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在我國古時候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這個傳說它就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存”。在古時候人們總是覺得:人在活著的時候就會活在陽間,那麼在他們離開人世之後,就會去到陰間生活。這兩界是互通的,但是生者和死者卻是沒有辦法換界的。古人們為了自己生前的榮華富貴,在此後還能繼續享有,於是有錢人家大都會在墓葬中放許多的陪葬品,特別是那些皇室貴族,他們的陪葬品就更為豐富。而普通平民則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墓葬都是比較簡單的。也正是因為古人們有這一厚葬的習慣,所以出現了許多的盜墓賊,他們覬覦古墓中的珍貴文物。只要是墓葬中有寶貝,那麼盜墓賊就會一批又一批的出現,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將古墓中的寶貝給取出來。

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於是有錢人或者是皇宮貴族的人,他們為了防止盜墓賊來盜取自己的陵墓,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來設機關,但是大多數都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只要有防止盜墓的辦法,那麼自然就有解決的辦法,許多古時候的大墓葬,古墓中機關眾多,但是最終還是被盜墓賊盜取的一乾二淨。而且作為皇帝,他們是國家的統治者,同時他們掌握著天下所有人的生死大權,他們擁有著世界上最高貴的權利,他們更希望將自己的權威與榮耀繼續傳承下去。於是許多皇帝在坐上皇位那一天開始,他們就開始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皇帝們所建的陵墓大都是非常奢華的。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能夠在死後可以一直享受著權利,除此之外還可以保護自己的子孫後代。

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但是他們花費了如此大的精力和物力,而且還耗費了許多的錢財,陪葬品還有很多,雖然他們將自己的需求給滿足了,但是這必然會引起盜墓賊的關注。不管是哪一個王朝,終將會迎來滅亡的那一天,而且人死了之後也永遠不可能會重生,未來究竟會怎麼樣?我們一無所知,即便是皇帝的陵墓,也是在劫難逃的。就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操,他將歷朝歷代的豪華的墳墓幾乎都到了一個遍。他知道自己在死後一定會有許多人來挖取他的墓葬,所以他別告訴後人,不要給他放置陪葬品,於是他在臨死前引用一句話告訴世人,自己的墓葬中什麼也沒有,但是即便是這樣,曹操的陵墓還是被許多盜墓賊給盜取了。

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為了能夠在死後得到安寧,別人不再使用厚葬,而是決定使用薄葬這一制度,這個人他就是唐高祖李淵。因為他的墓葬比較小,所以他使用了流沙墓構造而成。如果盜墓賊想要盜取他的墓葬的話,必須先將幾噸或者是上百噸的流沙給全部運走,那麼才有可能盜取成功。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之下,盜墓賊沒有絕對的毅力和手法,那麼基本上是不可能會成功的。但是李世民卻不一樣了,他覺得自己的功績蓋世,他便沒有去按照李淵薄葬的做法,他是採取了非常雄偉的墓葬規格,這就使得他的墓葬沒有辦法使用流沙,也就丟掉了最強有力的安保制度。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將自己的墓葬給保護住呢?對於這件事情,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非常懊惱的。

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於是在經過了冥思苦想之後,李世民便決定使用欺騙後人的做法,來保護自己的墓葬的安全。當時昭陵是李世民以及長孫皇后的合葬墓,在長孫皇后離開人世,被埋葬到墓穴之後,李世民特地在碑文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這段話是這樣寫的:“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對於自己的這一做法,李世民感到非常的滿意,因為他在碑文中多次寫到了自己沒有實行厚葬,他覺得這樣,盜墓賊在看到這些文字之後,就不會再盜取自己的墓葬了。但其實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做法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他召集了眾多的民工來為自己修建墓葬,而且陵園的佔地面積足足有200多平方公里,不說別的就光說著規模,誰能夠相信在這座墓葬中沒有陪葬品呢?通過事實也證明大家的智商都是不低的,隨後昭陵便成了盜墓賊所關注的重點對象了。也正是因為李世民這一愚蠢的做法,被後人所嘲笑了1000年的時間。好啦,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說到這裡了,對此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

死後為了不被盜墓,李世民想出一妙招,但卻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蘭亭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