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肉類加工廠為何成了食品鏈中最薄弱的環節?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編譯 張田西希)紐約時報5月4日報道,數十年來一直渴望實現最大效率和利潤的美國肉類加工場,最近卻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熱點區域”,一些加工廠報告表示,其員工出現了大面積感染的現象。這些加工廠為何變成了這個國家食品供應鏈中最薄弱的環節?給肉類生產帶來嚴峻挑戰的恰好就是其一直被擔憂的衛生危機。

經過數十年的整合,美國現在大約有800個處於聯邦監督之下的屠宰場,這些屠宰場每年為食品店加工的肉類可達十億磅。但這塊“蛋糕”的絕大部分都掌握在了個別加工廠手裡。據牛肉分析師卡桑德拉·菲什透露,以牛肉屠宰行業為例,足足有98%的牛肉屠宰和加工份額落在50多家加工廠頭上。

讓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家歇業,哪怕只是歇業幾個星期的嚴重性都不亞於關閉一個機場樞紐——全國各地的生豬和牛肉生產都會受到影響,支付給養殖戶的肉價也會縮水,最終還會引發連續數月的肉類短缺問題。“屠宰場算是整個供應系統比較關鍵的一環吧。”錫拉丘茲大學供應鏈管理副教授朱莉·尼德霍夫說道,“他們一旦倒下,我們就麻煩了。”如今,整個肉類供應鏈都感受到了新冠病毒引發的連鎖反應。大流行暴發後,已經有十幾家牛肉、豬肉和雞肉加工廠關閉或低速運營。農業部的數據顯示,過去一週,肉牛屠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2%,生豬屠宰量也下降了6%。

事實上,任何一家工廠都很難在響應隔離政策的同時保持盈利。比如,帶有“內臟清理”等字眼的崗位就需要工人密切配合,因為需要把整豬剖開,拽出裡面的內臟。“要讓工人們保持6英尺(約2米)的距離不好弄啊。”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的傳染病教授威廉·沙夫納博士說道。“讓他們拉開距離,生產效率就會打折。”

一些肉類加工企業表示不願對員工進行測試,聲稱這種有針對性的檢測會給人留下一種錯誤的印象,讓大家以為工廠才是病毒擴散的主要罪魁禍首。對員工的檢測越嚴格,檢測出的病例就會越多,工廠停工的壓力就會更大。

另外,肉類行業的官員認為,南達科他州不發佈居家隔離的決定可能促成了疫情的大暴發,因為這一決定導致(疫情暴發後)工廠員工的親屬和鄰居仍在自由走動。南達科他州官員曾表示,居民應該履行“個人責任”,自行隔離。“他們的感染比例算是非常非常高的,”沙夫納博士在談到史密斯菲爾德工廠的感染情況時說。“但你很難明確有多少是在工廠感染的,有多少是在社區感染的。”

“當你加工廠的規模達到了比較大的級別,你面臨的風險也就大了,”正在幫助運營農業權益組織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本·利利斯頓說道,“這麼大的工廠一旦出問題,就絕不會是小問題。這些系統都是很脆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