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繁榮寒武紀,市值千億大反轉

從百般質疑到市值千億的反轉,隱藏了多少虛假繁榮,就蘊含了中國芯的多少無奈。

虛假繁榮寒武紀,市值千億大反轉

全文2840字,閱讀約需6分鐘

文丨小北

編輯丨楊旭然


本文核心觀點

1.從發招股書時的備受質疑,到上市首日的市值千億,寒武紀大反轉背後是一場虛假繁榮;

2.寒武紀面臨的真實困境是,產品線與華為海思、英偉達等芯片巨頭完全重合;

3.在顛覆性的技術迭代浪潮中,寒武紀有機會挑戰行業老巨頭。

市值破千億,混雜著技術天才300億的造富神話。上市首日,寒武紀風光無限。

這與其招股書披露時的情形大不相同。今年3月,寒武紀招股書披露,大客戶流失、持續擴大的虧損、成本高昂等問題首次被暴露出來,隨之引來的是無數質疑。

僅僅4個月,從百般質疑到市值千億的反轉。這背後隱藏了多少虛假繁榮,就蘊含了中國芯的多少無奈。

虛假繁榮

科創板上市首日,寒武紀股價最高達295元/股,相較64.39元/股的發行價大漲358%,市值最高衝破千億,最終落在849.81億元。上市後第二天,其市值繼續大漲29%,達到1096億元。

其創始人陳天石持股33.19%,相對應的身價約為300億。

但千億市值、百億身價並不能掩蓋寒武紀的困境:持續虧損、大客戶流失。

據其招股書,2017至2019年寒武紀連續三年虧損,期間公司淨利潤分別為-3.8億元、-4104萬元、-11.79億元。

虛假繁榮寒武紀,市值千億大反轉

寒武紀對外解釋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智能芯片研發需要大量資本投入”。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2018、2019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9億元、2.40億元、5.43億元,成立四年來合計支出研發費用超過8億元。

除此之外,寒武紀丟失大客戶華為,也已經是業界的常談。

招股書顯示,2017、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華為分別貢獻了其中的98%、97%。但到2018年10月,華為公佈了“達芬奇計劃”,開始自研AI芯片,並在2019年的新款手機上搭載,直接導致了寒武紀2019年IP授權收入銳減。

在企業級市場碰壁後,寒武紀開始To G。招股書顯示,目前其收入主要來源於幾大政府客戶,最大的客戶是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

虛假繁榮寒武紀,市值千億大反轉

上市兩日股價全線飄紅中,寒武紀的窘境原本絲毫沒有改變。

“M2(廣義貨幣供應量)超發,水漫金山,錢多”,某位業內人士對億歐表示。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衰退,當下各個國家都在通過財政、貨幣手段刺激經濟。

截至今年6月,我國廣義貨幣M2增速為11.1%,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高,而後續隨著特別國債等的大規模發行,預計未來的M2增速有望升至13%以上。

這個過程中,最為受益的無疑是股市。

除此之外,國際環境變化的大背景下,外部技術封鎖,政策鼓勵自主創新成為當前大勢,AI芯片作為核心技術,是國家戰略級產品,其隱形的戰略價值與市場空間,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想象與激情。

不僅是寒武紀,6月1日科創版上市的中芯國際,同樣也是開盤漲幅超200%,市值一度高達6000億人民幣,PE達到114倍。

真實困境

儘管股價向好,但寒武紀面臨的真實困境無法掩蓋。

大客戶華為流失背後更為殘酷的真相是,作為創業公司的寒武紀,其產品線與芯片巨頭華為海思、英偉達完全重合。

成立之初,寒武紀以手機AI芯片切入終端市場,憑藉著為華為授權IP一舉成名。

2016年至今寒武紀一共發佈了三款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

前兩代產品均被集成並搭載在華為當年的主力機型中,而到第三代1M,隨著華為自研,雙方合作終止,這款產品基本上退出了終端市場。

2017年之後,AI解決方案是手機芯片的標配,但除了華為海思與寒武紀的短暫合作之外,各個大廠都沒有對外採購AI處理器IP,而是通過自研滿足需求。

寒武紀與華為海思的合作,更像是特殊時段的暫時需求。在海思自研之後,短期之內終端市場不再存在規模化出貨的市場空間。

終端市場無機會,2018年之後,寒武紀將主戰場轉移到了雲端,以及邊緣端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相繼發佈了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90三款雲端芯片,和思元220邊緣端智能芯片。

虛假繁榮寒武紀,市值千億大反轉

但同樣,在這些市場中,華為海思和英偉達依然對寒武紀構成威脅,二者產品線完全重合。

在研發投入上,據招股書,2019年寒武紀投入5.43億元,研發人員數量680人,而同期華為海思的研發投入是24.39億美元,兩家公司相差近32倍,英偉達的研發費用高達28.29 億美金。

在招股書中,寒武紀也坦言:

“華為海思未來與本公司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產品領域均存在直接競爭。由於華為海思及其母公司為全國知名科技集團公司,其選擇自主研發人工智能芯片產品使得公司IP授權業務收入下滑較大,而且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寒武紀,AI大爆發

“寒武紀是過去在5到6億年前一個非常有意思地質紀年,在這個時期發生一件事,就是物種多樣性出現了一個空前的提升,所以我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時代有這樣的寓意,可以預示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大爆發。”


陳天石曾這樣解釋寒武紀名字的由來。

隨著技術上的一些突破,一個新的AI時代正處在爆發前夜,新物種層出不窮。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儘管競爭激烈,困境重重,但寒武紀並非沒有機會。

機會首先來自於廣闊的雲端芯片市場空間。

Intel在最近一期的財報中預測,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在2024年將達到100億美元。在一個百億美金的基本盤中,寒武紀只要能夠在其中切到百分之十的市場份額,就能撐起遠超千億的市場規模。

5G、VR/AR等新技術的逐漸成熟,也將為AI芯片,尤其是邊緣側的AI芯片提供更多的發揮空間。

另外,在顛覆性的技術迭代浪潮中,創業公司能夠成功挑戰行業老巨頭的邏輯沒有任何變化。

事實上相比華為海思、英偉達,寒武紀並非全無優勢。在很多巨頭受歷史桎梏的地方,寒武紀都有機可乘。

比如英偉達的通用型芯片,同樣一塊芯片應用於多個細分場景,不僅成本較高,性能也不一定適用於該場景,而沒有歷史包袱的寒武紀,則可以用更低成本打造出適用於某細分場景的AI芯片。

在科創版問詢函的回覆中,寒武紀也表示,與英偉達和華為海思相比,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微架構、指令集等核心技術上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

比如相對於英偉達等境外巨頭的GPU、CPU產品,寒武紀的芯片架構針對人工智能應用及各類算法進行了優化。

而相比華為海思,寒武紀具備先發優勢,並定位於獨立、中立的芯片公司,通過中立也可以吸引到一些客戶。

從to G到to B的路徑,也並非完全不可。

從更為宏觀的國家層面,於中國而言無“芯”之痛一直如鯁在喉,作為一名落後者,在奮起直追的歷程中,國家激勵必不可少。

先靠G端市場活下來,等市場成熟後再去切入企業市場,這就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是很多創業公司挑戰巨頭的路徑。

陳天石之前接受採訪時也曾說道:“我甚至認為IC行業的泡沫是好事。

沒泡沫哪有發展?有泡沫,市場就能培養出大量的人才。假如集成電路行業都是最窮的,和互聯網一比都賺不到錢,學生們畢業後都不會幹這個了。”

結語

歷史上,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其代表物種三葉蟲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啟發者。它和其它生物一起開啟了地球上生物多樣化的序幕,生物世界才真正爆發。

國產芯片的追趕,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邏輯一樣,重要的並不是一下子進化出一種特別強大的物種,而是進化出一批非常多樣化的物種,各自謀生存。

正是這種“飽和式”的進化方式,才能從中遴選出最適合生存的物種。

有時候,產業鏈和生物鏈的本質一樣,自身的進化只是環境中的一環,寒武紀真正要走的路途,是與整個產業集群一起,艱難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