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全面振兴“县中”教育,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制度》,这篇文章应该是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接受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专访时,对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的交流分享。

县城中学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公共政策失衡等因素影响,优秀教师 、优秀学生不断流失,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县域教育生态日益恶化,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县中塌陷现象”。对此我深有感触,毕竟我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深知县域普通高中发展之难,对于县城中学的发展,我自己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困惑一:对教师没有心服口服的评价制度

大多数县中,都没有形成完整且有效的评价制度,对于一线教师的评价,仅仅只是简单的计算工作量,重数量不重质量,所谓的绩效激励,根本就是隔靴搔痒,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差别,教师节的荣誉表彰,往往就是这些中学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索,优秀教师评给谁?根据什么标准?有什么依据?是否能够服众?绩效的分配,更是吵翻天,有的学校分配绩效,为了不得罪人,采取平均化的分配方式,对于优秀的劳苦功高者,象征性的多给一点点,对于那些工作量少又不愿多做一点工作的高职称,象征性的少给一点点,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学校制度的优越性,谁也不得罪啊!殊不知,伤了人心,尤其是伤了优秀教师的心。

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困惑二:总是热衷于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

恕我直言,许多县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并不是在教学上,学校中层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迎检,教学效果好不好是其次,迎检必须要过关、必须要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为此不惜让老师和学生参与作假。许多一线班主任苦不堪言,所谓的德育工作已经占满了所有课外时间,哪有时间备课搞教研?一所小小的县城中学,能够承载多少活动?足球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禁毒安全进校园,申办无烟学校,申办0犯罪学校,申办书香学校,申办课改实验学校。。。

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困惑三: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一起流失

学校没有追求,教师不得发展,优秀教师的离开,并不都是因为待遇问题,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一所学校不重视教研、不主抓教学、不给优秀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优秀教师的离开,应该是件让人特别理解和支持的事情,那些走不了或不想走的老师,大多随波逐流,混点工资而已,当然也不乏清醒的老师,他们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委屈和排挤,依然不能湮灭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他们都是县中教育的脊梁。

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优秀生源的流失是合理且符合人性的,为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去到更好的学校,得到更高的平台,与优秀的同学成为朋友,并受到优秀教师的指点。如果你持否定的观点,要么你没有为人父母,要么就是孩子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去不了更好的学校了。

困惑四:学校的校规校纪总受到挑战和践踏

有的县中也想出类拔萃,拿出铁腕手段管理学生,由于生源差,学生行为习惯本就不好,总是违规违纪,抽烟打架都是家常便饭。由于县城不大,人员关系更为复杂,有时候你想“请走”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难比登天,你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人给他求情,老师地位低,谁也得罪不起,只能任由这样的问题学生一错再错,最后导致校规校纪形同虚设,如同一纸空文,校风如何纯正?学风如何营造?班主任没收学生手机,导致的师生冲突新闻屡见报端,学生对老师恶毒诅咒、拳打脚踢,甚至拔刀相向,这样欺师灭祖的新闻我想还会继续出现。

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困惑五:班主任荒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愿意当班主任?你愿意吗?你每天都会处理学生的违规违纪,抽烟、打架、上课睡觉,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想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他,都要有足够的智慧,并付出巨大的工作量,平心而论,若不是真心热爱教育,谁会愿意担任班主任呢?为了解决班主任荒的问题,学校也是煞费苦心,从荣誉表彰和职称评定来限制老师,凡是不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一律不准评定职称,出发点是鼓励老师们当班主任,结果呢?有些的县城高中,班主任是音乐、美术、体育等老师担任,我并不是怀疑这些科目老师们的能力,但很担心这样的班主任是否懂得高考,是否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呢?从职称角度逼迫老师们担任班主任,这样的政策属于懒政和不作为,如果一位老师担任班主任只是为了评定职称,那你希望这样的班主任能付出多少精力呢?干完这一届评了职称以后,他会还继续担任吗?老班主任似乎从班主任岗位上退休,让那些新手上,那我们的学生不就成了新手老师们练手的对象了吗?

在县城中学干了十一年一线教师的几点困惑

困惑六:校领导的任命

上至教育局局长,下至学校校长,不一定都干过一线教学,或者就是对教学工作一无所知,不理解一线教师的艰辛和心酸。盲目的指导和发文件,只会适得其反,伤了老师们的心。有些文件、有些指令,并未遵循教育规律,单单只是考虑安全,最后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们疲于应付,懒于应付。有的校领导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自己并未思考透彻,也并未拿出有效的工作计划或方案,就盲目的开会,漫长的会议,最后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有的校领导对老师的激励,只谈情怀,不谈报酬,只谈对学生的大爱,不谈对老师的关爱,只谈师德师风,不谈老师们的尊严!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县中发展的疑惑,我绝对尊重每一位坚守在县城和乡镇的老师们,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文中观点若有偏颇之处,请原谅我还年轻,可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希望与热爱教育的你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