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

《清平樂》是正午陽光團隊又一作品,從《琅琊榜》、《偽裝者》再到《都挺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午陽光儼然已經成為影視金招牌。最後就是這個故事本身了,《清平樂》以宋代為背景,主線是宋仁宗的一生,呈現北宋朝堂風雲,大量的情節來自於正史,注重細節考據,並非單純的言情小說,頗有有幾分通俗史書的味道,但卻比傳統正劇更加有趣,再加上實力主演加持,讓這部劇更加上頭。

清平樂: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

另外還有一亮點非常突出,那就是《清平樂》一些細節有悖於大部分人以往認知,並非編劇胡編亂造,而是這些知識點一直都容易混淆,沒有經過深究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其中原由。不少網友追劇後都紛紛感嘆,《清平樂》簡直就是一門大型歷史網課,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解開了多年疑惑,原來以前模模糊糊誤解了那麼多事情!

清平樂: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

初看《清平樂》可能有點疑惑,為什麼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被稱為“官家”,奏摺被稱為“劄子”?其實這些這正是貼合了歷史。大眾所理解的“朕”,不管是從清宮劇裡通過耳濡目染瞭解,而在宋代,“官家”這一稱呼確有其實。根據史料記載,宋真宗曾在一次宴會上想試一試侍讀學士李仲容的酒量,李仲容在回絕的時候使用了官家稱呼皇帝,真宗問其故,李仲容解釋:“三皇治理天下,五帝享有天下,那些能夠兼有三皇五帝之德的人才能稱呼官家。”這是“官家”一詞目前能找到最早的起源。

清平樂: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

也有學者分析,宋代皇權沒有像其他朝代一般高高在上,這從《清平樂》中的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街市也流傳著皇宮裡的各種小故事,可見文人地位高,民間言論比較寬鬆,這在皇權至高的朝代,絕對不可能出現。而“官家”這一稱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店家”“商家”“酒家”等世俗化稱呼,這個詞語的出現,也從側面表示宋代皇權觀念逐漸世俗化。

清平樂:細節也能看出文武百官敢在朝堂上懟皇帝皇帝敢怒卻不敢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