劉備麾下。法正擅長奇謀,在劉備進攻漢中時,他獻計將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才智過人,為人自信、果敢、堅決,就連陳壽也將他比作魏國的程昱和郭嘉。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法正與諸葛亮等五人,共同編寫了《蜀科》,一舉改變了益州在劉璋統治下疲軟。

法正遇事總能直擊要害。一次劉備在與曹軍作戰時,蜀軍落入下風,但是劉備卻大怒不願撤退,眾將士無一人敢上前進言。當時正箭如雨下,法正見狀便站在劉備面前替他擋箭,劉備慌忙大喊“孝直避箭”,法正淡然答道“就連明公都親自冒著箭雨、飛石,何況我呢”,於是劉備也不再堅持,答應法正一同撤退。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可惜,法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便去世了,年終45歲,兩年後彝陵大戰爆發,蜀國大敗而歸,諸葛亮感嘆道“若孝直還在,定能勸阻主公;即便是勸阻不住,也不至於大敗”。同年,子初劉巴也去世了。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蜀國還是亡了,因為還有後一句

法正與劉巴的逝世對蜀國的打擊還是很大的,至少若有他們在,宦官黃皓也不至於能夠如此禍害蜀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