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種?千萬別踩雷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在感嘆: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因為孩子的行為不像自己當年“過去的美好時光”那樣了,我們一直很奇怪孩子為什麼沒有以前孩子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呢?

首先,社會的變化是造成孩子們變化的原因,今天的我們幾乎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以前的我們幾乎都很順從父母,即使表面也會做做功夫。以前我們的父母會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順從領導,為了老人開心,順從父母,而今天我們都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而孩子也是如此。

其次,今天的孩子幾乎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像過去一樣為家庭生計付出任何努力,他們只需要索取愛,被愛,他們認為一切對他們的好都是理所當然,所以我們一邊幫孩子安排各種事情,一邊埋怨孩子沒有責任感。


三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種?千萬別踩雷


教養孩子,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方法,但都無外乎三種類型:

1 嚴厲形:你必須遵守我指定的規則,否則你會被懲罰

早上起床,媽媽做了雞蛋牛奶:

果果說:“我不喜歡吃牛奶,雞蛋,沒有味道,不好吃!”

媽媽:寶貝,雞蛋牛奶有營養,吃了會讓你身體棒棒。

果果:我就不要吃,一點不好吃,你給我做餡餅。

媽媽:很多貧窮的地方,孩子都沒飯吃。

果果:那我不吃,你送給他們去吃吧

媽媽這時憤怒異常,“啪”一聲打在果果臉上,“你去餓肚子吧,早飯不要吃了”


三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種?千萬別踩雷


2 嬌縱型 :沒有任何規則,覺得孩子會形成自己的規則

果果沒吃早飯就出去玩了,媽媽心裡開始擔心:寶貝沒吃飯會不會餓到?

等果果出去玩了一會回來了,“媽媽,我餓了,我要吃飯”

“我早就告訴你要餓的,不吃早飯怎麼行呢,你看餓了吧,下次千萬不要這樣了”

孩子不聽媽媽的嘮叨,開始玩玩具,媽媽走進廚房,開始給孩子做餡餅,

“來吧,快吃吧”

“媽媽,我不要吃餡餅,我要吃漢堡”

媽媽再次做了漢堡,孩子咬了一口,放在一邊:

“媽媽,我要吃披薩”

媽媽有馬不停蹄的而去幫孩子準備披薩。


三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種?千萬別踩雷


3.正面管教型:和善而堅定

果果早上起床,

媽媽問:今天早飯雞蛋牛奶和餡餅,你選哪個?

果果:我都不想吃。

媽媽:好吧,那你出去玩吧,我們午飯見。

兩個小時候,果果回來了

“媽媽,我餓了”

“我相信你一定餓壞了,不過我相信你一定能挺到中午”

果果大哭,

媽媽遞了張紙巾,去另一個房間繼續收拾

果果哭了一會,看沒有觀眾,去找媽媽,跟媽媽商量中午吃什麼。

第二天,果果早飯二選一,很乖的吃飯。


三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種?千萬別踩雷


這是很真實的案例,相信很多家庭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效果是明顯 不同的:

過度嚴厲的控制型父母,剛開始對孩子是非常有用的,但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會走兩個極端,要麼極其叛逆,要麼因恐懼而順從。這類型的家長經常責怪孩子沒有責任感,殊不知是自己訓練了孩子的不負責。這種會造成孩子“衝突—急躁型人格”,孩子總是生活在擔心、恐懼、憂慮中,不自信,也會有暴力型傾向。

嬌縱型的父母,看似愛孩子, 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互相依賴,是教導孩子不負責,導致了孩子和自己都放棄了責任。會導致兒童形成“衝動—攻擊型人格”,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樣子,這種孩子攻擊性強、霸道 、沒有原則,同時也是最沒有成就感的。

正面管教型的父母對孩子是一種積極的引導,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有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孩子會更有規則感。“積極—友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自信,樂觀、友善,相對來說情商高。

你們屬於哪一種呢?如果是第三種,恭喜哦!如果是前面兩種,就要注意改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