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放心消费在嘉兴”品牌 提振消费信心

放心,是消费的基础、满意的基石、幸福的基点。去年,我市聚焦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改造提升、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将推进“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列为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一年来,三大消费领域迎来了“心”的改变。在南湖区,杨柳湾“幸福里”菜市场刷新了人们对菜场的理解,让菜篮子拎得更优雅;在秀洲,一份美食地图不仅串联起了地方特色,更打通了区域食品安全共治的新路径;在海宁,一桌农村家宴不仅让人们分享了聚餐的温暖,更持续释放了“饭勺中的生产力”,让农村家宴走上规范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一篇“放心”文章层层深入、丰富多彩,凸显了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不同场景创新监管思路和服务方法的治理智慧。让消费更放心,把民生实事的“实”变成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好”,把民生实事的政府“叫好”变成老百姓真正喜欢的“叫座”,推进“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擦亮了这一城市品牌,让放心满意创造更大价值。

  管好“一顿饭”

  放心农贸市场建成区域新风景

什么是放心农贸市场?消费环境放心、食品安全放心、管理服务放心、诚信经营放心、价格计量放心,“五个放心”是放心农贸市场标配。去年是我省第二轮放心农贸市场创建的收官之年,我市列入创建范围的36家放心农贸市场,已按计划全部完成创建任务。


在创建过程中,围绕场容场貌、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公共信息公示、信用管理等“标准动作”,我市各大农贸市场又自创动作,形成了各自不同亮点特色,不仅建成“样板间”,还把百姓身边的菜场变成了区域城市品质提升的新风景。

改建后的杨柳湾菜场。

南湖区杨柳湾“幸福里”农贸市场和文昌路农贸市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改造提升后,这两个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来这儿买菜的市民说,这儿不像菜场像超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座农贸市场在改造提升中注重凸显主题元素,突出江南水乡中式特色风格,与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有机融合,把曾经的“老大难”“脏乱差”农贸市场变成了嘉兴的“网红菜场”。

在高颜值基础上,这两座农贸市场还建立了一颗“聪明的大脑”——市场建立了完善的智慧系统,使市场内的产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可实时采集物价指数和全场销售数量,一座数字化菜场呼之欲出。

实施示范引领,城乡标准一致,打造高品质市场。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贸市场数量多、分布散、规模不一的现状,我市创建放心农贸市场按照“以城带镇、典型示范”的思路,逐步推进乡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乡村菜场的改造提升和城里一个样,做到政策不变、标准不降、设施不减。据统计,去年创建的36家放心农贸市场中,乡村市场有20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12家乡村农贸市场还成功创建了星级市场。


聚焦放心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嘉兴也创新了一些管理机制。在市场秩序管理方面发挥“四个平台”优势,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实行农贸市场内场和外场管理同标准、同要求,扩大“放心市场”创建效应。秀洲区洪合镇农贸市场注重发挥“红色引擎”的作用设立“市场红立方”,以党员先锋驿站、放心消费驿站、法制宣传驿站、爱心惠民驿站、维权服务驿站和合文化驿站等“六站”为载体,让“小菜场”融合“大民生”。有的农贸市场开设“经营户之家”,方便经营户吃饭、午休,十分暖心。

农村家宴。

  管住“一桌菜”

  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引领聚餐新风尚

去年,我市提高建设要求,高标准完成农村放心家宴创建,实现提质扩面,为防范集中聚餐食品安全事件拧紧“安全阀”。

花大力气管住农村家宴“这桌菜”,大力引导辖区村(社区)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场所进行改造,达到“专用固定厨房加工、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加工过程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市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化一体”嘉兴模式。

所谓“五化一体”就是实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参与、制度化落实、文明化倡导的改造提升模式。按照这个模式,两年来,全市共完成254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改造提升;其中去年就完成了114家。


吃得放心、价格贴心、环境舒心,让一座座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成为村民们日常聚餐、办理红白喜事的首选,引领了农村聚餐消费新风尚。据统计,去年,全市已建成的农村家宴中心共承办家宴11036场次,设席274881桌次,受惠群众2740082人次。

秀洲王江泾镇古塘村家宴中心的提升可谓“软硬兼施”,既在硬件上补了“钙”,又在软件上补了“心”。秀洲区在这里试点“三团聚力五心惠民”家宴中心新模式,打造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升级版。“五心”指的是围绕家宴环境安心、食品安全放心、文明新风舒心、志愿服务连心、公益活动暖心设立5大标准、15条细则,涵盖保障、增惠、减负、服务、爱心等方面。“三团”指的是家宴安全管理团、文明新风评议团、党员连心服务团,成功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形成社会共治新局面。

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农村家宴放心厨房进行改造提升,体现了数字化治理新理念。去年,我市按照“阳光厨房”标准,在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操作区域安装摄像头或玻璃透明隔离,接受公众监督,全市共完成195家农村家宴中心放心厨房的“阳光厨房”建设。此外,平湖、海宁、南湖分别有32家、62家、16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视频“阳光厨房”接入了浙江省餐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数据总仓,建成家宴中心“网上阳光厨房”。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我市已将家宴中心纳入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赔付范围,农村食品安全立体化保障机制初步建成。

加强和创新监管。

  护航“逛趟街”

  从浙江首创走向“满意消费长三角”

如果说,创建放心农贸市场和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分别从管好“一顿饭”“一桌菜”角度出发守护日常消费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区则是突破划定监管对象的思维,将监管视角由点扩面,融入城市治理。去年,我市自加压力主动创建10个放心消费示范区,比目标要求多了3个。10个示范区培育单位均通过放心消费示范区考核验收。

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区的主体是街区、商业综合体进而拓展到商圈。简单来说,就是以特定区域范围内作为监管服务重点,通过商户主动承诺、监管力量加码,为人们逛街消费创造更放心的环境,并形成示范效应。

秀洲新塍镇是小吃名镇。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放心消费单位与镇域旅游资源、美食资源相结合,把放心消费单位纳入新塍镇手绘“美食地图”,引导消费者优先选购。而城区的秀清路放心消费示范街区,这里的经营户全域亮星制、全域“明厨亮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将放心消费创建从示范样板区向全域全体系延伸,秀洲区升级“4+”模式:就是以美食地图+GPS定位明确放心消费点位;以商家承诺+无理由免单加强商家自律;以统一标准+logo标识营造放心氛围;以自治联盟+共治联动加强放心消费保障,共同形成放心消费治理体系。

数据最能说明放心示范区的标杆意义。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大示范区内,放心消费示范店覆盖率达80.2%,海宁红星美凯龙、嘉善银泰更是达到了100%。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区的一条“硬杠杠”包括“承诺无理由退货的商家必须达到60%以上”。在嘉兴的示范区,这个数据已经达到82.28%。月河街区、嘉善银泰、平湖吾悦、海盐北岸服务区、海宁红星美凯龙、桐乡雅道街区、桐乡森利园等均实现先行赔付制度创建单位全覆盖。

创建引发的正面效应是多层次的。首先,各示范区内的各类消费投诉量明显减少。平湖吾悦、海盐北岸服务区、桐乡森利园更是实现“零投诉”。各示范区内,投诉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实现消费纠纷不出示范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光顾放心消费示范区商户。去年,经开泰富城示范区消费人次增长78%,桐乡雅道示范区增长15%,嘉善银泰示范区营业额增长119.74%。全市十大放心消费示范区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提升了商家的入驻愿望,示范区的积极带动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回望2016年,嘉兴打造的放心消费乌镇景区成为全省首个放心消费示范区,也由此拉开了全省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的序幕。通过推进“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我市形成“全市联动、全域推进、全程督导、全民惠享”的放心消费体系,更好地满足了百姓需求,促进了经济有效增长。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嘉兴作为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的策源地、“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桥头堡,正在积极输出“嘉兴模式”,创造“嘉兴样本”,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共治、政府协同治理,让“放心消费在嘉兴”融入“满意消费长三角”的时代大潮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