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400億美元!日前,美國人工智能計算巨頭英偉達準備以400億美元高價,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次有史以來半導體領域規模最大的收購,如今也成為中、美、英等大國之間的博弈。說到底,都和專利有關!


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萬博士(您身邊的知識產權專家):


如今,無論是高新技術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對知識產權愈發重視。而專利作為科技創新的載體,不僅能夠帶來長遠的利益,更能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獨佔優勢。如何理解?如何應用?如何應對?是每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遇到的。


1、ARM:靠專利授權壟斷95%手機市場


看到ARM這個公司的名字,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ARM是一家英國的芯片設計公司,目前最常見的兩種芯片架構一種為x86,另一種就是ARM。如果x86統治PC,那ARM就是移動端的絕對的NO.1。


他們不生產芯片,而僅提供芯片的設計方案,並收取授權費和專利費。數據顯示,全球有95%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都是ARM技術。依靠知識產權,ARM公司便佔據了芯片產業鏈的頂端。


而準備收購ARM的英偉達又是何許人也?只要對電腦有點了解就一定對其綠色的LOGO以及醒目的“NVIDIA”名稱非常熟悉。它是由美籍華人黃仁勳一手創辦,於1999年成功造出GeForce 256顯卡,並首次提出GPU概念,重新定義了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這幾年英偉達的發展有目共睹,如果雙方強強聯手,英偉達將藉助ARM進入CPU領域,ARM則將藉助英偉達突破桌面處理器領域。


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2、大國博弈,還是用技術實力說話


但事實上,這其中牽涉的利益並非表面上“一買一賣”這麼簡單。目前,基於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已達1600億枚,蘋果、三星、高通、華為都在裡面。而英偉達作為美國公司,如果把持著這一利器,無疑對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


因為,作為國內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使用的就是ARM架構,當然專利費也沒少交。特別是如今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已經生效,臺積電、聯發科、高通等芯片巨頭已經表示之後很難供貨華為。如果ARM再變成美國的公司,這樣連設計困難了。所以,大國之間的博弈,根本上還是用技術實力說話。落後就要捱打,不僅可以用在這裡,還可以用在其他行業!


好消息是,目前此次收購尚未完成。按照慣例,如此大規模的收購需要英國、中國、美國和歐盟的監管批准才行!或許,這次我們會投出否決的一票!


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3、讓人又愛又恨的專利壟斷


從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專利作為保護創新的武器,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有人說,專利的作用就是為了壟斷,甚至很多人以此為目的申請專利。這樣的思路無疑是片面的!


專利權與技術壟斷之間的誤區,專利權是一種拒止性排他性的權利,因為權利要求和權利要求數量的關係,一個專利能夠拒止的範圍是有限的,也很容易被規避繞開。一般來講,申請大量的專利可以形成一定的壟斷效應,但數量再多也不一定能夠真正做到壟斷。


明白了這一點,將來企業遇到專利方面的阻礙時也會更有信心!最根本的,還是要注重核心技術研發,建立自己的專利壁壘以及專利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當然,以下三種武器也要懂得靈活運用:


(1)專利無效。企業可以通過專利無效請求,掃除技術障礙,突破競爭對手限制,贏得市場份額;反之,每個企業也面臨著競爭對手通過專利無效,打破自己設置的專利壁壘的風險。


(2)專利佈局。只有擁有一定數量且佈局合理的國內外專利,在面對專利糾紛時才有足夠的談判籌碼。只有掌握前沿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未來全球競爭中充當掌舵者。


(3)專利挖掘。專利挖掘是專利申請前的必要步驟,專利挖掘如果做得不夠深入,不僅導致自己的無形資產縮水,而且還會給競爭對手更多的反擊機會。


英偉達400億鯨吞ARM公司!中國半導體發展已沒有退路可言

如有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歡迎諮詢泉州市萬博知識產權有限公司,萬博士將提供最完善的知產發展策略,為您的企業保駕護航!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關注萬博知識產權微信公眾號(WanboIP2018)找萬博士私聊,可以瞭解更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