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可能会发现,当历史走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当出现盖世英雄争霸天下的局面时,总是会出现读书少的人打败读书多的人的现象,流氓往往都能打败书生,书生很少能胜过流氓!

比如楚汉相争。项羽出身贵族,虽然史书上说他读书不多,不爱学习,但是他读的书肯定比刘邦多。刘邦一个纯农民,村长级干部,他能读什么书?单单是项羽那一身贵族气质就足以让他自惭形秽。然而,最终项羽还是被刘邦打败了。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再比如刘秀和王莽。刘秀虽然是皇族出身,但是年代太久,已经沦落为平民百姓了。他读的书也不算多,而且据他姐姐刘黄讲,刘秀当老百姓的时候,就敢跟官府对着干,把通缉犯藏在家里,官吏都不敢去捉。如此看来,刘秀也是纯流氓一个。

王莽就不然了,他家世代公卿。他本人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放在今天那就是大学教授的水平。结果,刘秀把王莽给干掉了。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固然是个大文学家,可是刘备、孙权学识也不低。刘备虽然一度穷得做过练摊的,但是好歹也是跟着大学者卢植学习过的;孙权家世代为官,教育也很好。所以三个人谁也干不掉谁,最后变成了三国。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隋朝末年的隋炀帝也是文才非凡的,连李世民都佩服他。然而,他完蛋得更快。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大文豪,而且还是个大艺术家,结果碰上了不认识几个字的安禄山,一场安史之乱,差点丢了江山。

灭掉唐朝的后梁太祖朱温出身贫寒,够流氓的吧?可是他的对手后唐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是沙陀人,比朱温的文化水平还低,结果后唐把后梁给灭掉了。

元朝末年,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元璋、陈友谅和王保保三人争夺天下的局面。这里数着朱元璋读书最少,他一个要饭的出身,从来都没上过学;陈友谅比朱元璋要强,读过几天书;王保保出身贵族,读书最多。最后,自然还是朱元璋赢得了天下。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当然,书生打败流氓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比如曾国藩就是个大知识分子、大学者,他最终打败了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半吊子文人洪秀全,可以说是给读书人争了一口气。可惜,像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多。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为什么读书少的人总是能占据上风、赢得天下?

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里面应该有这么几个原因。

为什么书生总是打不过流氓——读史有感


首先,古代不比现代,古代的知识总量有限。像争夺天下打仗这种事,往往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大字不识的游牧民族反而战斗力更强。由于争夺天下主要靠军事,所以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其次,知识分子有时会被书本上的知识束缚住头脑,也容易受到道德水平的约束,不能放开手脚去争夺。相反,流氓型的人物由于没有书本的束缚,干起事情来毫无底线,能不择手段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另外,知识分子往往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缺乏实践能力。而流氓型的人物由于大多出身贫贱,基本上都要很早就投身社会。这样一来,他们的阅历、经验上往往比知识分子高出一筹,如果他们自己的头脑够聪明,那么胜过知识分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总之,流氓胜过书生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应该都来做出一些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