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萬物至此皆已長大

此時櫻桃紅、梅子青、枇杷黃

小麥拔節長穗,樹木日漸繁茂

槐香暗渡,青草池塘處處鳴蛙

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春天還留戀著不想離去

夏天卻已匆匆而來

立夏至,告別春天,開啟心心念唸的夏天。

不等春天暖透,夏便這樣風風火火地來了。陸游說“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自立夏這天開始,天氣漸暖,雷雨漸多,萬物生長更加肆意。

此時節,薔薇爬滿了牆,街邊的老槐樹漸漸茂密,枝頭綴滿鮮嫩的色小花,滿鼻清香;在鄉間田野裡,薺菜的莖已粗壯得足以高舉起花;五月的風吹過,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將蒲公英帶著希望的種子吹向遠方;麥田裡泛著麥浪,從新綠變成墨綠,等著灌漿抽穗;油菜安心等待著自己成熟的日子;布穀鳥開始不知疲倦地日夜鳴叫;蝌蚪們也都生出了小腳丫,爭先恐後地上岸……立夏,給予萬物肆意成長的力量。

人們常說,歲月無情,萬物更替,可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一如這心心念念、萬物可期的夏天。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三候 · 修身養心

立夏處於春夏之交,天氣、物候都快速變化,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之日“螻蟈”開始鳴叫。東漢鄭玄釋“螻蟈”為蛙類,非螻蛄,在立夏時鳴叫的據說是一種褐黑色的蛙。

再五日,蚯蚓從泥土中鑽出來。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

立夏最後五日,王瓜開始發芽。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

按照“天人合一”的觀念,四季物候的變遷和人的身體變化是一一對應的。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應以養心為重。

唐代詩人劉禹錫說:“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人世的安穩,其實更多的是內心的安寧;人生的風景,說到最後,只是心靈的風景,所以想要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那一定要養好自己的心,而養心,生理上要養,心理上也要養。

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人們的火氣也隨之增加,容易煩躁不安。中醫講“心主神明”,“夏三月,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意思是說,我們的精神、意識等活動都要受心臟的支配,夏天是極易心浮氣躁的季節,因此首先要穩住心神。靜心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大喜大怒大悲,要保持一種淡泊寧靜的心態,減少不必要的慾念,寬闊胸懷,不為斤斤計較,如此才能神清氣和,安閒自樂。

立夏之後天氣漸熱,晝長夜短,不少人漸漸覺得睡眠不足,尤其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午睡對健康的意義就顯得十分重要。中醫認為“閉目養神”,其實是在養心。在午睡前如果能做到轉睛的練習(雙目從左向右轉36次,再從右向左轉36次,然後緊閉片刻,再迅速睜開眼睛),不僅可以提高睡眠質量,還能促進血液流注到眼部,起到緩解眼疲勞的效果,進而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此外,立夏之後,烈日當空,大氣運動的特點是向上向外發散,人體也應順應自然,氣機也應在心陽的推動下向上向外發散。此時新陳代謝加快,應當適當出點汗,多喝水。如果為圖涼夷,開空調,或從冰箱取出飲料開蓋即飲,就會把本應隨汗液排出體外的垃圾強制滯留在體內,容易增加疾病的風險。因此,立夏千萬別貪涼,這樣有利於將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減少疾病的發生。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迎夏” · 安穩立世

古代帝王要在立夏這一天,率領文武百官舉行“迎夏”儀式,到郊外迎接夏神的到來,夏神的名字叫“祝融”,形象是手持一杆大秤。

民間則是“秤人”來紀念手拿大秤的夏神。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如果體重增加,稱為“發福”;如果體重減少,叫做“消肉”。過去人們認為體重增加是好事,代表著生活過得舒心安穩。

秤人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古老的習俗,滿懷人們的美好祈願。

其實,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安安穩穩。能夠平安度過一生,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有人說,要理解生活,必須往後看;但要生活好,則必須向前看。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生活本來就這麼簡單。

恭敬迎夏 ,立夏秤人,珍愛身邊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嘗三新” · 清淨立身

立夏時節芳草未歇,花木繁盛,尤其是有新鮮蔬菜水果上市,很多地方有“嘗三新”的習俗。三新,南京人指玄武湖的櫻桃、高淳的青梅、鎮江的鰣魚;蘇州則指櫻桃、青梅和麥子;無錫甚至分“地三鮮”(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和“水三鮮”(海螄、河豚、鰣魚)……無論是何種三新,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都是立夏的意義與樂趣。

立夏時節,氣溫越來越高,在萬物生長的同時,各種流行病也會“藉機作亂”,所以人們要注意飲食的清潔。同樣,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們也要以清淨立身,守住心靈的防線,守住人格的底線。

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塵世大道上,車水馬龍,人們腳步匆匆,此時此刻很少有人能夠體會“清淨”二字,至於古人所說的那些幽雅的情致,更是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繁忙的人生中,不妨偶爾享受獨處的神聖時刻,把心交給天籟般的寂靜,享受一種難得的清福,而生活最寶貴的就是此生此時此刻。

立夏嘗一口三新,清淨立身,活出生命的光芒!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吃“立夏飯” · 平和立心

立夏時節作為春夏之交,是一種春中有夏、夏中有春的漸變,恰好是一種最適合萬物生長的平和演進。同樣,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要經歷塵世間春夏秋冬的節令更替,承受生活中風霜雨雪的侵襲,能夠保持心態的平和,將會大大有利於我們生命的成長。

小時候經常聽老人笑著唸叨,“東西路,南北走,出門碰見人咬狗,拿起狗來打磚頭,又被磚頭咬了手”。當時不理解,後來明白了,到哪裡都有顛倒黑白的人,生活難免很多不如意,矛盾重重,與其放聲痛哭,不如坦然微笑。

過去,人們在立夏日吃“五色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又稱作“立夏飯”。這習俗是提醒我們,生活的味道總是五味雜陳,關鍵要看是用什麼心態來品嚐,心態失衡的人品起來蜜也會苦,對於心態好的人則是苦也會變成甜。

立夏吃碗“五色飯”,平和立心,心裡裝的全是滿滿的幸福!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煮“立夏蛋” · 活潑立行

從立夏開始,天氣逐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容易身體疲乏、腹脹厭食,稱之為“疰夏”,據說立夏吃了“立夏蛋”,才真正不疰夏。所以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已經開始煮蛋,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焐在火缸子裡煮,再放入醬油、鹽和茴香,等蛋殼慢慢變紅,滿屋茶香瀰漫,又香又入味。

在一些地方,家家戶戶煮好蛋,還會放進用綵線編織的網兜裡,掛在孩子胸前。孩子們不急著吃,或繪上圖案,或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頭碰蛋頭,蛋尾擊蛋尾,蛋殼堅而不碎為贏,刺激又有趣,到處盡是歡聲笑語。

立夏日,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還擁有童心,是否還能無慮地享受閒趣,可以在別人面前生動活潑?

其實我們的自我是多元的,並非那麼單一,只是隨著成長,慢慢被社會定型,讓我們越來越覺得我們只有一種面目,不敢去觸碰另外的一個自我,與此同時,諸多繁雜與壓力也使得自己很難無憂無慮地開懷大笑。

立夏日,不妨迴歸古老習俗,釋放自我,多點閒趣,偷得浮生半日閒。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立夏吃“立夏果” · 活潑立行

立夏,紅了櫻桃、綠了青梅、黃了枇杷,這些酸酸甜甜的水果,是夏日魔幻色彩的饋贈。

立夏,櫻桃紅了。“淺笑櫻桃破,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農曆四月,正是櫻桃好時節,圓實的紅肉,美人的顏面,引得人們“飛來銜得櫻桃去”。

立夏,梅子青了。紅綻雨肥梅,又到“帶葉青梅摘一枝”時。青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也可一顆顆摘下來,泡在酒中,待到仲夏之夜,悄然開啟,一壺對酌,還可將青梅去核搗碎醃製成“梅子醬”。此外,梅媒同音,“梅者,媒也,媒合眾味”。因此詩經多以摽梅來表達女子思嫁之心,梅果就成了有女待嫁的標誌。李白《長幹行》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句,以青梅借指女子幼年,與男子的竹馬相對,這也是“青梅竹馬”的典故出處。

立夏,枇杷黃了。五月枇杷正滿林,“琉璃葉底黃金簇”,枇杷酸中甘甜,“漿流冰齒寒”,乃初夏最美的果實。古人稱枇杷為金丸,只要立夏一過,滿樹的金丸彷彿接收到了成熟的信號,它們用盡一整個春天的時間來孕育,只為讓最甘甜的滋味浸潤人心。

逢年立夏,最讓人期待的便是這些夏日滋味,它們彷彿天生就有一種讓人笑出聲的魔力,熱情的櫻桃,害羞的梅子,濃情蜜意的枇杷,隨便一口,都會在人嘴邊掛滿夏日香氣。

立夏丨不覺春已逝,轉眼夏伊始

人們說,立夏的“立”是立足

是經過春天的稚嫩,長成了陰陰夏木

而學會自足,便是立夏的開始

因為無論多麼美好的體驗,都會成為過去

無論多麼深切的悲傷,也會留在昨天

一如時光的流逝如白駒過隙

生活是緩慢受錘的過程

我們受傷,痊癒,再受傷,再痊癒

春去夏來,一切都為迎接下一開始

或許總要徹徹底底,才會茁壯成長

才能長成夏木之陰陰,生如夏花之絢爛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