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韩信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一定要死

各位兄弟们早上好呀,今天讲点什么好?最近在看段奕宏演韩信的楚汉传奇,正好就来讲讲韩信之死吧,究竟是韩信是 “狡兔死,走狗烹”的牺牲品?还是真意图谋反?搬好小板凳我们往下看。


汉初三杰韩信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一定要死

韩信发家史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一说淮阴区 )人。作为汉初的三杰之一,投奔刘邦之后到达了才华得以展现,作为军事和谋略的杰出代表可以统计为暗度定秦,暗度灭魏,背水灭赵,降燕,灭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协助刘邦灭项羽平定天下后,却被人诬告被贬为淮阴侯,后面发生的事大家也就知道了,太后吕雉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历史上的说法是韩信功高震主,意图谋反,但是为什么最后一定要韩信死,恐怕就是下面的原因了,hxd们拿好小板凳我们往下看。


汉初三杰韩信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一定要死

韩信之死

韩信与刘邦的第一次隔阂是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战场互有攻守相持不下时,韩信率领大军平定齐国后,眼见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攻打,形势岌岌可危,但韩信却让刘邦这时候封他为齐王,刘邦虽然听从张良计策封韩信为王,但是杀机却已埋下种子。其后韩信无疑是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也许就仅仅限于想当一个有实权的诸侯王。当时我们从他对刘邦的建议就可以看出。在韩信最早给刘邦献还定三秦的策略的时候,也就是俗称的“汉中对”,韩信说给刘邦的话里,其中有一条是:把天下分封给有功之臣。分给有功之臣这不就是分封制吗?这是他骨子里认同的理念的。皇帝?郡县制?不存在的。韩信认为自己是士,想当王也是没错,他的能力和实力值得这样的地位。但是大哥这已经不是春秋战国了,刘邦需要的是个对他刘氏江山毫无威胁的臣子,异姓王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或者长久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齐王降为楚王,战后,一统天下的刘邦,很快就想了办法,收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从齐王,改为了楚王,为的是收兵权。韩信肯定是不满的。但是他忍了当王就行,还没超过韩信的底线。而后来又把韩信从王爵,降成了侯爵,成了淮阴侯。这时候韩信应该已经对刘邦很大的不满了,但刘邦已经准备了很久,降为淮阴侯只是为了慢慢收紧韩信脖子上的那个套圈。同时刘邦在历史上也只比秦始皇小了三岁,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面对正值30多岁而且不认同自己郡县制理念有巨大军事威信的韩信,那也没必要留了,那就这样吧,韩信再见,只能怪你没有看清这天下大势所趋,于是韩信被杀,诛三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天下大势所趋一路多少想要阻挡的血肉身躯,都会被车轮碾压得粉粹。


汉初三杰韩信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一定要死

好了今日份的历史小科普已送达,好兄弟们还满意不?下期想看什么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