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脑立方——企业税收风险检测与防控(中)

税法脑立方——企业税收风险检测与防控(中)

原创 cyf玉树临风 税法脑立方

授权转发

税法脑立方——企业税收风险检测与防控(中)


5、是否知晓风险防控应以行业特征和内控流程为切入点,核查涉税数据链是否吻合

从事税收风险管理,应该具备税法脑立方的思维,既从经营的角度认识企业,从管理的角度学会财务,从风险的角度懂得税收,达到这个水准,真是太难了!从这三点成一线为切入点,总结税收风险识别与防控的方法及应遵循的规律,朴素的寻求到最佳的风险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或许精通风险防控之“术”,却对风险防控之“道”知之甚少,税收风险防控不但要在“术”中走,更应在“道”中行。“道”是指风险防控应遵循的规律,“术”是指风险防控的方法与技巧。

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信息载体存储及处理方式是税收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各部门涉税数据信息的产生、存储、流转到会计报表编制及纳税申报表的生成应形成真实、完整和一致的数据链。

以行业特征和内控流程为切入点,核查涉税数据链是否吻合是税收风险防控的实质所在。

链接《实例一》:

某大型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增值税税负2.5%,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税负水平(4.13% )1.63个百分点。产品是石油化工装置的配套设备,生产周期长,一般在6—18个月之间。销售合同签订后,用户按合同造价的30%预付备料款,原材料购进投入生产后,用户再支付40%的进度款,合同上标有所要生产的产品工号,备料款及进度款都在“预收账款”科目核算。该公司“预收账款”占当期申报销售收入的42.8%。通过对原材料购进、生产进度分析,考虑到原材料加价15%—18%的实际情况,并与相关合同核对,“预收账款”金额明显过高。

检查人员带着疑问,到销售部、保卫处调取了留存的《产品出厂通知书》和《出门证》,通过其填列的产品工号逐笔与销售收入明细账、预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核对,结果发现很多产品都已发出(采用预收货款销售方式结算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发出货物的当天),而企业一般在产品发出6个月后,才由预收账款账户滚动分期结转产品销售收入……

链接《实例二》:

检查组针对某合金炉料生产企业的行业特点及管理要求,经询问并结合生产现场实地查看,得知该公司设立的质量控制中心有两项工作职能,一是负责炉料的质量检测,测量出炉料的金属品位,二是负责炉料的入库及出库数量的统计工作。该公司有甲、乙、丙三个班进行作业,质量控制中心根据各班的日报产量统计当月产量,再根据购货单位出具的检斤单统计当月炉料发出数量,编制月报表上报财务部门。

经与财务部门核对,质量控制中心与财务账面产成品的入库数量保持一致,但财务账面产成品的发出数量为22万吨,质量控制中心统计的产成品发出数量为24万吨,两者相差了2万吨。经进一步取证确认,因大量散客临时现金进货,企业未开发票,也未入账申报……

链接《实例三》:

S市税务局大企业风险管理团队,到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开展税务审计,制定了“四个关注”的工作原则,既关注企业行业特征及内控流程、关注ERP管理系统涉税数据、关注企业内部涉税数据链的吻合、关注企业外部第三方涉税信息。

通过ERP管理系统与企业账簿当年数据比对,发现ERP管理系统库存药品余额为5000余万元,而财务库存药品账余额为6800余万元,企业存在因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未及时结转药品成本的重大风险点。(以上实例均摘自于本人写的《检查日志》)

6、是否高度关注销售部门涉税数据

企业销售部门电脑中存储的Word文档及Excel表格中的涉税数据至关重要,实际上是企业根据管理需求及内控制度的要求,建立的销售台账、回款台账、客户对账确认单(表)、销售业绩考核表和产品配送物流记录等。显而易见,销售部门的涉税风险等级非常高。

一个健全的企业财税内控制度,显然不能只考量税收,关键是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财税管理目标,又要有效防控税收风险,具有“功夫在税外”的隐形特征。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进行风险识别,适时对业务流程做出优化各改变,再通过实质性测试进行磨合自检,才能有效防控税收风险。

企业管理流程中的“表、证、单、书”等数据载体,特别是与销售收入相关的自制凭证,如销售单、进账单、交款单、提货单、发货单、出库单、检斤单、 过磅单等,从产生、汇总、流转到纳税申报表的生成,应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杜绝人为操控和数据差错。

税收风险应对就好比围棋对弈,关键的一着“妙手”就是下在销售部门。企业的销售、财务核算及纳税申报数据链的真实且吻合,是识别与防控税收风险的关键所在。

链接《实例一》:

税务稽查人员到某煤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查账,在对会计账簿、相关凭证认真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稽查人员了解到该公司产生的电机产品销路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后,来到了公司销售处实地检查,找到相关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利害,取得了销售处处长及微机管理员的支持和配合,进入了销售处的电脑进行调查取证,发现桌面有标注为“未开票”的文档,打开一看,竟然是销售处设置的电机销售未开票台账,未开票总额达2000多万元……

通过调取销售合同印证,与会计账簿、纳税申报表核对,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这些未开票收入在产品发出时就已发生了纳税义务,就应该在当期计提销项税额缴纳税款。企业不但补缴了税款,课征了滞纳金,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企业的财务总监在《问询笔录》自述到,因当年的销售合同订单多,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企业高管已享受到最高档的个人绩效奖励, 故有意将当年已售产品不开票,人为调节迟延至下一年度开票,意图再享受高档的高管的绩效考核奖。

链接《实例二》:

某食品加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控管严密,ERT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高。从原材料的购入、产品的发出、甚至发票的开具都有详尽的记载。通过现场查看、抽样比对分析、询问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及电脑操作人员等,检查人员认识到该管理系统不但是原始数据的载体,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且还是财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及数据来源。检查人员马上进入管理系统,导出、打印、调取相关数据,与财务账薄对应衔接核对,结果发现管理系统中产品发售数量要大于财务账薄中的产品发售数量。再经与仓库保管账、产品发售日报表等核对,固定证据,最终确认该企业在节日期间开展促销活动,赠送1764包(袋)儿童食品,未视同销售处理,少计产品销售收入近百万元的违法事实。(以上实例均摘自于本人写的《检查日志》)

链接《实例三》:

某大型啤酒厂增值税税负逐年降低且连续四年亏损,采购、仓库、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管理混乱。啤酒厂与经销商之间的结算都以个人银行卡支付货款,货款汇往啤酒厂业务员个人银行账号,检查期间业务员大部分已离岗辞职……

检查组对当地其它啤酒生产企业进行调查获悉,在生产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啤酒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8,即投放1吨麦芽可生产8吨啤酒,而该啤酒厂检查期间投入产出比仅为1:7。检查人员重新调整检查方案,将销售开单、仓储提货等与实物直接接触的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对啤酒经销商的调查了解到,经销商向啤酒厂正常提货时使用《啤酒公司送货单》,促销赠酒时使用《啤酒厂授权书用酒送货单》。于是,检查组分兵几路,同时突击检查了财务部、营销部、仓储部、保安部、运输部等部门,终于在营销部获得了该啤酒厂部分“送货单”存根联和回执联、“赠酒单”存根等单据。单据详细记录了啤酒公司销售和促销赠酒的品种、规格、数量、客户、提货方式、提货车号、提货人等信息…… 该公司因销售收入体外循环被定性为偷税,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1500万元,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选自《中国税务报》)

7、是否知晓合同的签订是税收风险的主要诱因

纳税义务是基于经济交易行为而产生,实质是通过签订合同取得了税法上的经济利益,从而满足了课税的法律要件。

风险要事前控制,关键的节点是在订立合同时,就要考量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的签订与税款的征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发票开具时间相契合;

2) 合同的签订与增值税价外收入、进项税额转出(返利)及印花税的征收等相印证;

3) 应将销售方及时向购买方交付合法、有效的增值税发票,明示于合同义务条款中。

税收征管实践表明,“顶账合同”的税收风险等级非常高,应重点防控。

税收源于商事交易,商事交易分为单一交易和复合交易两种。单一交易是指单一合约中只存在一个法律关系的交易,如销售、租赁等;复合交易是指单一合同中含有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的交易,比如以房抵债、以股抵债等。

“顶账合同”较为常见,如将房产、车辆、设备、产(商)品、材料等折抵货款、劳务款和借款等,其原因除现金流的严重匮乏外,可能还与诚信、逃税及思维习惯有关。

“顶账合同”税收风险防控的要诀是:应税交易不能刻意抵消,必须交易还原。将顶账分拆为两项交易事项:一是销售,开具专票计提销项税额;二是还债,索要专票抵扣进项税额。

签订合同时,对拿捏不准的涉税事项,应及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咨询!

具体实例请参看本公众号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