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还能坚持三十年?背后的原因?

陈祥9727


公元234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顶梁柱,他的去世对蜀汉意味着大厦将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蜀汉政权却并没有立即灭亡,而是在30十年后才被魏国灭掉,这是为何?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也比较忙。

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也是最有机会灭掉蜀汉的国家,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没有着手灭亡蜀汉的计划,而是迎来了一个放松的时刻。随后曹魏政权的内部问题加剧,致使曹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剿灭蜀汉。

  •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魏主曹叡就开始了放荡奢靡的生活。

  • 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

  • 公元239年,魏主曹叡因为过度消耗去世,曹爽专权,魏国内斗了一段时间。

  • 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汉,结果被费祎打败,魏国受到损失,关中地区一片狼藉。

  • 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爆发,司马氏掌握曹魏大权,随之而来的是曹魏就将的反叛。

  • 公元251年,司马师平定了淮南的王陵叛乱;

  • 公元255年,司马师平定了淮南的毌丘俭叛乱;

  • 公元257年,司马昭平定了淮南的诸葛诞叛乱。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此时司马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局势,也就是此时曹魏内部的政权才稳定,所以魏国腾出时间可以去剿灭蜀汉。三年之后,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蜀汉亡国。

从曹魏的大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曹魏在诸葛亮去世的30年时间内,几乎都没有怎么消停过,他们腾不出时间发动灭国之战,直到司马氏完全控制魏国,才腾出时间灭了蜀国。

吴国是蜀汉的盟友,且不具备灭亡蜀汉的能力。

三国魏吴蜀,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实力第一,吴国实力第二,蜀国实力最弱,在魏国忙于内乱的时候,吴国前期还相对太平,但是吴国为什么没有去伐蜀呢?主要是吴国的实力不够强大,且蜀国的邓芝和吴国的陆逊都是坚定的孙刘联合人员,他们不支持吴国灭蜀。

其次吴国灭蜀的战线非常长,对在东吴并不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吴蜀战争很容易成为持久战,这样一来就给了北方魏国的可乘之机,对吴国也不利,所以综合看来,吴国灭蜀对吴国没有好处。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并为很快衰退。

蜀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继任者蒋琬和费祎能力比较强,并且逐步调整了蜀汉的政治路线,将北伐为主逐渐转换为养民为重,使的蜀汉的国力没有很快衰退。

诸葛亮去世前举荐蒋琬为接班人,而蒋琬执政共计十二年,在他执政的十二年中,虽然有安排姜维出师北伐,但是基本上都是少量人马,蒋琬比较重视蜀汉内部的治理,使得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依旧能紧紧有条。

蒋琬去世后的接班人是费祎,他一共执政7年,在他执政的时候,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并考虑之前姜维多次对北方用兵,但是没有效果,就裁减姜维的兵力,减少损失,这样也减少了蜀汉的内部实力消耗。不过后来费祎被刺客刺杀,他的养民政策就被抛弃了。

姜维接替费祎总督内外军事后,就开始频繁的对外用兵,并且刘禅开始宠幸黄皓,这种情况下蜀国对外连年征战,对内政务荒废,国家实力大大削弱。此二人对蜀国造成的打击,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去世前说的“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体现的淋漓尽致。

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派遣钟会和邓艾伐蜀,此时蜀国已经不像当年费祎抵抗曹爽那么有底气,最终也被灭亡。


总体来说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一共有三十年,能撑30年主要就是蜀汉前期能治理好内部,而曹魏也一直忙着内耗,并非是刘禅有多么英明。到后期蜀汉,师老民疲,所以司马昭率领大军很快就蜀汉灭亡了。


帝国烽火


蜀汉为何可以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坚持三十年,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第一,三足鼎立仍旧存在,蜀吴同盟牢不可破。

三足鼎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两弱相联共抗一强,这是一个必然的策略。诸葛亮虽然去世了,但是蜀汉政权与孙吴政权两个国家的关系依然紧密,一旦魏国要对蜀汉用兵,那么孙吴必然会在东面牵制。

第二,诸葛亮留下了很多的遗产。

诸葛亮留下最重要的遗产就是人才,蜀汉可以延续那么多年,就是继任的蒋琬和费祎两人兢兢业业,不断的发展着蜀国的国力,国内政治还是处于清平的时候。但是这个情况一直到费祎被刺杀身亡才出现了变化。费祎一死,继任者就是姜维,而姜维在军事方面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但是对于内政就是一塌糊涂,而且后期优秀人才的缺乏,导致朝政最后被宦官黄皓夺取。

第三,休养生息。

诸葛亮死后,蜀国在蒋琬和费祎执政时期,用兵次数非常少,即便用兵也就是出动少量的兵力。他们俩一直奉行诸葛亮过去的政策,不断的休养生息,可以说将过去诸葛亮北伐的损耗弥补了很多。

但是费祎死后,只懂得军事的姜维不断地对曹魏用兵,使得蒋琬和费祎的辛劳毁于一旦,蜀国的国力大幅度下降,这才让钟会大军轻而易举的攻入汉中。

第四,最大的敌人曹魏内乱。

在诸葛亮死后,曹魏发生了好几次内乱,比较大的几次内乱分别是:高平陵政变,后来的淮南的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的叛乱,这就使得曹魏的精力的分散,根本顾不上蜀汉。

结语

由此看来,诸葛亮死后的三十年内,蜀汉可以说外部没有太大的军事压力,内部十分稳定,这个的国家必然可以存在。

蜀汉后来之所以灭亡就是蜀汉国力的大幅度下降,姜维的数次北伐导致国家凋敝,朝堂被宦官黄皓弄权,搞得乌烟瘴气,这就是亡国之兆。


秋心谈历史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尤其是在刘备死后,他几乎是一人之力支撑着当时的蜀国,保证蜀国不至于垮掉。后来他又六出却山,北伐中原,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也给对手为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诸葛亮死后蜀国又支撑了30多年,这确实也是一个奇迹。因为人们认为刘禅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没有了诸葛亮的辅助,他根本就很难撑下去。事实上诸葛亮在死的时候,已经给后主刘禅安排好了人手。他给后主刘禅推荐了姜琬,费祎,姜维等重要人物,这些人物齐心合力保证了蜀国的安全。

而且后主刘禅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昏庸不能,他掌握大权之后,很快就控制了局面。而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蜀国不再对外发动战争,可以做到修身养息。而对手蚕国这个时候也非常的忙,因为北边的公孙渊,还有南边的东吴都对魏国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魏国一时顾不上蜀国。

后来在魏明帝曹睿死后,魏国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乱,主要是因为司马懿阴谋发动叛乱,篡夺了曹魏的政权。但是曹魏内部还有很多忠心于曹魏,或者是反对司马懿的势力,双方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斗争。最终等到司马家族完全胜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30年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蜀国一直保持了30年的安定,确实是不容易。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来让行家给你们讲讲吧。

如果认真分析的话,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诸葛亮一死,蜀国内部是有些分崩离析。但蜀国外有姜维守住魏国边境,内有蒋琬执掌国政,有董允匡谏刘禅,东有罗宪防守东吴。局势逐渐稳定,而且司马懿是肯定不会主动攻击蜀国的,而吴国也不会,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吴国还是有人懂得。那么我上面说的这四人有什么能力呢?姜维就不用太过详细的说了,深得诸葛丞相的军事传承,为人机警英勇。而且年轻啊,如果蜀国不投降的话,可以保存更长时间。那么蒋琬呢,他也是荆州人是黄承彦的弟子,黄承彦是诸葛亮的老丈人啊,所以想必蒋琬在诸葛亮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而且很多史料都证明了蒋琬很有头脑,董允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人,而且他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他在朝中的作用就是管着刘禅,不让小人夺权。而且刘禅真的听他的话。罗贤是永安城的守家,他忠心而且有能力,在听到魏国发动灭蜀战争后,他马上派偏将带领城中人马去支援成都,在边境永安城只留了2000兵。而吴国大军入侵过来的时候和吴国相持了半年,这是比郝昭都厉害的人物啊。

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有人防守边境,有人治理内政。而且刘禅也不太昏庸,至少他不残暴,没有说杀过那个忠臣,就是爱玩呗。然后魏国的司马懿没想法,别的将军一直到了后来吃出现了钟会,邓艾这俩人才。吴国更不会对蜀国动手,所以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又存活了30余年。

你们觉得呢?





听历史懂道理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其中蜀国实力最弱。蜀国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为100万,是三国中人口最少的。特别是在蜀国建立以后,刘关张接连逝世,蜀国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诸葛亮挺身而出,只身撑起了蜀国这片天,才使得蜀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病故。这下子蜀国的中流砥柱塌了,按理说昏庸无能的刘禅坚持不了那么久才对。但事实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稳坐三十年的皇帝宝座,直到公元163年,魏兵兵临城下,刘禅向魏国投降,蜀国才最终灭亡。到底是什么让蜀国吃撑了那么久?小编我认为这主要是诸葛亮的功劳。 在刘备刚攻占益州的时候,诸葛亮就开始筹划如何经营这块天府之国。经过了诸葛亮的苦心经营,这块土地让刘备解决了困扰多时的军粮问题,为日后建立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有了益州,刘备才有了称雄天下的筹码。 刘备为了关张二人报仇,不听诸葛亮等大臣的建议出兵攻打东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遭遇惨败,此战耗损蜀国大部分的财力与兵力。不久后,刘备在白帝城逝世,对蜀国又是一个重大得打击。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果断采取了东和东吴,北拒曹魏,南平西南少数民族部落的战略方针,迅速化解了蜀国的危局。 从此之后,东和东吴与南抚南蛮成为了蜀国的基本国策,这样的战略布局,使得蜀国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只需要重点应对曹魏就可以了。

由于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实行了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蜀国的财政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 在国家财政得到好转后,诸葛亮开始了对蜀国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蜀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成为三国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尤其是蜀军的山地战。加上诸葛亮是军事奇才,布阵之术更是无人能敌,另外诸葛亮还为蜀军设计了诸葛连弩等兵器。 在诸葛亮降服西南少数民族部落后,蜀军中有增添不少的南蛮士兵。他们以好勇斗狠,可身披铁甲翻山越岭作战,擅使弓箭,可谓是蜀军中不可多得的彪悍之军,在诸葛亮历次北伐中所立显赫。 在诸葛亮临死前安排了蒋琬、费祎等人继续辅佐刘禅,保证了蜀国政权的顺利过渡。

因为蒋琬、费祎等人也延续诸葛亮的政策,所以在诸葛亮去世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蜀国国力不曾耗损,反而不断增强。 在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拿到了蜀军的军权,在姜维的主导下,蜀国开始北伐。但是由于此时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导致蜀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开始出现混乱,此前诸葛亮所制定的政策已经无法执行了。 正是蜀国国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才导致姜维九伐中原皆无功而返,士兵死伤无数,民怨沸腾。在魏国攻打蜀国之前,蜀国就已经陷入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三重困局当中。等到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顿时无措,所以最后投降曹魏,至此蜀国灭亡。


北国历史


公元234年,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劝农讲武的充分准备,再一次踏上了北伐的征程,这是他第六次出祁山,但这次的征战开始没有多久,诸葛亮就身染重病,后病逝于五丈原。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去世对于蜀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本来在三国之中蜀国的实力最弱,诸葛亮的故去对蜀国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蜀国上下都非常担心曹魏或者东吴乘机大举进攻,蜀国的命运不堪设想,而曹魏和东吴再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统一全国的希望。


但历史就是这么的让人寻味,本以为失去诸葛亮的蜀国会在短时间内城破国灭,但事实上却没有,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仍然存在了30年,直到263年曹魏分三路人马进攻蜀汉,最终刘禅被俘,蜀国灭亡。为何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还能存续30年之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最基础的原因在于诸葛亮生前所维持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基础。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夷陵之战大大削弱了蜀汉的整体实力,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才使得蜀国的整体实力得到恢复。虽然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多次进行北伐,对国力有很大的削弱,但是关键的基础还在,如政治制度、班子、农耕发展、水利设施建设等等都在实施或者是加强,刘禅虽然昏庸,而且有佞臣黄皓在身边,但他对诸葛亮还是十分畏惧和恭敬,所以在政治方面不可能太昏庸和腐朽。即便诸葛亮去世,对于朝中的后事也有安排,有蒋琬、费祎坚决遵循诸葛亮生前的遗嘱来实施,即“咸承诸葛之城规,因循而不革”,团结内部,不轻易用兵,一度维持了蜀汉的稳定局面。

影视剧中的刘备


【2】蜀汉与孙吴两大政权之间的合作联合。在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蜀汉和孙吴两国均受到了重创,当然蜀汉受的重创要严重一些。在这之后,鉴于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变化,蜀汉与孙吴之间又开始了长期的合作联合。一直以来曹魏政权的实力都是最强大的,在夷陵之战后,更加凸显出曹魏实力强大,而东吴和蜀汉要保持自己的地位,联合合作是唯一的途径。就是这种长期联合合作,使得曹魏政权要面对来自蜀汉和孙吴两方面的进攻,这对于维持蜀汉政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视剧中的曹叡


【3】曹魏政权重点用兵在北方。在诸葛亮去世后,曹魏政权开疆扩土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他们通过不断对外发动军事行动,以来攫取更多的地盘。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獩、平獩貊、灭韩獩,超限半道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的版图,也就是说曹魏此时军事行动的重点在北方。而之所以采取如此措施,也许就在于孙刘两家的再次联合的原因,使得曹魏转换了扩张的思路。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4】曹魏政权内部的动荡与更迭。在曹丕去世后由曹叡继位,虽然他前期还很有作为,但是其后期昏庸腐朽、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导致曹魏政权整体实力的下降,同时他在临终之前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随后由曹芳继位,自此时司马家族的实力不断壮大,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但是曹爽为人跋扈,打压异己,独断专权,导致朝堂乌烟瘴气,而此时的司马懿则韬光养晦,直到高平陵事件曹爽集团彻底覆灭,此时司马家族则完全掌握了朝中的大权,随后曹芳被废,曹髡上位,后曹髡被废又换曹奂,但这几位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大权都掌握在司马家族的手中。朝堂的动荡,以及司马家族的夺权过程,这就导致了在对外战争方面相比较之前的阶段有所放松,但是一直未间断,曹魏与蜀汉之间一直在发生战争,只不过双方互有胜负。


所以,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虽然刘禅昏庸腐朽,但是还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将蜀汉政权维持了30年的时间,最终被灭。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夷陵战败后,局势一览:

①内部民生凋敝:夷陵败战,死伤青壮年劳动力无数,举国哗然。加之刘备连年用兵,民生凋敝,内外交困。就连原本富庶之地的汉中,也在之前连年交战中人口锐减、徒留断壁残垣,【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②国内并皆叛乱:夷陵兵败,南中部族首领和豪强勾结先后举事。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越嶲郡高定元杀死郡将焦璜,举郡称王,叛乱之;益州郡雍闿杀太守正昂,叛乱之;诸葛亮改派张裔为益州太守,结果张裔直接被雍闿绑跑,上缴给了东吴;孙十万遥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助其在南中培植亲吴势力;还有著名的孟氏首领,也在这时闪亮登场。

③政权国脉被毁:夷陵一战,季汉核心的荆州班子半数被毁,大批优秀将领(冯习、张南、沙摩柯、傅肜、马良、被迫投降的黄权…)都死于此役或此战役前后,这是刘备原本打算留给刘禅诸葛亮执政的政治+军事班底,全给败进去了,加之关羽张飞法正庞统黄忠马超等早亡,共同构成了世人口中“蜀中无人”的局面。

④盟友虎视眈眈:早在关羽死时,孙权就利用刘璋刘阐的影响力任其为益州刺史,插手南中局势,推波助澜。刘备败后,孙权虽提出和议,但“观衅”意味浓厚,看酒下菜,虎视眈眈。

⑤敌人频发招降:曹魏得知刘备死讯,干脆就给诸葛亮发出了招降。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先后给诸葛亮写信【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

投降吧诸葛村夫,看看眼前的天下吧,就剩你一个了,还挣扎个啥子?

这时蜀汉的政治、经济、民心全线崩溃,命悬一线、气若游丝,天下大势已分,仅剩下诸葛亮个光杆司令。

不夸张的说,这时候诸葛亮只要点一下头,中国历史上就没之后【三国鼎立】什么事了,蜀汉直接出局。

然而万万没想到,诸葛亮居然不投,死都不投。

哪怕余生的所有岁月都是困绝无望的逆风局,只要水晶还在一天,只要老刘家血脉还在,诸葛亮就宁死不投。

没有历史?那我就给你创造出历史。

诸葛亮的反击combo:

各方势力还在震惊诸葛亮的顽强,诸葛亮就以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速打出了一串完美连击:

①政治立场是根本。汉贼不两立,做《正议》痛斥伪汉走狗——闭嘴王司徒!我从未见过像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对,就是某著名鬼畜桥段的来源)

②弹性外交。结好渣男孙十万。十万你不是喜欢我吗,甩掉北面的渣曹,我们再续前缘。

③安抚境内叛乱。给南中写口水信安抚,小样儿你给我等着,等我攒够兵马就收拾你。

④赶紧休养生息。最后关上国门,务农殖谷,天塌了都别打扰我,我要好好搞运营。

一顿八面玲珑的微操,实则面面俱到,立刻让蜀汉政权脱离四面楚歌的窘境,获得宝贵的喘息延缓之机。

这厢,诸葛亮已经化身基建狂魔,开展教科书式的休养生息战略。

①疯狂种田,疯狂基建,打击豪强,轻徭薄赋,农本思想No.1;

②大笔一挥移民汉中,重新恢复汉中经济;

③盐铁官卖,改进火井,提高产量,以盐立国,还富于民;

④开发南中,启迪教化,改善交通,国以富饶;

⑤扶植商业,实行专卖,一手把蜀锦打造成外汇储备和国家战略物资;

⑥兴修水利,水旱从人,所设下的都江堰维护制度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

等到物质基础建好,再一块块搭建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制),监察,军事,外交,民生……起初众人以为诸葛亮只是经济人才和政治人才,然后发现他还是军事领导人才,转眼又惊叹于他对物理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等诸葛亮转完一圈,国家已经是【社会安定,物殷国富,政修民理,以弱为强】,外加拉出一票治军严明质量高超的军队。国力不够,发明来凑,甚至为改变蜀国山地步兵对战魏国平原骑兵的天然劣势,发明改良出八阵图这种超越时代的应敌战阵。

参照《出师表》的含金量,你要庆幸幸好诸葛亮平时太忙没空吟诗作对,不然一千八百多年后的语文课本又要多几篇背诵内容了。

全才——是时人给他的定位。

↑↑

PS:经济方面,两句话说不透,知乎有不少深刻的经济货币论文可读。军事内容更多,尤其治军一块,1800年后的今天还被放在我军军方教材里加粗强调学习。

结果:

陈寿曾顶着西晋司马家的政治正确,在《诸葛亮集》中小心翼翼落下这样的批语:

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什么托孤老臣, 什么孤家寡人,这人根本是条龙谢谢。

从命悬一线的独木难支,到后来风云际会的三国鼎立,诸葛亮用短短几年时间,把出局边缘的老刘家的蜀汉重新推上时代舞台,王者归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实在太过谦虚,他在各方压力下逆天而行、独木擎天的境遇,岂是区区“危难”两字可以形容的了的?

所以蜀地百姓和群臣对诸葛亮的拥戴顺理成章,国家欣欣向荣,风气积极向上,只要有诸葛丞相在,我们就无所不能敌。

所以费祎劝阻姜维北伐时绝望的说:我们远远不如诸葛丞相,连丞相当年都无法办到的事,我们又怎么可能成功?

所以西晋皇帝慨叹:如果我有一位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哪儿还会累成今天这样?

所以后世N朝N位皇帝对官僚队伍抓狂: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学学诸葛亮!

……

不过讽刺的还是,在功利主义至上的21世纪,人们给诸葛亮的评价则是一个割据势力的亡国臣,一个不识时务的逆天人,一个明明一生用武结果却被史官批评为奇谋应变不行的失败者,所谓成王败寇尽东流。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不同历史


我是小阿瓜,问题我来答。

个人认为是:1.诸葛亮挑选了合适的接班人,琬 费祎老成持重,迅速把蜀汉从诸葛亮去世的阵痛中拉了出来: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典故,想必应该听过。蜀国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进攻的话,沿江逆流九死一生,剑阁险道万夫莫开,没有多年谋划和准备,八成是铩羽而归,

3.蜀汉根基牢固,诸葛亮有大智慧大谋略的人,所以在生前就已经将方方面面布局到位。诸葛亮的去世只是把统一三国的可能性给消去了。

但是蜀汉依然存在而且活的很好,最后灭亡那么早,不得不说是时运不济!将这个锅给诸葛亮穷兵黩武背是不对的。


爱历史的小阿瓜


三国鼎足,魏虽广大,然吴有长江天险,蜀有蜀道难于上青天。

蜀虽弱小,但被诸葛精兵简政后,国定民安。

魏国陷于司马与曹之争,吴孙权后期昏暗,都是自顾不暇。反到是诸葛六伐中原,俨然独领风骚。

诸葛生前已选定后继主帅姜维,精心培养,将平生所学精华全部赋予其,连老将魏延丶马岱等也看红了眼。诸葛走后,姜维谨守师训,不忘初心,九伐中原,也显赫一时。

蜀汉以攻为守,保得一方太平三十年。若不是将领忽视边关,让邓艾翻山越岭成功偷袭得手,蜀汉不降,三国还有变数。姜维还可大有作为。


用户5125891399925夏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国称帝,史称为“蜀汉” ,刘备、刘禅父子前后一共主政四十二年。除去刘备在位加上诸葛亮实际掌权的十二年,蜀汉的后诸葛亮时代整整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三十年的时间中,蜀汉是因为什么而存在下来了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过程中病死于军中,随着蜀汉顶梁柱的诸葛亮病死,蜀汉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与《三国演义》中,在诸葛亮死后描述变得简略不一样的是,后三国时代其实故事也是相当的精彩。

人才辈出维持了蜀汉的统治

在《三国演义》中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映像,那就是蜀汉自从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了,其实不然。蜀汉最终出现人才断层情况还是在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先后担任蜀汉政权的丞相,他们三人都具有相国之才。

他们三人先后主政从建兴八年(230年)到延熙九年(246年),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蜀汉政权获得了平稳发展,在政局上远较同时期的曹魏和蜀汉稳定。在这个时期,由于蜀汉的稳定统治使得北方的曹魏不敢大举进攻蜀汉。即便是在244年,曹爽带兵十余万进攻蜀汉,也在蜀汉众臣的配合下最终顺利阻挡了魏军的攻击。这次胜利显示出蜀汉政权中人才的能力十分出众。

曹魏政局的动荡,无力消灭蜀汉

在董允去世后,蜀汉在丞相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再加上大将军姜维掌握了军权,屡屡出兵北伐,使得蜀汉的内部统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当时魏国政局稳定,那么魏国集中力量应该可以灭掉蜀汉,不过幸好当时魏国的司马氏篡权,先后引发了“淮南三叛”这样的大规模叛乱。使魏军主力始终在平定叛乱,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攻打蜀汉。

公元263年,在司马昭的拍板下,派遣钟会领兵二十万准备一举灭亡蜀汉。战争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蜀汉根本无力抵抗魏军,在当年被魏国所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