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钟鼓楼坐落在北京中轴路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两楼一改钟鼓楼左右对峙传统,前后纵置,相距百米,巍峨壮观。在城市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钟鼓楼不仅是“以时出治,声与政通”的国之重器,而且周围多繁盛街巷和名人故居,其中就有被称为北京最古老商业街的烟袋斜街、妙手当炉焕盛筵的马凯餐厅和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教授故居。1918年6月,杨昌济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钟楼后身豆腐池胡同,大门挂有“板仓杨寓”铜制门牌。当时,杨先生住北房,女儿杨开慧住东房。同年8月,毛泽东为领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来京,就住在前院南房,虽然时间不长,但古都北京给他留下深刻美好印象:"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杨开慧。1920年1月杨昌济临终时,向南北议和代表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先生为国举贤,不遗余力,应该为培养出千古骄杨的女儿和世纪伟人的学生而含笑九泉,彪炳史册!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我爱北京中轴路之十三《钟鼓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