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学王阳明

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半完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中国文化五百年来只有王阳明。日本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腰间一直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极大的贡献,对日本也是影响深远。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不但提出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更重要的是,他一辈子都是在身体力行,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从王阳明身上我们看到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至少要做到四点。

1、 立志高远,敢于尝试。

王阳明从小聪明过人,这得益于王家祖祖辈辈良好的家风传统,其父王华贵为当朝状元。但王阳明从小对功名利禄看的比较淡,他有更大的理想。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他问自己的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认真的说,好好读书是为了能像你父亲一样考上状元,为朝廷做事。王阳明却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成为圣贤。从此,从十几岁开始他就立志向圣贤一样生活,追寻真理,一直到其病逝。在这过程过,无论是顺境还逆境,无论是在浙江还是在京城,在贵州,在江西,他都从来没有放弃对圣贤之路的追求。

阳明潜心圣贤之学的第一步,便是沉静于程朱理学的研究,他为了探讨格物致知的道理,去自己的院子里格竹子,最后没有格出真理,反而因此得了重病,以至于一生都有咳血的毛病。他研究兵法,研究骑术,考察边关,沉溺于佛老之道,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要学王阳明

我们每个人从小应该对人生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应该树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小的志向,决定了我们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情。虽然我们没有王阳明的天赋,但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就一定离完美人生近一点,更近一点。

2、 保持纯真的天性,不畏权贵

王阳明说过,人心如同一面镜子,干干净净, 但是随着在社会上的奔波,染上了尘埃,我们应该经常擦拭,把灰尘清除,让心恢复本来的面目。正是基于这种纯真的本性,在朝廷中以刘瑾为首的宦官为所欲为,无端打击报复朝中忠臣的时候,王阳明不惧权贵,毅然决然地上书为朝臣喊冤,最后落得下狱流放。本来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而且作为后起之秀,他本来是刘瑾等人拉拢的对象,但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人生要学王阳明

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一面面具下,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本来的样子。我们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一面镜子,毫无污染。但是随着我们走过很多路,见过许多人,经历很多事,我们的心被蒙蔽,我们认不清事务的本来面目

3、 面对困境从容不迫,自强自立

王阳明第一次厄运就是在触怒刘瑾之后被下狱,在狱中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研习周易;在后来被流放到贵州龙场驿的时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自己开荒种地,自己搭屋建房,同时对自己的学说做进一步的思索,著名的龙场悟道由此而来,从而开启了阳明学说的开端。

人生要学王阳明

比起王阳明一生所承受的厄运,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挫折简直不值一提。我们常常羡慕伟人所取得成就,却恰恰不能看到成为伟人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

4、 敢于为民做主,敢于承担责任

在王阳明一生,除了在学术思想上的造诣外,最著名的就是对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平息。本来王阳明是被调往福建,在行程途中听说宁王已经造反,他毫不犹豫,及时组织各地的兵员,以少胜多,以高超的战略战术以及果断的执行力,力挽狂澜,挽救了明朝的命运。平叛本来不是王阳明的职责,他仅仅是为了当地剿匪,但是君臣大义跟前毫不推卸责任,敢于勇往直前,救万民于水火。

人生要学王阳明

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诤诤之言,如雷贯耳,但正真身体力行者,始终如一者,千百年来就几个人。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没有如此的豪言壮语,但我们应该承担作为一个个人最基本的责任,对家庭、对单位、对国家负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