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上世紀80年代,在“紅學”研究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叫彭崑崙的學者利用計算機,破解了林黛玉進賈府時的年齡之謎。後來,據彭崑崙介紹,他的靈感來自於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這兩個本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領域,究竟是如何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的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38年,彭崑崙出生於江蘇溧陽,後考入北京大學地理系。課外之餘,彭崑崙對《紅樓夢》情有獨鍾,再到上世紀70年代,代彭崑崙回鄉任教,他又對《紅樓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還成為了一名“紅學”專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彭崑崙開始熱衷於破解《紅樓夢》中的謎團,比如林黛玉是幾歲進賈府的?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在歷史上,紅學專家不計其數,因此林黛玉進賈府的年齡,也就有了很多的版本,有6歲,有9歲,也有11歲,還13歲等等。在1983年,彭崑崙接觸到了計算機,於是他就開始另闢蹊徑,利用系統科學的研究方式,解釋林黛玉入賈府的年齡問題,即通過年表——相對年齡——總表——優選——諮詢五個環節和程序,最後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得到了林黛玉進賈府的年齡為9歲。而“系統科學”,就源於錢學森所提出的《工程控制論》。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是一位搞導彈的專家,他的《工程控制論》都寫了什麼呢?

上世紀50年代,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時,前後用了3年多的時間,將自己對系統科學的想法和研究,寫成了一本30多萬字的書,即《工程控制論》(英文版),並於1954年在美國首次出版。其實,工程控制論是控制論的分支,即研究工程系統問題的理論方式,包含了分析,設計和運行三個方面,對於解決複雜的系統工程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後來,錢學森回國擔任“兩彈一星”的總工程師,而這是一個“抓總”的角色,因此錢學森的系統工程研究和組織管理技術等知識,也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和價值。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到1978年,錢學森又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和思考,在《工程控制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入和細化,寫出了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即《組織管理技術——論系統工程》,不僅闡述了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的意義,而且還對國家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和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法和理論。後來,上海《文匯報》足足用了3個版面刊登錢學森的論文,同時也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或許,您看到這裡心中還有疑惑,究竟什麼是系統工程呢?如果您不明白,小編下面給您舉個例子,保證您一看就懂: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宋真宗年間汴京城失火,導致一座宮殿被燒燬。火災之後,宋真宗下令儘快修復好宮殿,但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看,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恐怕修不好,而且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於是,一個叫丁渭大臣說,他只需要2個月就能完成宮殿的修復。首先,丁渭列清了修復宮殿需要什麼東西,即磚,水,木料和石材等;緊接著,他下令把宮殿周邊的土地都挖開,就地燒磚,等磚燒好之後,也就挖出了一條溝壑,然後再把河水引入溝壑,這樣水也有了。最後,再用這條溝壑運輸木料和石材,等修復好宮殿之後,再用廢棄的材料填埋溝壑。如此一來,也就實現了“一舉而三得”。以上就是系統工程在古代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還使得整個工程的進展秩序井然。

林黛玉幾歲進賈府,彭崑崙用錢學森的理論,破解這道百年紅學謎題

其實,系統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燒水煮茶和洗杯子問題,大到國家的工程建設問題。比如在1994年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工程負責人聽取了錢學森的意見,如何能在工程中用最小的投入,帶來最大的收益,用最短時間換取最大的效率,等等。因為對三峽工程來說,它本身就是系統工程。

錢學森是“國寶”科學家,不管是我們看得見的工程,還是我們看不見的理論,錢學森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對後者來說影響更為深遠,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們每個人在無形中都是受益人。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