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祕密

買保險,是為了發生保險事故時獲得賠付。但是,保險是不是什麼都賠呢?答案是否定的。保險合同裡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責任免除

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責任免除也叫除外責任。是在合同中列明的保險人不予承擔的保險賠償與保險金給付責任,是對保險責任的限制。其實,責任免除就是合同中事先約定的保險“不保”的條款。因此,儘量選免責條款少的產品,對消費者更有利。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明白各類保險產品中的責任免除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看懂合同中的責任免除。

一、“責任免除”怎麼看?

保險對於普通人而言有兩種情況,賠或不賠。保險的責任免除,就屬於不能獲得賠付的情況。

保險合同中的“責任免除”,一般會在保障責任的約定後面,消費者投保時務必認真閱讀。

保險免責可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顯性免責:在合同上有固定的格式位置,有時還會將字體加粗或特殊標記,能明顯看到內容。

隱性免責:散落分佈在合同各個地方,例如病種定義、特別約定、名詞釋義等。

翻開合同,會看到有一個部分叫“責任免除”,就是顯性免責。我們對比一下來那個款市面上熱銷的壽險產品的免責條款:

華貴大麥定期壽險:

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另外一款熱門定期壽險:

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很明顯,華貴大麥定期壽險的免責條款更少,理賠的限制也就更少。

當然,險種、保險公司、保險產品不同,免責條款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以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為例,分別看看不同保險責任免除的差異性,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

二、四大險種的免責條款有何不同?

1、重疾險的免責條款

其實,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投保,責任免除條款共性都差不多,沒有特別差異之處。以市場上熱銷的康樂一生(2019)重大疾病保險的責任免除條款為例:

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保險的責任免除是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很明顯能看到,故意行為、違法犯罪和部分不可抗力等因素,重疾險是不保的。這些重疾險免責條款很多都是行業共性,基本上各家差異不大,大家在投保時不用過分擔心和焦慮。

2、意外險的免責條款

意外險的免責很容易理解,最明顯就是不保疾病。意外險一定要符合: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件。

市面上大多數意外險,對以下內容是不保的:

中暑、高原反應、藥物過敏、個體食物中毒、猝死等不屬於意外,不能獲得賠付,投保時應引起注意。

另外有的意外險責任免除中,會加入如高風險運動(潛水、跳傘、攀巖、蹦極、駕駛滑翔傘、探險、摔跤、武術比賽、特技表演、賽馬、賽車等)等不保事項。

3、醫療險的免責條款

醫療險涉及費用報銷範圍的問題,免責條款比其他險種要複雜。基本上在壽險、重疾險、意外險中能見到的免責條款,醫療險裡都有。

通過仔細對比市面上熱銷的百萬醫療險,發現共性的免責條款包括以下三點:

(1)主觀因素與不可抗力:故意行為、違法犯罪、不可抗力不保,比如酒駕、戰爭;

(2)不報銷的範圍:既往症和非合同約定醫院範圍不保;

(3)不報銷的項目:患精神性疾病、艾滋病、整形美容、遺傳病、先天病、懷孕相關、牙科相關、康復性治療、性功能相關、高風險運動、職業運動等不報銷。

當然,部分高端醫療險可以保障其中某些情況,要看產品的具體要求。

4、壽險的免責條款

壽險的責任免除最簡單,很多互聯網銷售的產品一般為3-5 條,最多不超過7條。

(1)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殺害、故意傷害;

(2)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

(3)被保險人自本合同生效(或最後一次復效)之日起2年內自殺,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除了故意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無論是疾病身故還是意外身故壽險都是可以賠付的。

前文提到的華貴大麥定期壽險就只有這3條免責。市面上的壽險產品的免責一般3-5條,最多不超過7條。

三、隱性的責任免除條款怎麼看?

前面講過了顯性免責,我們再來看看保險合同中的隱性免責。

常見的隱形免責有對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所除外,比如某款產品針對慢性胰腺炎有這樣的描述:因酒精造成的慢性胰腺炎不在保障範圍之內,就無法理賠。

此外我們也許關注某些保障責任的時長,比如百萬醫療險中的住院津貼一項,若合同約定只給付90天住院津貼,那麼一旦超過90天,也是責任除外,不予賠付的。

因此,無論是買什麼保險產品,除了讀懂保險責任,還要看清楚顯性和隱性責任免除,只有在保障範圍內才能獲得賠付買保險一定要仔細看條款,知道什麼能保什麼不能保,以免理賠時產生心理落差。

寫在最後

我們買保險,看中的是保險產品和產品的性價比,希望大家都能認真對待自己的保單,認真選產品,仔細看條款,一定要注意保險合同中的各項顯性或隱性的責任免除,才能判斷是否滿足自身的保障需求。如果有投保需求,也可向保險規劃師等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制定出一份科學合理的投保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