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孟海镇宗集村“疮先生”


定陶县孟海镇宗集村有一家祖传中医外科。

相传杨氏中医有祖传秘方治疗皮肤病。这家中医外科对皮肤病治疗尤其擅长,像皮癣、顽癣;黄水疮、化脓疮等各种疮,还有对各种疹子治疗都有一套。老中医忙不过来,找到同村的张氏帮忙,做抓药师傅。

老先生看病,张氏抓药,经年累月,把药方和治疗办法都学会了。由于治疗效果显著,来看病的人遍及方圆百里。由于几十年前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交通也不方便,所以老先生只服务于周边几十里。

现在,老先生的两个儿子分开了,大儿子有60多岁了,在村东南开了一家卫生室。据说他让他儿子也上了卫校,准备子承父业,继续为皮肤病人减轻痛苦;二儿子有50岁,他儿子好像也读卫校,二儿子的简介上称自己自幼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概要》等,又在单县卫生中专学校和菏泽卫生专科学校进修。后来运用自家祖传秘方和学到的新知识,使自己的医术更进一步。

我读初中时住校,是那种三间大瓦房的大通铺,一周才回家一次。条件比较差。

记得秋天的时候,我的腿上起了三个疙瘩,我抓破了,过了两天,并没有结痂。反倒是总出水,出点水我挤干,出点水就挤干,挤的时候有点疼,但很痒很舒服。周末回家跟爸爸说了一下,说这两个疙瘩还真奇怪,一直冒水也不结痂。爸爸看后说,这不是黄水疮吗?便带我去了宗集。应该是老二家,那时候杨先生很年轻。家里的建筑也很普通,是大门西边开了一间小门。里面放了一张床,放了一个条凳。他让我坐在条凳上,把脚蹬在小板凳上。挽起裤管看了看说,感染了,要消一下毒。说完就拿起一个捏子,从酒精皿里夹起一个棉球给我擦,我的疙瘩好不容易刚蒙上一层皮,他又给我擦烂了,这还不算,他把棉球丢了,用干的棉球塞到创口里,把水吸掉,又夹起一个用酒精浸过的棉球,在创口里面转着圈儿擦了一遍。虽然有些疼,但疼中有痒,处理完后,他给我上的是那种黄色的粉末状的药。把药粉用氟轻松拌成一块块的,把药填到伤口里,又在外面贴了些,用纱布蒙上,用医用胶带缠了一圈,其他的两个一个也是如此这般治疗,另一个不严重只消了一下毒。他说你来的早,不然全身都会起的。又拿了些消炎药,估计是20元左右吧。

回到家接着回去上学,在学校按时吃药,也忍着不去抓,十天半个月便好了。

人们常说疼能忍,痒难忍。前年去南方打了一段工回来,腿上开始溃烂,奇痒无比,必须抓破流水流血才不痒,自己随便涂抹一些外用的药膏,都不见效。又去了龙堌观集安庄,拿了一小瓶药膏,每天按医生所说洗完澡把红点都涂抹一遍,几天之后略有好转,但反复了。

我决定去宗集,十几年后再去,路都已经修好了,骑电瓶车赶往,十几年变化真大,宗集从南到北,有4个东西大街,其中北边数,第2个街,东边一个大牌子,是张氏中医科,我按箭头所指走去到门口,只见胡同东边有两处大院子,门前立着石狮子,非常气派,堂屋是两层小洋楼,跟别墅似的。敲门没人应,正准备打广告牌上的电话。只见对面,对门出来人是主人送客的,我便问他这里是张医生家吗?怎么没人?他说西边的这个院和东边的两个院都是他的。想必这就是张医生。我挽起我的裤管,你帮我看一下我腿上这是不是过敏了,他说,你想看皮肤病啊,西边那一家看的不错,你到那边去吧。

前文已经提到,杨老先生看病,张氏抓药,这里应该是张家后人,也可能是约定吧,皮肤病只由杨氏看,张氏不看皮肤病。

我到西头的卫生室,他家也是两层楼,很气派,他看了看我腿上的红点,开了些药,也给我上了黄色的粉末药,药比较温和,还有淡淡的香。这次比较严重,是过敏性痒疹,第2次去他又给我开了中药,并有严格的忌口,酒、虾,海鲜,牛羊肉的都不能吃。他抓药

定陶县孟海镇宗集村“疮先生”

时动作非常熟练,而且一把抓下去,感觉也差不多,不过是多一捏少一撮的事。这次痒疹太厉害,竟然涂药服药一个月之久,我严格忌口,喝中药之后,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就不痒了。抹了一个月之后,皮肤慢慢的就好了。宗集的杨先生果然名不虚传。

定陶县孟海镇宗集有“疮先生”。

#我要上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