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如何才能办成名校?

农村教育守望者


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于技术教育,原因是只有着眼于技术教育学生才会有出路,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人文条件、父母的素质、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等因素影响,农村孩子除了少部分孩子学习努力成绩较好以外,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再加上现在高中录取率只占百分之五十,所以,办学方向应该立足职业教育。基于以上原因,农村中学很难办成名校,中学成为名校由三点决定:一是很高的教学成绩和升学率。不过农村中学没有优质生源,很难有好的成绩和高的升学率。二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条件差很难吸引到好的老师,不光不能吸收到好老师,能留住好老师都不容易。三是超强能力的校长。好校长也不会去农村中学,何况现在好校长少的就像大熊猫,所以,这一条也不存在。农村中学成为名校很难。


看尽风华


农村教育一般属于基础教育。

关键重基础。

规范办学要遵照基础,

培养学生能力要夯实基础,

除此以外,要抓住三个一。

首先,要坚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眼光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决定着老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20年前,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了10年,当时的校长极其富有学识和眼光。他重视年轻老师的成长,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有年轻老师,外出的学习培训是年轻老师,特色活动的组织由年轻老师完成。他调动全校开展科研,参与市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请专家来给老师们讲课,参加市县组织的课题研究的相关比赛。毫不夸张的说,我就是在那位校长的重视下,蜕变、成长,在工作的第1个十年,完成了从楞头青到骨干老师的跨越。

然后,要留住人才,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品牌。

当然,老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喜欢了,学生家长的满意率也就上去了。而且,一个好老师能够带动一个年级组或一个学科的成长。

最后,要找到,一个新特色就是一张好名片。

还是说说,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地处最偏僻,但是校长开发了两个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剪纸和蔬菜生长基地,成为了全县有名的农村学校。校长先是找到有剪纸绝活的陈老师,由陈老师带动一个特长班的学生学习,业余时候陈老师在给年轻老师上课,教他们剪纸。这样,一所学校里就有大量为剪纸而疯狂的人,学生喜爱,老师痴迷,全民剪纸,自然成果喜人。

蔬菜生长基地怎么做的呢?农村学校有大量的自留地。有多少个班,学校就把土地平均分给各个班。每个班承包一小块。可以自己选中喜欢的蔬菜品种。一到冬天,蔬菜满园,白菜、萝卜、胡萝卜,绿油油,青葱葱,煞是好看。既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又给学生的餐桌上添上了有机蔬菜,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多余的蔬菜,学校组织食堂工人腌制、晾晒,还做成了蔬菜品牌,销往县城。

这样的校本课程实践是成功的,仅供大家参考。


田老师的语文课


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如何办成名校?不论农村教育的发展,还是成为名校,都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众多生源,二是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三是有优质的办学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之中又包含有多方面的要素,而且涉及很多非教育系统的原因,如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个人认识和经济水平等。

众多生源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学生或学生数量不多,学校连生存都难以维持,又如何谈到发展。特别是缺少优质生源,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而现实中,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的人举家迁入城市,或有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携妻带子临时居住城市,再加之前些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大多农村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农村学校的日益衰落正是农村日益衰败的表现。想要发展农村学校,必先振兴农村和农业,让大量人口回流和减少外出务工。而振兴农村和农业的出路在于在本地增加农民就业渠道,除了利用土地种殖、养殖,还要大力扶持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办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在资金、税务、土地、价格、市场、水暖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既能本人致富,又能安排一部分人就业。鼓励各界各地有识之士到农村兴办各类企业,国家同样给予大力扶持,安排大量农民本地就业。

优质教师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如何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一是教学条件、环境要跟上,二是工资待遇和诸如生活补助、交通补助、书报通讯补助等福利待遇要比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地方的教师要高一些,三是整体上提高教师地位和教师待遇。四是当然也更需要教师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学校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教学实施、设备、环境等,是留住学生和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通过校安工程、远程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不断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但农村学校在软件配置方面还有很多薄弱之处。如有些学校没配备门卫、厨师,有些学校缺水、交通不便等,影响教师的安全和吃饭等问题。

总之,三个基本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