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內人眼裡的物流風雲——三方將死,平臺當興(上篇)

一個行內人眼裡的物流風雲——三方將死,平臺當興(上篇)

序言:

物流運輸是這個星球上最早的行業之一。

在古典小說和演義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早期運輸從業者的身影:鏢局。而五虎斷門刀,則是其從業者,也就是鏢師的主要技能。

除此以外,他們的同行鹽幫、河幫、漕幫等上鏡率也很高。看過書裡的各種故事,不難想象,早期的物流從業者都有一點沒那麼幹淨的背景。

有句古話說:“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 ”。其中車、船、腳(即腳伕),都是典型的物流從業群體。詳情歡迎自行百度。

出於這種歷史傳承,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早期物流公司從業者,大都有明顯的江湖氣。

注:本篇老司機會只談快運。更有趣的快遞部分,老司機會另發專題。

1

讓我們把時間一下切回到1983年。在這一年,一直由國營運輸公司壟斷的運輸物流允許民間經營了。

隨著政策的放開,曾被禁的民營經濟又復活了。由於門檻不高,在這廣闊的土地上,頓時湧現出無數的運輸公司和小個體戶。買輛從國有運輸公司淘汰下的運輸車,就能跑起生意來。

當然也可以想象,最早一批幹這行的,雖然大都沒什麼文化,但往往是膽子特別大,性格生猛,生存能力很強。

1995年前後,經過近10年的摸索和發展,圍繞區域特點,物流業形成了初步的行業佈局。

各地紛紛出現了集中小貨運部的貨運市場,貨運部間的資源共享,形成了大量的來往貨運市場間的區域幹線。早期買車的個體司機們,或成為貨運站老闆,或成為幹線公司老闆,或仍作為個體為幹線老闆打工。

基於TO B業務中到店、到廠和到倉的需求,開始出現了區域幹線及配送網,也稱區域小霸王。

在這個時候,有些故事馬上要發生了。

2

1996年,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的山東人崔維星在國旅工作4年後,成立了崔氏貨運。公司當時只有四個人:崔維星及愛人、一個司機、一個搬運工,辦公室只有8平方米。雖然人手緊張到了極致,但由於減去了大公司操作的中間環節,不到一年,他就賺到了近20萬。

很快,崔維星將公司從中山搬至廣州,並藉機開展航空貨運代理業務。他想出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式——“空運合大票”,貨物的運送模式由之前的零收零發改為零收整發,成本降低了,貨運處開始迅猛發展。

2000年,崔維星將貨運處更名為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員工60人,還將業務拓展到了深圳和珠海。2002年,德邦已成為廣州區域的“空運散貨之王”。

隨著我國公路高速網的逐漸建成,德邦在廣州白雲區新市貨運市場開了一個檔口,開通了第一條從廣州到北京的汽運專線。空運起家的德邦,由此闖入了公路汽運領域。

考慮到90%以上零擔市場從業者是小型專線公司,價格戰之下,丟貨、損毀以及延誤等狀況屢見不鮮的市場現狀,他自購進口卡車500多輛,開發直達線路700餘條,網點和車輛都採用統一的形象和標識,提供貨物碼放“大不壓小、重不壓輕、木不壓紙”等標準化服務,迅速進入並搶佔了高端零擔市場。

2009年7月,崔維星將公司總部從廣州搬遷至上海,開始從區域性小霸王向全國性公司蛻變。

2018年,經過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德邦年營業額已超過200億,並在當年登陸A股。

3

德邦的一路發展,帶著我們的目光從華南轉到華東。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西北,古城西安。

1998年,十八歲的楊興運中專畢業後來到西安闖蕩,第一個落腳點就在西安火車站向東三公里的丹尼爾商貿城。父母對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西安找一份穩定工作,養活自己就夠了。

經過8年闖蕩,精明的楊興運在西安創辦卓昊物流,30萬元現金、15個人、1個網點、1臺車、3條線路,日均收入3000元。

2009年,卓昊物流開始正式引入職業經理人,強化流程、標準建設,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同時,楊興運學習順豐,重金投入IT信息化建設,2012年,卓昊物流就實現了快件生命週期全程可視化。

到2015年,卓昊物流已有2000多名員工,300多個網點,120多條線路,日均收入80萬元。那時,他已是盤踞陝西幾年的“西北王”。

而全國範圍的其他省份,還存在著從20世紀90年代操作省內快運發展起來的區域小霸王。這類小霸王已完成鄉鎮甚至村落的覆蓋,網絡下沉和末端抓手也有了良好的基礎,不再需要花費大力氣搭建網絡,這些企業的痛點在於,缺乏幹線的互聯。

2014年底的一場物流行業峰會上,楊興運談到了他對壹米滴答的設想。他提出,只要通過跨省幹線把這些區域網絡互聯互通,將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欠發達地區幹得好,發達地方當然能幹好。下游搞好送貨服務,上游就能拿到貨,背靠欠發達地區,集中火力去開拓沿海市場,從而農村包圍城市。”當天夜裡,奔騰快運董事長邢尚文和東北金正物流董事長舒鈺淋去找楊興運,一直聊到深夜。

2015年10月11日,壹米滴答首次亮相,對標德邦等全網物流。楊興運任董事長,5位區域物流小霸王為聯合創始人。隨著吸收更多的區域小霸王的加入,聯合創始人增加到15位。

2019年6月,壹米滴答全網日均貨量達3.07萬噸,同時段內數據顯示,安能日均貨量達2.6萬噸、百世日均貨量達1.8萬噸、德邦日均貨量達1.7萬噸。短短不到4年的時間,壹米滴答全網日均貨量已超過安能,成為行業貨量之王。

4

最後,讓我們把目光在投在中原,河南。

在上個世界90年代,高速公路缺乏,連一二級公路歷程都很少。由於路況的複雜,從中心發往省內其他區域的線路管理都比較困難,加之沒有信息化的手段實現有效溝通,創建直營公司極為困難。

不意外的是,在全國大部分區域,從一點逐漸成長為區域小霸王的物流公司,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加盟的方式。即發起人在核心區域尋找一塊場地作為集貨和分撥中心,然後尋求熟悉線路的地頭蛇,即小專線帶車帶貨加盟,組成網絡。

利用這種整合的模式建網,雖然發起方資產輕,風險低,但總部對於線路的掌控卻非常弱。一旦發生單個線路與整網利益衝突,會把事情搞砸。因為作為最核心服務質量的時效,會因為貨量不穩定導致不穩定。

物流圈都知道,小專線車輛固定,單程成本相應固定。為了平衡成本,經常“貨少不賺錢不走,貨多拉不完則拉走多少算多少”。這樣就導致網絡的時效出現徹底失控。更可惡的是,先壞規矩的人賺錢最多,最後“劣幣驅逐良幣”把事搞砸。

沒有利益衝突和摩擦時,大家都是兄弟;然而,酒桌酣醉的江湖道義邊界太模糊,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遇到利益衝突後,因為沒有規則和約束,很可能人財兩散。

河南省是一個很特別的區域,地處中原平原,交通便利,省城鄭州又恰恰處於地理中心,中心一點發全省比較便利,也易於掌控。可能由於這個原因,河南孕育出了另外一種玩法:幹線直營+網點加盟。

因為幹線車輛類型多樣,總部則可以根據貨量靈活安排車型。貨少,則安排小車,多則安排大車,但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每天定時發車。這樣,就實現了成本和時效的平衡。

作為河南的快運物流的龍頭老大宇鑫,則把這種玩法做到極致。

2003年,前身為河南省交通廳和省公路局倉庫的豫鑫物流正式成立。從名字可以看到,最初宇鑫的運營重心在河南境內。

與其他粗放的江湖氣重的物流公司相比,國企背景的宇鑫雖略微保守,但更偏重管理、制度、系統和機制。

隨著運營機制的成熟,尤其是核心軟件系統的成熟,宇鑫以河南為中心,逐步擴張進入周邊省份,如山東、河北、陝西、山西、江蘇、安徽、湖北等,逐漸發展成為多省網絡。

截止2018年,宇鑫的年營業額已達到14億元,並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長。

5

老司機認為,好的快運網絡,以下部分至少有1到2點要做好。當然5點都做好的,將會一枝獨秀。

1、穩定、可靠,有匹配客戶時效需求的幹線或支線;

2、全網可視化的在途跟蹤,保證全程可控和異常準確反饋;

3、可串聯全網的系統和機制,通過網點和線路間貨量互通互補,共同開拓業務;

4、紮實的流程化基礎管理,可支持高價高利潤高要求的高品質派送;

5、經濟合理的配送資源整合,保證成本可控。

但由於歷史或市場定位原因,每個玩家都存在一處甚至多處缺陷。一個個看似輝煌的英雄,也都有危機。

到底大家在怎麼向前走,誰能笑到最後,容老司機為大家一個個擼來。

要知道接下來誰會是贏家,請馬上關注微信公眾號“網採無憂”,查看中篇和下篇。

(未完待續)

預告說明:

在中篇和下篇中,老司機會為你詳細盤點京東、跨越、通達系快運、丹鳥、區域小霸王、區域落地配、農村淘寶的優勢和劣勢。

從他們的發展之道看物流趨勢,瞭解未來誰執牛耳,誰又會被時代拋離。

物流從業者也可從中思考,自己位置在哪,未來路該怎麼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