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给孩子讲道理吗?

你会给孩子讲道理吗?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许多父母这样抱怨:“该说的都跟孩子说了,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千遍,可他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该怎么办啊?”再来听听孩子怎么说:“从小到大,父母总是把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挂在嘴边,而且总是和学习、前途挂钩,什么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不好就不会有前途之类的,听得我不胜其烦。”

一份由中日韩美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孩子比其他三国的孩子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在选择倾诉对象排名中,中国的父亲排在最后一位。在四国高中生调查报告中,93.4%的日本母亲常和孩子聊天,其次是韩国母亲(92.4%)、美国母亲(83.7%),中国母亲列最后,为74.2%。从高中生本身来说,91.2%的日本高中生愿意主动向母亲倾诉,韩国为88.9%,美国为842%,中国高中生列最后,为72.6%。

在一个大院里,住着一个很普通的老爷爷,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空的时候,孩子们就去听他讲故事,相互间闹了一些小矛盾也总是找他帮助化解,有时候即使犯了错误,父母说服不了时,老爷爷却能用三言两语便让孩子认错改错。他的这种能力让大院里的父母们都自愧不如,于是便登门向他讨教与孩子沟通的“秘诀”。他笑着对父母们说:“其实很简单,你们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愿意用一些大道理来教导他们有关学习、行为和前途的一些事情,孩子还小的时候,会因为理解力有限而无法真正明白你们的话,孩子长大一些后,如果你们还是把这些大道理挂在嘴边,孩子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些大道理他们是听不进去的。而我与他们交流时,总是用一些平实的语言加上一些生动的例子,这样他们自然愿意听了。”

大道理人人都会说,也永不会出错,可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甚至还会有负面作用。面对不愿和自己沟通交流的孩子,许多父母或许常常会想起孩子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候的孩子是那么黏人,整天都围着大人问东问西,让人难得有片刻的安静。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却越来越难了。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产生变化是正常现象。当然,出现这种极端转变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孩子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除了生理上的变化,还有心理上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能以大人的身份存在。为表现出自己不再是小孩,他们开始拒绝接受父母的观点、意见,并且通过否定长辈的各种言行、观点,来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冲突、矛盾,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其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在思想上要求独立,生活中渴望更多的私人空间,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要依赖父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们从内心希望父母少管或不管自己。作为父母,却已习惯了用对待小孩的指令式的方法对待孩子,认为孩子就是要听大人的话。这样便造成孩子强烈的反抗情绪,嫌父母烦、啰嗦。

另外,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从小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当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父母总认为孩子小,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缺乏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孩子在父母面前有话不能说,这样就会让孩子逐渐不愿与父母谈心,关起了与父母之间沟通的大门。孩子长大了,阻隔的门也变厚了,门上的锁也生锈了,这时要打破阻碍,重新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最后,“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如今,这种观念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被不少人深化了。因此“想要找个好工作,必须有个高学历”,成了父母的口头禅,压力很大的孩子自然不愿意听父母反复唠叨这样的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融洽沟通。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就要讲究沟通的艺术。

1.父母要在孩子还小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实,只要你愿意,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与孩子良好的交流、沟通,要从小开始。当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处处需要依赖你,你的善于聆听,会让孩子倍感安全和信任。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喜、怒、哀、乐,他第一个想到要倾诉、要分享的人一定会是你。而疏于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同样也不会被列在孩子的知己名单上。因此,要成为孩子无话不说的朋友,首先要从小开始聆听他的声音。

2.父母要放下架子,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

看着孩子长大,父母心里自然高兴,但在不少父母的潜意识中是拒绝让孩子长大的。他们的保护、干涉、过度担心,不仅阻碍了孩子的正常独立,而且还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并直接通过行为反映出来。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应相应改变,从指令式转为商量式,从家长式转为朋友式,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权利。

3.与孩子沟通,父母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学会倾听和理解。

面对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微笑,只有看到快乐的父母,孩子才不会隐藏自己,才会在父母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孩子也渴望交流,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倾听。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让他觉得父母在意他,孩子会感受到尊重和鼓励,从而愿意说出心里的感受。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流行元素、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与父母毕竞是两代人,父母应尊重孩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选择,只有尊重,才有理解,才能打破两代人沟通的障碍。

4.父母要少说套话,避免气话。

最常见的套话是“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面对这种沟通方式,孩子的本能反应是闭上嘴巴。虽然他们的眼睛仍在盯着你看,可耳朵根本不在听。类似于“等你自己有了孩子,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话,也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由于孩子最关心的是现在,所以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对他们都不会产生作用,良好的沟通应该是现在时。

与人沟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在不同的情况下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孩子来说,父母居高临下的沟通态度,满嘴空洞的大道理是他们最难接受的,而相互间平等、尊重的真诚交流才会取得应有的沟通效果。总之,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要掌握两点:一是尊重孩子,平等地交朋友;二是掌握一点儿说话的艺术、教育的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