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在歷史上,無數的王朝興衰交替,然而朝代的變遷,卻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那些貴族出身的開國皇帝,往往不怎麼會對屬下的功臣下手,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往往屠盡功臣,這是為什麼?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也成為了古代君臣之間的默契所在,過去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當中,皇權統治者自然會想辦法消除一系列對自己有可能的威脅,但是皇帝的出身,似乎卻決定了他們對手下人的態度,不妨讓我們看幾組對比。

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之前只不過是鄉間的一個小混混,當了一個亭長的官,雖然能夠算得上是土豪,但是說到底還是底層的人,他在稱帝之後,先陸續除掉了英布、韓王信等一系列的異姓王,然後又對和自己打天下的臣子下手,先是奪走了韓信的權力,讓其被呂后蕭何所殺,之後又逼迫蕭何貪財自汙名節,在晚年,他還想殺死忠心耿耿的樊噲。

梁太祖朱溫,最初是參加黃巾軍的一名叛匪,在上位後,同樣對宦官和唐朝的舊臣進行清洗,至於朱元璋更無須多說,他的兇名已經傳遍了四方。

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對比之下,唐朝和宋朝對待功臣的手段就要溫和的多,唐朝李家是隴西貴族,依靠當地的勢力圖謀天下,李世民還專門設立了凌煙閣紀念24個功臣,君臣融洽,而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原本是後周大將,他黃袍加身上位後,雖然有著杯酒釋兵權的舉動,依然和大臣們保持了一個不錯的關係。

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實際上這麼大的反差,也是源自於皇帝的無奈了,哪個皇帝想要揹負一個忘恩負義,擅殺忠良的罵名呢?古代的天子,雖然程勝吳廣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十分講究一個名正言順。那些貴族出身的皇帝,往往都是通過禪讓繼位的。

李淵是通過隋恭帝禪讓所得來的皇位,而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同樣是周恭帝禪讓才正式登基。至於三國中的曹丕,通過漢獻帝禪讓成為開國皇帝,不管劉備再怎麼聲稱自己是漢朝正統,實際上魏國的地位遠比蜀漢要來得正宗。

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但是農民起義成功的君主,基本上就只能硬生生的靠打出一片天下了,朱元璋起義成功後,很多人都不認可他,大量的漢人官員竟然拒絕投降明朝,依然視元為正統,當時元朝兵部尚書張昶假裝投降明朝,暗中欲勾結蒙古人推翻明朝,結果失敗後寫下“身在江南,心在塞北”慷慨就義。元官員吳德心還寫下“生為皇元人!死作皇元鬼!誓不從爾賊”隨即自盡。這也讓人感到好奇。在政權動盪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殺戮震懾人心。

為何貴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殺功臣?反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卻屠盡功臣

另外一點,平民皇帝的朋友們,實際上都是中途加入創業的夥伴,人心難測,而那些貴族出身的將領,憑藉世家的力量,往往能夠收集更大的人脈,對於平民皇帝而言,今天你擁立我做皇帝,那麼明天你就可能擁立另外的人做皇帝,他們的信心也就決定了對功臣們的態度。而在平民皇帝中,劉秀和劉備無疑是最為出色的兩個。

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自營賬號,求識、趣味、見解,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