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事件——一場持續了四十年的錯誤反思

蝸牛事件——一場持續了四十年的錯誤反思


“蝸牛事件”是1970年代一件震動全國的大事。事件的大致梗概是:


1972年,中國打算從美國引進彩電生產線,為此,和美國RCA公司接洽,談判確定價格為7300萬美元。


1973年,當時的四機部(第四機械工業部的簡稱,後來的電子工業部)派人去美國實地考察RCA公司,準備籤合同。考察中的一站是參觀製造顯像管玻璃的康寧公司。康寧公司很熱情,送給中方考察人員玻璃蝸牛作為禮品。


沒想到這個玻璃蝸牛禮品在中國國內引發軒然大波。有人寫信告狀,說美國人這是在諷刺中國“爬行”。


此事被告到最高決策層。經過調查,瞭解到玻璃蝸牛在美國是常見禮品,美國人並沒有諷刺中國人的意思。此事沒有進一步擴大。


雖然如此,從美國引進彩電生產線的項目也就此告吹。中國引進彩電生產線因此拖後了好幾年,直到1979年,才從日本引進,價格上升到1.6億美元。


01 持續四十年的反思


我家有長輩在四機部工作,多年前就聽長輩說過這件事。當時大家對此事的議論和今天網上眾人的議論差不多,都是感嘆“文革”中行事之荒唐。外國人送個禮品,何必這麼小題大做自己折騰自己呢?


當然,對於此事背後高層的政治博弈,以前知之不多,但現在看到披露出來的內幕,也並無驚人之處,都是可以想象的內容。區別在於,原來以為是中國特色,現在看來,各國都差不多。借題發揮、派系鬥爭、揪住不放、對人不對事……大家玩政治,還不都是這一套。誰又能笑話誰呢?


重要的問題在於,如果要反思的話,從這件事中能反思出什麼來?


常見的反思是:由於封閉國門,中國人愚昧落後,對外國人一個平平常常的禮品大動肝火,上綱上線,不但貽笑大方,讓友邦莫名驚詫,還耽誤了中國人自己的生活——引進彩電生產線晚了好幾年。


對這個反思,我反思了一下,發現當年封閉國門固然讓人見識少,但上面這種反思,見識也沒多到哪裡去,半斤八兩,大家其實傻得差不多。


“蝸牛事件”最近又被人翻出來,貼在社交媒體上。我翻看了一下評論,幾乎還是那種傻傻的反思。


蝸牛事件——一場持續了四十年的錯誤反思


蝸牛事件——一場持續了四十年的錯誤反思


02 對反思的反思


既然如此,我就來刺激一下大家,說說我對這個反思的反思。


整件事難道不是美國人有錯在先嗎?有TMD拿蝸牛當禮物送人的嗎?這像話嗎?美國人這麼幹,固然不是在有意諷刺中國人“爬行”,但是,這不是在冒傻氣嗎?


在中國文化中,蝸牛是什麼形象?象徵著什麼?就是慢慢騰騰、不思進取、弱小無能嘛。公司開業、商店開張,你送個蝸牛工藝品當賀禮試試看?看看主家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會不會當場給你來個脆的?


那個借題發揮,說美國人用蝸牛諷刺中國人“爬行”的傢伙,為什麼他一說就能引爆關注,一直鬧到最高層?還是事出有因嘛。如果美國人送個玻璃做的小美洲虎,或者大熊貓,哪怕送個精美的玻璃杯子,就算有人想挑事,能挑得起來嗎?


別忘了,去美國考察的中國人,是要去籤鉅額大合同的,是大主顧。給大主顧送什麼禮品,難道事先不做功課嗎?

不認真考慮一下文化差異嗎?隨手從車間裡拿個玩意兒就來送禮麼?


蝸牛可能是美國常見的禮物,可你們不是要送給中國客人嗎?你們確定,美國人接受的、喜歡的,中國人就一定會接受、會喜歡?或者說,美國人接受的、喜歡的,中國人就應該接受、喜歡


且讓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某美國大主顧帶團來中國,要籤大訂單。大家談得挺高興,到飯點了,中國人帶著美國人去了狗肉館,並且,吃完了還當著幾個黑人客戶的面,端上一大盤西瓜。


美國大主顧氣得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或者,他們公司裡的對立派系,利用這事兒,在公司董事會上說,中國人吃狗肉,太野蠻了,還居然請我們吃,吃完還赤裸裸的搞種族歧視,太不尊重我們了,不能和他們做生意。把項目攪黃了。


對這種情況,大家會怎麼反思?


中東客人來了,你端上來豬肘子;印度客人來了,你端上來烤牛排,還是用左手端的;男客人,你送菊花;女客人,你送玫瑰;男女一起來的,你送百合。跟美國人大談墮胎同性戀問題,和以色列人聊聊二戰時德國軍隊多麼出色……


就算你一片熱心,沒有惡意,但你不是愣子、彪子,是什麼?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對這種愣子、彪子,反思者居然要求那些客人反思自己的錯誤。你看,人家是一片好心,並且,在人家那邊,這些禮品都是好東西,聊聊那些話題也很正常,你何必反應那麼強烈,讓人當面難堪下不來臺呢?你這樣,是不是太狹隘太落後了?


這種反思,不是極度自卑、自卑到深入骨髓的那種,是什麼?


在“蝸牛事件”上,就是美國人先犯了錯。對來自中國的大主顧,他們沒有深入瞭解的願望,隨手拿了個他們常見的禮物就送給客人,完全沒有考慮這個禮物是否合適,是否會觸犯中國社會的禁忌,引發軒然大波。並且,事後,美國人對中國社會的反應漠然置之,沒有做出什麼道歉和補救。這個項目砸了,美國人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類似的情況,如果雙方位置對換,反思者一定會嚴厲批評中國人,批評中國人不懂涉外禮儀,不顧大主顧的好惡,犯了低級錯誤,造成項目失敗。可是,國籍一換,反思內容就跟著換了。


這種反思的荒謬之處在於:如果是我們觸犯了別人的禁忌,那當然是我們的錯。可是,如果是別人觸犯了我們的禁忌,那還是我們的錯。並且,大家至今還覺得這個反思很深刻、很正確,甚至很震撼,而

絲毫意識不到其中的荒謬。


我贊同“外事無小事”的態度。在對外交往中,要比對內交往更加小心謹慎,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切忌以己度人想當然。但是,重點在於,“外事無小事”是對雙方的要求。對方同樣應該充分考慮我們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我們不會請美國客人去吃狗肉,美國人也不要把蝸牛當作禮物送給我們。如果送錯了,應該道歉並作出補救。


“蝸牛事件”的性質,就是美國人忽視了“外事無小事”的原則,漫不經心地把一個大生意給搞砸的事故。


說到這裡,我猜有人肯定會說:哈哈,誰讓你弱你窮呢。人家美國人就是不在乎你,你又能怎樣?項目搞砸,人家根本就無所謂。不引進美國彩電生產線,家裡沒有彩電,是你國人。誰著急誰知道。


是的,就是這方面的原因,讓“蝸牛事件”反思的荒謬性一直沒有暴露。很長時間裡,中國對外都是有求於人,對自己“外事無小事”的要求特別嚴格,對外人卻很少要求,低調謙卑得有些過分了。比如,到現在,還拿“蝸牛事件”當例子自我批評。


03 誰自卑誰反思,還是誰吃虧誰反思?


但是,年頭兒畢竟是改啦。到了今天,可以再問問,到底誰著急誰吃虧誰有損失啊?


當時那個引進項目因為美國人冒失送出的拙劣禮品而被搞砸。中國人有什麼損失?無非是晚幾年看彩電。到今天,中國早已是世界最大的彩電生產國,產量是全世界總產量的70%。在中國,彩電現在都不算什麼“大件”了吧。


美國人有什麼損失?當時看,沒什麼損失,聳聳肩攤攤手撇撇嘴,無所謂。但現在回頭再看呢?


RCA公司全稱是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國無線電公司),是美國的“國字頭”企業,1919年由聯邦政府創辦,是黑白電視、彩色電視、液晶等一系列劃時代產品的發明者,曾經是世界廣播、音像領域的巨無霸和領導者。


現在,這家巨無霸企業去哪裡了?還知道這家公司的人都不多了吧。最後的消息是,1988年RCA被法國湯姆遜公司併購,然後就沒消息了。並且,現在美國已經沒有自己的彩電生產企業了。好像還有個貼牌企業,但生產全都是在海外了。


因為“蝸牛事件”,中國放棄從美國引進彩電生產線,同時也就放棄了美國的電視制式NTSC,而採用了歐洲的PAL制式。世界上電視有三大制式,分別是美國主導的NTSC、德國主導的PAL和蘇聯東歐國家為主的SECAM。


中國當時是個窮國,加入哪個陣營,大家都無所謂根本不重要,但現在看可不是無所謂啊,而是太重要了。如果當時RCA那個項目談成了,中國引進美國彩電生產線,就會採用NTSC制式,美國彩電就有了一個快速成長的大市場。


雖然不能百分百肯定,但至少有那種可能性,那就是RCA公司憑藉顯示、廣播方面的技術優勢,加上來自中國市場的源源不斷的收入,就能搭上後來計算機革命那趟車,到今天還活得好好的。


這一幕沒出現,算是美國人的損失嗎?這個損失,大嗎?


惹禍的康寧公司其實就是個例子。雖然禍是康寧惹的,但當時中國人對他們知之不多,把賬都記到RCA公司乃至美國身上,再加上中國人“對自身錯誤、愚昧的深刻反思”,康寧公司反倒沒受多大影響,一直順利地在中國開展業務。到今天,中國已成為康寧公司北美之外的最大市場。你現在用的手機面板玻璃,可能就是康寧的產品。


不知道康寧送蝸牛把項目搞砸以後,當時RCA內部是什麼反應。如果他們能知道後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知道他們公司的衰落,應該悔得腸子都綠了,至少要衝到康寧公司,把那個送禮的冒失鬼揪過來,狠狠賞他幾個嘴巴子:“你送什麼不好,偏偏要送蝸牛!你咋想的!不知道中國人不喜歡蝸牛嗎?”


如果真出現這一幕,康寧公司那個被人扇耳光的冒失鬼,肯定會忿忿不平地想:你呲兒我幹什麼。到現在,中國人還認為我們沒錯,錯都在他們那邊吶。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作者其他熱文:

疫情籠罩下,西方人說好的紳士呢?

疫情戳破了哪些外國神話?

波音公司為什麼缺錢?

生產口罩到底有多難,為什麼美國都搞不定?

為誰辛苦為誰忙?

新冠肺炎,給中國醫療正名!

口罩的勝利和中國智慧

新冠戰役是一場刺激了整個西方的新甲午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