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王后》:你本應平凡,奈何是個王后

我讀茨威格的第一本書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篇幅不是很長,但讀的時候頗感震驚。因為他把一個女人的心思刻畫的太到位了,彷彿感覺面前有一個女人如訴如慕、傷心絕望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於是,就特地買了他很多書來看,這一下,我對這個奧地利作家產生了一種極為微妙的感情,怎麼說呢,我覺得他比任何一個男人都要了解女人的心思,甚至,他比女人都要懂女人。事實上,我的感覺是對的,高爾基曾經就這樣評價過茨威格,說他是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男人。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寫作上風格多變,各種文學體裁都可以信手拈來。他寫過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還從事過文學翻譯。他極其擅長刻畫人物心理,比如有專門寫女性心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還有專門寫男人的《象棋的故事》等。茨威格寫的小說,可以讓虛構人物活靈活現;而他寫的歷史,可以讓往日的一切在今人面前栩栩呈現。

《端頭王后》是茨威格寫的一部人物傳記,主人公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這部書最大的亮點就是,茨威格並沒有把這個女人的放在一個王后的角度來寫,而是把她當做了一個平凡普通的女人。

奢靡的代價

《斷頭王后》:你本應平凡,奈何是個王后

現如今,不少女孩子在尋求另一半的時候,都會提出比較高的物質要求,但有錢就真的快樂嗎?事實上,很多闊太太們,雖然不愁吃喝,經常出入高檔會所,但她們確是形單影隻。金錢的確會提高生活的質量,但卻不是評判快樂的唯一標準。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奧地利女皇瑪利亞·特蕾西婭最小的女兒,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年少時她是公主,嫁人後她先是王太子妃,而後是王后。可以說,她這一生都衣食無憂,享受著榮華富貴。

然而,命運並沒有多加青睞與她,她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嫁給了優柔寡斷、性無能的路易十六,在長達七年的無性生活中,她性情大變,整日以玩鬧遊戲度日。

她未曾親近百姓,不知百姓疾苦,日日騎馬狩獵,夜夜縱情歌舞。

她的周圍全是一群趨炎附勢的小人,而她卻還不自知。

她親近騎士,與漂亮的男子相擁跳舞,宮廷裡流言蜚語四處瀰漫。

然而,她卻毫不在乎。

一直以來,她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只享受了人民賦予的權利,卻未曾履行王后的義務。她在物質上的揮霍,恰恰造成了她的悲劇。

法國革命爆發後,革命派的矛頭便指向了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把她和歷史上著名的妖姬淫娃相提並論,把一切髒水潑在她的頭上,給她取了“奧地利母狼”、“虧空夫人”的綽號,安上了各式各樣的罪名。

在混亂的時局下,瑪麗·安託瓦內特最終在丈夫之後被押送上了斷頭臺。

這場悲劇似乎早就註定。

就如茨威格在本書中寫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極致的榮耀背後,也許就是無盡的災難吧。

茨威格筆下的平凡女人

《斷頭王后》:你本應平凡,奈何是個王后

瑪麗·安託瓦內特在茨威格的筆下格外的不同。

茨威格是極其善於描寫人物心理的,尤其是女性的心理,在本書中,他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從人性的角度上描寫了瑪麗·安託瓦內特的一生。

她既不是保王派所說的純潔無瑕的偉大聖女,亦不是革命派攻擊的下賤娼婦。而是“一個性格平庸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並不特別聰明,也不特別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沒有從善的特別力量,也無作惡的堅強意志……一個不好不壞的女人,沒有心思去做惡魔,也沒有志向去當英雄。”

她似乎就是一個鄰家的姑娘,有血有肉,有情緒。

作者茨威格對這位薄命紅顏跌宕起伏的人生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力圖把她作為一個“普通的女人”來描寫,使她的悲劇性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動人心。

他把這樣的一個王后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下加以描述,寫下了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傳記,並冠以普普通通的人物特點,顯然是想要撥開紛亂的歷史迷霧,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這也可以讓大多數的讀者從這些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中,看出當時的叱吒風雲者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物。

不難看出,在某些時候,作者對這個傳奇女子還帶有幾絲尊敬。

比如,在本書中描寫的幾次逃亡中,主人公瑪麗·安託瓦內特分明有機會獨自逃脫,但為了保全她的下屬和家人,她選擇了放棄。

一個自幼嬌生慣養的王后,能夠在危難的關鍵時刻,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實在是十分的難得,也著實應當令人尊敬。

公平且真實的描述手法

《斷頭王后》:你本應平凡,奈何是個王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的描述中,一大批有關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文獻、信件和談話錄都未加利用,也並沒有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在相當多的傳記中,這些資料衍生出來的逸聞趣事確實可以使讀者感到欣喜,或者覺得逗樂。

比如:莫扎特小時候在美泉宮曾向瑪麗·安託瓦內特求婚。

還有一則逸聞被作者茨威格列為了虛假故事,那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在處死時,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據說她還彬彬有禮的向劊子手說了聲:“對不起,先生。”

這些趣事,這本書中一條也沒提到。

因為有相當多的信件並不是瑪麗·安託瓦內特寫的,而是別人杜撰出來的。這些信件缺乏一定的真實性,茨威格統統沒有采用。

同樣的,本書中也看不到一系列口頭流傳的感情充溢、聰明絕頂的話語,這也只因為這些言辭太過聰明,感情太過充沛,並不符合瑪麗·安託瓦內特中庸平和的性格。

茨威格在後記中寫道:“一切具有獨創性的心理學最高法則不是神化人物,而是把人物人化;不是用人為的理據來為之開脫,而是解釋其所負的使命。本書在此嘗試著在一個性格平庸的人物身上做出這番解釋……”

不難看出,茨威格在描寫瑪麗·安託瓦內特時,首先把她的身份定位為一個女人,其次才是一個王后。這樣不偏不倚的描述大概是最為公平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