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張掖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七年前的2013年4月,張掖市65個村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發生率5.65%。2017年,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摘帽退出;2019年,全市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整體提前完成減貧目標。不僅是整體脫貧,更是提前脫貧,張掖是怎麼做到的?接下來有沒有行之有效的鞏固措施?讓我們跟隨“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走進張掖,到扶貧一線去尋找答案。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這兩天,高臺縣駱駝城鎮梧桐村村民李延東正在地裡忙活著,他在給刀豆苗上,搭建支架,來讓刀豆的苗能順著搭架向上爬行生長。

李延東是梧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原先在鎮上的施工工地拉水泥,收入微薄。2019年,李延東打算在自家田裡發展戈壁農業,但因缺乏種植技術,讓李延東一時犯了難。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2015年,梧桐村強化黨建引領,組織12名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發揮黨員“排頭兵”作用。李延棟也找到了他的結對幫扶人福建金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臺分公司職工王芳。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得知村裡號召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隊伍,王芳主動報了名。貧困群眾不瞭解種植技術,她就主動上門講解。

今年開春,李延棟種上了刀豆、西葫蘆等作物,這個打支架的技術訣竅就是在王芳的指導下學會的。學會了種植技術,李延棟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在梧桐村,這種黨員 “一對一”結對互幫的形式,激發了村民致富的主動性。在村黨支部引領下,梧桐村的產業發展形勢如火如荼。2014年以來,梧桐村陸續建成了高臺縣拓信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晟源能繁母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勃興紫花苜蓿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在每個合作社創辦之初,成立了引領產業發展的黨支部,給村民們引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把黨員聚在產業鏈、讓農民富在產業鏈”。這種黨建“+”發展模式,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創收思路,更重要的是打通了群眾自主發展的“經脈”。目前梧桐村已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1800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1700畝和戶均3頭以上的基礎母牛養殖示範區,村裡人都在為好日子奔忙著。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黨支部將貧困戶“引”上致富路,並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不落下。2014年,農村“三變”改革的春風吹到了高臺縣,高臺縣試點開展“三變”改革,巷道鎮東聯村成為首批試點村之一。村裡先後成立瑞澤養殖、金土地、苗木、農機等集體經濟合作社,全村90%以上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專業化養殖、特色化服務全覆蓋。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2018年,東聯村依託金土地合作社,積極探索“土地變股權,農戶當股東,收益靠分紅”的改革途徑,大力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工作,將全村2780畝土地全部盤活,統一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為全村發放折股量化資金137萬元,戶均5000元。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目前,高臺縣已成立了70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林果、土地等多個領域,2.5萬多戶農民從中受益。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吸引廣大農戶發展以花卉、蔬菜、玉米制種等特色農產品為主的訂單農業,實現了農民與企業雙贏。今年,全縣訂單農業面積預計達到32萬畝。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這幾天,在臨澤縣新華鎮明泉村興錄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裡,農民網紅董春蓮,正忙著直播“帶貨”。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地處祁連山北麓的明泉村是臨澤縣重點貧困村之一。多年來村民們用玉米、小麥、麩皮等雜糧飼餵土豬、土雞,適當散養,肉質緊實、口感好,但銷售渠道不寬,農戶收益較低。2016年,明泉村成立臨澤縣興錄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當地唱民間小調火起來的“網紅”,直播銷售當地產的土豬肉、土雞。現在,明泉村通過電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年銷售近500萬元,農戶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電商村。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明泉村的土特產火了,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而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西岔河村,村民靠著巴爾斯雪山,就掙到了錢。

“巴爾斯”為裕固族語,漢語意思為“老虎”。巴爾斯雪山位於祁連山北麓中段,連綿巍峨的雪山常年不化,境內有現代冰川、高山草甸、湖泊河流。山下的裕固族人以傳統畜牧業為生,收入不高。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2015年,村裡開發建設巴爾斯聖山生態旅遊景區。常小平辭去了在國土局的工作,專心投身於建設巴爾斯雪山景區的事業中。他花費了4年多的時間,到處籌款以規劃景區,建設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如今,巴爾斯聖山景區不僅僅是遊客眼中壯麗的雪山,同時也是周邊牧民脫貧致富的“金山”。“隨著景區的開放,周邊的旅遊服務業也需要開始建設。2018年8月,西岔河村成立了旅遊協會,至此,一套景區+協會+農戶的“巴爾斯模式”就建立起來了。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今年,自3月恢復開放以來,巴爾斯聖山景區已接待遊客近5000人次,成為眾多遊客登山觀景的好去處。2019年底,張掖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944元,年均增長9.5%。全市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9976元,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9629元高347元,但是脫貧不等於脫責任,目前,張掖市制定出臺《張掖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實化細化了18個方面的具體措施,確保已脫貧群眾真脫貧、不返貧。

《今日聚焦》——產業多點開花 脫貧行穩致遠

脫貧不脫鉤,致富不返貧。要鞏固脫貧成果,讓民眾發展致富,不僅要靠勤奮和辛苦,更要開動腦筋、科學施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近年來,張掖市不斷探索多元化產業扶貧發展方式,藉助“三變”改革東風,搭乘電商扶貧快車,創新發展生態旅遊,有效地激發了廣大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為群眾提供了穩定的致富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