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鐘鼓樓坐落在北京中軸路地安門外大街北端,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重建。兩樓一改鐘鼓樓左右對峙傳統,前後縱置,相距百米,巍峨壯觀。在城市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標誌性建築之一。作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勞作均以此為度。鐘鼓樓不僅是“以時出治,聲與政通”的國之重器,而且周圍多繁盛街巷和名人故居,其中就有被稱為北京最古老商業街的菸袋斜街、妙手當爐煥盛筵的馬凱餐廳和毛澤東的岳父楊昌濟教授故居。1918年6月,楊昌濟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全家從湖南遷居至鐘樓後身豆腐池衚衕,大門掛有“板倉楊寓”銅製門牌。當時,楊先生住北房,女兒楊開慧住東房。同年8月,毛澤東為領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來京,就住在前院南房,雖然時間不長,但古都北京給他留下深刻美好印象:"北海上還結著堅冰的時候,我看到了潔白的梅花盛開。我看到楊柳倒垂在北海上,枝頭懸掛著晶瑩的冰柱,北京數不盡的樹木激起了我的驚歎和讚美。"也是在這裡,他遇見了楊開慧。1920年1月楊昌濟臨終時,向南北議和代表章士釗寫信,力薦毛澤東與蔡和森。信中寫道:"吾鄭重語君,毛蔡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先生為國舉賢,不遺餘力,應該為培養出千古驕楊的女兒和世紀偉人的學生而含笑九泉,彪炳史冊!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我愛北京中軸路之十三《鐘鼓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