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10月3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可在皮膚表面停留9小時

《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與培養基或上呼吸道黏液混合,並將混合物應用於從屍檢樣本獲取的人體皮膚上可以發現,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為9小時,而甲型流感病毒為1.8小時。相比不鏽鋼、玻璃和塑料等其他表面,這兩種病毒在人體皮膚上失去活性的速度更快。

研究指出,使用濃度為80%的乙醇進行處理後,兩種病毒均在15秒內完全失去活性。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在人體皮膚上長時間存活可能會增加接觸傳播的風險,正確保持雙手衛生可以預防病毒傳播。

【醫學探索】

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歇根大學在《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新型粒細胞具有神經保護和神經再生特性。將這種細胞注射給具有視神經損傷或脊髓神經纖維損傷的小鼠體內,能夠促進神經元存活和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軸突再生。

隨後,研究人員測試了具有未成熟中性粒細胞特徵的人骨髓細胞在啟動神經修復方面的能力。將這類細胞過繼轉移到RAG1基因缺陷的視神經受損小鼠眼睛後,直接刺激了斷裂的視神經節細胞軸突生長。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這些細胞或能夠幫助患者減緩或停止進行性神經功能衰退。

【睡眠研究】

研究發現睏意是如何在腦中產生的

《科學》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睏意”是如何在腦中產生的。此前普遍認為,睏意與一種叫“腺苷”的分子不斷積累有關。研究人員針對小鼠的基底前腦區——大腦中調控睡眠/覺醒的關鍵部位,觀察胞外腺苷濃度的變化,發現負責調控腺苷釋放的兩類神經元:乙酰膽鹼能神經元和穀氨酸能神經元。

進一步研究發現,穀氨酸能神經元的活動是引起胞外腺苷積累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設法損毀小鼠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結果小鼠清醒的時間顯著增加。研究者指出,這組神經元提供的潛在靶點,未來或許可以用於治療睡眠問題。

【健康提醒】

胃總是突然“抽筋”可能是胃痙攣

總是感覺胃會突然“抽筋”,其實可能是胃痙攣。其特點是起病急驟、陣發性發作,主要表現為上腹部劇烈疼痛,疼痛呈絞痛狀,可伴有嘔吐。部分人胃痙攣性疼痛可能沒有任何疾病方面的原因,往往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藥物及飲食、菸酒刺激等有關。

專家介紹,緩解胃痙攣可通過物理性治療,如鬆解衣服皮帶、蜷縮身體減輕腹部張力、輕揉腹部等,也可以飲用少量溫水,食用少量蘇打餅乾或熱水袋外敷胃部等。痙攣發作的急性期可以服用解痙藥、鎮痛藥、抑酸藥等。對於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胃痙攣,要及時就診查明原發病。

【知識更新】

一邊看電視一邊發信息影響記憶力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提醒,頻繁的媒體多任務操作與注意力分散和遺忘增加有關,比如長時間一邊看電視一邊發信息和上網。

研究人員讓80名青壯年(年齡18-26歲)受試者快速瀏覽計算機屏幕上的物體圖片,在10分鐘的延遲期後,再給他們看第二組圖片,並要求他們指出這些圖片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更讓人愉悅還是不愉悅,或是他們之前是否見過這張圖,或是沒有與之前那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更頻繁的媒體多任務操作或與注意力分散頻率增加有關,而這種趨勢會導致情景記憶力變差。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薛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