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明天是大暑節氣,它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排行第十二,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說起小暑和大暑,很多人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區別,甚至搞不清誰先誰後。


單單從夏季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更愛跟孩子講,大暑是一個“優雅”的節氣。為什麼這樣說呢?別急,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大暑節氣的那些事。


歡迎大家把這些節氣故事講給孩子聽,這樣,以後一聽到“大暑”,就不會只知道“大薯條”啦!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暑”這個字,在古代有兩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是:熱。想象一下,這個暑字拆開,不就是一個日、一個者嗎?無論這個者指的是人、動物還是植物,都要被大大“日”照射著,能不熱嗎~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第二重意思是:悶。《說文解字》中說過,熱給人的感覺是燥,但暑的話,就是熱上加溼。東漢的訓詁學家劉熙曾這樣描述暑:暑時,大地如煮開之水,人熱如煮物,上炙下蒸,猶如夾在其中。


每年的大暑節氣也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後,不能說大暑這一天一定是全年氣溫最高的,但給人的體感是最熱、最悶的。


為什麼大暑前後感覺“溼氣”重?


大暑前後的天氣是最磨人的。人們容易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些人的臉上會長季節性的痤瘡等,感覺周身不清爽。


這是因為,亞洲獨有的季風氣候產生“溼熱交蒸”特點,這一特點在大暑前後達到了極致。由於降水頻繁、溼度大,也導致惡劣天氣發生頻繁,比如現在南方的洪澇災害。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大暑至,萬物榮華


因為大暑這麼熱,所以很多人都討厭這個節氣,也懶得去了解節氣背後的文化。然而對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來講,二十四節氣各有特點,大暑也常常被文人用作引喻,甚至還有人為大暑做過詩賦等。


民間有說法: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

人是不喜歡熱的,但絕大多數作物、植物都喜歡充足的陽光和水分來滋養,大暑越悶熱,作物長得越歡騰,人們就會在不久的秋天有所豐收。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白居易曾經在《銷暑》中寫道: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不要說古代,以前空調還沒有在中國普及前,長輩看到熱到煩躁的孩子,總會說:心靜自然涼。大暑對於人們來講是“蒸煮”、是酷熱難耐,但也是人與自然的一種平衡。


中國人崇尚勤勞,認為過度追求安逸是人性的弱點,會後患無窮。所以古人倡導“順其自然”,無論你喜歡、不喜歡,自然萬物有其存在的道理。


順四時,適寒暑,想想暑天雖熱卻還有累累豐收等著人們,馬上秋天就可以貼秋膘了。這麼想想是不是就沒那麼有怨氣了?


大暑三候:化草為螢的古典浪漫


每個節氣都有三候,大暑的三候分別是:

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腐草為螢,是中國古人對大自然的一個美麗的誤會。


螢,就是螢火蟲。由於螢火蟲喜歡把卵產在枯草上,所以在大暑前後蟲卵孵化的季節,古人看到無數的“螢火”從枯草堆中升起,還以為那是枯草的“靈魂”昇天了。


草是大自然中最常見、最平凡的小生命,古人能想到一歲一枯榮、通過化草為螢的方式進行輪迴,也算得上是一種中國式的古典主義浪漫了。


土潤溽(ru)暑,這個“溽”字的意思就是溼。由於大暑前後降水頻發,空氣中的溼度很大,所以土壤是被滋潤的狀態,空氣中瀰漫著溼熱的感覺。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大雨時行,就很好理解了。這個時節無論南方北方,都紛紛進入了雨季,像長江沿岸地區往往會因為迎風坡等地理因素影響,造成局地暴雨、大暴雨,甚至形成洪澇或者決堤。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大暑有哪些習俗?


1、送船

在江浙沿海一帶,大暑這一天有“送船”的習俗。因為以前沿海地區的人都是靠海吃海,很快就要進入秋天的捕魚季節,人們會進行一系列的慶祝和祈福活動,將一艘象徵著滿載而歸的“大船”送出漁港,讓其緩緩駛向大海。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2、吃冰荔枝

在廣西、福建一帶,還有吃荔枝的習慣。一是因為這個季節荔枝正盛,二是因為荔枝香甜多汁,能解口渴。在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從自家的井中打上來冰冷的井水,用井水來浸泡荔枝,吃冰荔枝解暑。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3、飲伏茶、吃仙草

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的習慣,各地配方不大相同,但基本上是用金銀花、甘草等常見的清熱解火的中草藥熬製而成。古代,很多村莊都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點伏茶,便於來往的路人飲用解渴。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廣東一帶,則有吃燒仙草的習俗,現在北方人也很愛吃。仙草其實就是一種草本植物的俗稱,用水熬煮後再晾涼,就會凝固成像涼粉果凍一樣的東西,加上蜂蜜、果汁或者煉乳等蘸料,口感香甜清涼,而且清火。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4、暑月遊船

北方很多地區,在小暑到大暑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都會有外出遊船的習俗。這是因為這段時間正好可以欣賞荷花由開到盛、再變成蓮蓬等景象。同時,湖面也會比陸地上要涼爽許多,所以許多人會外出划船納涼。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大暑,一場優雅的離別


大暑的酷熱,致使很多人很討厭這個節氣。但是,這個節氣的優雅,常常被人忽視。


古代人信奉《周易》,不單單是我們理解的所謂“風水”,更包含自然迭換的哲理。


在十二闢卦中,大暑節氣為“遁卦”,遁本身是退讓、退場的意思。生如夏花般燦爛光景,也會在大暑這一天開始悄然退場。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就像各地的降雨一樣,大暑在用自己的方式給炙烤了幾個月的大地慢慢降溫,把秋天給引出來,這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荷花的凋零,麥浪的成熟,萬物生長輪迴。這就像是人在一生中,必定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這是大自然帶給人們的思考,也是值得讓孩子去觀察、思考的景象。

大暑也和中國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暑氣到達頂點,便會陽漸衰,陰漸強,物極必衰。做人也須像“大暑”一樣,自律,自持,謙遜,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凡事不咄咄逼人。

這樣的大暑,是否很優雅呢?


明日大暑 | 食荔枝,飲伏茶,化草為螢,這些習俗講給你聽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句小詩,大暑之後天氣炎熱,大家要多喝水,少生氣,平和心態過苦夏,秋高氣爽的日子很快就會來了。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絛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