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沒時間概念,怎麼辦?

柿子樹下的鞦韆


您好,我是肥嘟的媽咪,誠邀作答。

孩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概念,一般有以下三點原因:


1.生理原因。

大腦前額葉的功能包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和操作。如果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功能發育不良或受到損傷,就會出現不能集中注意力、健忘、行動反應遲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好像慢三拍的情況。


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需要醫生指導治療。一般來說,生理原因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發生概率比較低,大部分孩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概率是行為習慣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2.行為原因。

行為原因是指行為習慣性拖延,主要是因為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掌握好的時間管理方法,孩子長期缺乏足夠的時間管理訓練,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做事情沒有條理。


對於這一類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要有意識地花時間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要事先和孩子做好約定,並使用計時器,做時間計劃等方法幫助孩子瞭解時間的長短,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3.心理原因。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不太理解孩子,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利用拖延來逃避內心不舒服的感受。


這一類拖拉的孩子,往往都有性格比較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慾強的父母,這一類型的父母可能不太會注意孩子的需求,會限制孩子的娛樂活動,不斷催促孩子學習。父母需要作出改變的是: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做好情緒管理,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孩子一起制定科學的、勞逸結合的時間計劃。父母需要做的是監督、幫助和支持孩子。


如何教孩子做好時間管理呢?


第一招:教孩子認識時間。

為了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父母要教會孩子研究時針、分針、秒針這3根細細的針轉動帶來的變化,讓孩子學會觀察時間的變化和流逝。在和孩子交流時,父母可以隨時告訴孩子時間:現在是早上7點10分,我們一會兒7點30出去去幼兒園,距離出門還有20分鐘。


第二招:利用"ABC時間管理法",教孩子分清輕重緩急。

A.重要而且緊急。比如孩子明天要參加考試,這件事情就是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要讓孩子非常重視。

B.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比如孩子在暑假要參加培訓班,那麼父母就要和孩子制訂好培訓班的學習計劃;孩子考試複習時間緊張,但社團讓孩子準備一些道具,孩子時間不夠,父母可以幫孩子完成。

C.不重要不緊急。比如考試前孩子忙著複習,孩子的相冊整理工作就沒有必要馬上去做。


第三招:時間到了!限時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給孩子設立時間限制的。比如:穿衣、刷牙、吃飯、做作業、收拾書包等。事先和孩子一起約定好做每件事需要的時間,用計時的方法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質保量地完成。



第四招:做計劃,我的時間我做主(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

家長可以從幼兒園或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孩子制訂計劃,讓孩子養成按照日計劃完成任務的好習慣。建議父母要堅持和孩子一起制訂,同時要做好監督和支持工作,幫助孩子有效執行。同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執行情況,孩子每日可以獲得1~2朵小紅花或者小星星,積累一定數量的小紅花或者小星星,還可以就可以換取心儀的禮物,這樣的制訂方法會讓孩子執行的動力更足。


我是肥嘟的媽咪,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留言評論。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在屏幕下方點贊並關注我,感謝大家。


肥嘟的媽咪


時間管理,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學習的必修課。


你可能會嗤之以鼻,感覺我說得有些誇張了。但是請仔細想想,孩子學業上的問題,95%都與時間管理有關:孩子磨蹭、做事拖拉、不按時完成作業,每一條都可以通過時間管理解決。


那麼,對於父母來說,該如何培養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


一、 向孩子發送“預防性我信息”


記得在電視劇結束後,都會播放一段下集預告嗎?把下集的精華剪輯到一起,提前播放,引起觀眾的興趣。


這就像P.E.T.(父母效能訓練)中父母應該做的,花時間給孩子預告,讓他們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向孩子發送“預防性我信息”的好處:


1. 讓孩子瞭解父母未來的需求;

2. 讓孩子改變現有的行為模式;

3. 防止問題的發生。


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並不成熟,他們需要一段“冷啟動”的時間,來為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給孩子一段預告,就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麼,可以減少溝通成本。


二、 將日常事務變成慣例


寫作業、收拾房間、看電視娛樂、學英語、練琴……,這些每天孩子都要做的事情,要將它們變成管理,最好是細化到時間表上。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孩子天生喜歡有規律的生活。時間表的制訂,可以讓孩子預見餘下時間的安排。


因為對孩子們來說,時間的概念太過於模糊,他們可能根本分不清5分鐘和15分鐘的差別,時間表的作用也會讓他們對時間的理解落到實處。


三、 多給孩子寬容與理解


大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前額葉層是掌控人類計劃條理、情緒控制的總司令。而這一段大腦模塊,要等我們25所左右才會發育成熟。


隨意,對待孩子,不要太過於苛求。要引導他們善於利用時間,但不要總替他們做決定。要允許他們成長,成長為更好的模樣。


總而言之,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要有耐心和接納,從小事做起。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我是漫風點點,管理學碩士/P.E.T.父母效能實踐者/多平臺簽約作者,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一點的父母。


漫風說教育


孩子辦事拖拉,是不是我們成年人有這個問題?孩子是我們成年人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不拖拉的話,孩子一般不會去輕易地拖拉,想要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首先我們成人要做好榜樣,這樣孩子就會從我們身上去學習這些好的習慣,如果我們成年人都沒有好的習慣,讓孩子怎麼去學習呢?不要只指望著學校教給孩子這些,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家長做的好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到這些好的習慣,所以小孩子不拖拉,我們大人一定要不拖拉,什麼事情都要雷厲風行的去做,這樣孩子就會瘦,我們單子影響辦事,不會拖拉了,以上建議供您參考,如果您也認同,請記得關注喲,同時歡迎來我的西瓜視頻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