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是俞大猷棍法的精髓,不明俞公要義,劍經可謂暴殄天物

俞大猷的棍法步法穩固,手法簡約、實戰。固守待進,“步步進前”,直來直去,力沉勢實,絕無虛花草步。

刺法是俞大猷棍法的精髓,不明俞公要義,劍經可謂暴殄天物

俞大猷在《劍經》中,具體論述棍術技擊法的條目共有170條。他說“愚嘗用數十年心力求得其法,著為《劍經》。”可見,為了適應實戰需要,《劍經》中論述棍法的攻防拆解招數十分詳盡。俞大猷自己評價說:“秘旨語到此,不能復加一言矣。”也認為“世有真丈夫,當亮予志。”對《劍經》中所說“秘旨”,如果能夠“體認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彈琴詠歌之趣也。

俞大猷在《劍經》中要求:“打時須記得進殺。千萬千萬”。認為“步步進前”才能“天下無敵”,要“步步俱要進,時時俱取直。“要“手動足進參互就”。認為在打殺時,“腰力為上,後手力次之,前手力又次之。”在陸軍刺殺基本刺的突刺教範中提到,在突刺時,兩臂向敵要害(頭、胸、腹)猛力推槍(左手主要掌握方向)。

專欄

大漠棍法實戰講解 西棍經典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199幣

67人已購

查看

同時以右腳掌的蹬力和腰力的推力,使身體向前,隨即左腳向前踢出一大步(約50釐米)在左腳著地的同時刺中敵人,右腳可自然向前滑動(但不宜過大)。這時的姿勢是:槍面向上,左臂伸直(“前手直當,後直加拔”),槍托自然貼於右小臂內側,左小腿與地面垂直,右腿蹬直(成弓箭步式),身體成斜直線。

距離較遠時,可用墊步刺。要領是:右腳迅速向左腳跟移動,腳掌著地的同時,左腳向前踢出一大步,迅速勇猛突刺。這難道不是《劍經》“打時須記得進殺”的再現嗎?《劍經》說:“兩人大門齊對打,我且將棍提在高。(連腳退回些些)……若我打去,他棍提回讓我,我須勿將棍尾打下,只進步對他胸喉直殺去。”“

他大過枝小,我直符指去一步。他小過枝大,我亦直符指去一步。”“凡直符殺,不礙他棍尾。”《劍經》中的“直符送書”法,就是現代陸軍基本刺突刺的古代說法。

專欄

西棍經典:鞭杆基本技法與組合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199幣

65人已購

查看

《劍經》提到“…….他大門來,我大門接一下,只離一寸:他小門來,我小門接一下。只離一寸,待他向門死,我盡身入。”這一原則,完全適用於現代陸軍基本刺的防刺方面。不論防左刺、防右刺或者防下刺都可採用。

比如防左刺。教範要求,當敵槍向我左方刺來時,左手向左前稍下揮槍(約10釐米),同時右手向右前稍上猛擺槍托(約10釐米),以兩手的合力,用槍刺座左側附近猛擊敵槍(“接一下”)。這時的姿勢是:左臂微屈,槍口約與左大臂外側成一線。防開後,取捷徑(“向門死”)迅速向敵反刺。

《劍經》提到“鐵牛入石,我打去,他揭走,我將棍尾勿墜,就將棍尾倒抹一下,即大剪他手,或即打他手。”這也為陸軍防刺打擊所採用。

專欄

西棍經典:大漠棍法一條龍 教學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199幣

126人已購

查看

教範說,當敵槍向我左手刺來衝力較大時,防開後,以左手後拉、右手前推,結合腰部向左旋轉的力量,用槍托後踵猛擊敵頭部,隨之右腳自然向前滑動。此時,槍托面後踵約與左肩同高並與左大臂外側在一線上,槍口靠近左.大臂下端,右臂微屈,體重主要落於左腳、兩腿微屈。擊後,右手迅速將槍後拉,左手推槍向前猛劈(類似“大剪他手”或“打他手”)恢復預備用槍姿勢。

教範中提到的“倒抹一下”的目標是敵方頭部。《劍經》的目標是手。但大同小異。其實,它就是陸軍防左側擊的原則。《劍經》中還提到“大門起高棍打,移步盤山託”,或者“我過枝小門,用盤山託亦可,……”參考《紀效新書》的插圖,“盤山託”一法,在陸軍刺殺防刺打擊中的運用,具體表現於“防左彈掄擊”一法中。其中“防刺打擊”中其餘二法,“防左下擊”和“撞擊砍劈”所遵循的原則都不離於《劍經》的“倒抹”法。

專欄

西北雙手戰劍一路教學與應用40講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199幣

29人已購

查看

《劍經》說到:“下哄,待他剪向上,直符送書殺,上大門哄(或打他手,打腳),伏下小門殺,或伏下待他來,一揭殺,更妙

。”“我將棍略高,略侵入,他來接,我即丁字步滾下殺。”其“哄”字,泉州話是“騙”的意思。

陸軍刺殺中的“欺騙刺”,採用的就是這個原理。不管是“騙左刺右”、“騙右刺左”或者“騙下刺上。”都是一個“哄”字。

刺殺教範中關於騙下刺上是這樣說的。進攻者將槍刺向對方腹部虛刺(距對方左手前下方約10釐米),趁對方防下時,立即轉槍取捷徑刺上。簡單明瞭地再現了《劍經》“下哄,……直符送書殺”的基本精神。千言萬語,“要在哄使虛乘之”。

專欄

少林棍術經典:陰手棍詳細教學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31.5幣

44人已購

查看

至於刺殺中的“擊打刺”,不論左打刺、右打刺或者挑打刺。都可遵循《劍經》中的下述原理。

《劍經》說:“.....經進步大起棍,從小門去打他手,不論中不中,須急退丁字回,他決進我小門來傷我,此時我一揭一進,壓剃落,打他手,決中矣。

關於“左打刺”,教範說,進攻者將槍刺從對方槍下繞至左方,以兩手的合力向左上猛擊對方槍(距對方左手前約20釐米),隨即刺左或轉槍刺下。只要把兩段文字對照閱讀,無須多加解釋,就可以看到兩者的淵源關係。

現代陸軍刺殺的這些基本刺,只要訓練得法、靈活運用,其威力是勿容贅述的。作為現代刺殺的基本刺,其實都是採用古代軍事家的心血總結。特別是可以從俞大獻的《劍經》中找到源頭。這也不奇怪。俞大猷的《劍經》說的雖然是棍法。但當年,戚繼光在《紀效新書》就評價說:“何見總戌俞公,以棍示餘。其妙處已備載《劍經》內。

專欄

中國劍術入門小套路十六式

作者:武術格鬥大觀

29.9幣

44人已購

查看

不惟棍法,雖長槍各色之器械,俱當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可見,只要是實用的,在武術長河中都將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