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导语:叶落知秋,暑去凉来。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末伏”。到了末伏,天气逐渐转凉,酷暑即将结束。秋日诗情引新凉,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诗词中的点点秋韵吧!

立秋已至,天气应该逐渐转凉了,虽然白日里的燥热不减,但早晚已有凉意,不至“曼肤汗翻水”。

末伏到来后,再过几天,“处暑”节气也紧接着来临,“暑气止,凉风生”,秋天真正到来了。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们终于可以逃离空调房,走向“诗意的远方”。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争秋夺暑,凉风渐至


南宋诗人刘翰曾经写过《立秋》这首诗,诗里说“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这个时候小乌鸦它的叫声都散尽了,只有玉色的屏风,空空的,寂寞的,还立在那儿。

突然之间起风了,习习的秋风送来了那种清爽新凉。朦朦胧胧听到了秋风至,但起来去找的时候,什么都找不见。就看见满阶梧桐叶,溶在朗朗月色中。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立秋已经过去,天气应该逐渐转凉了,但是有好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还是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秋老虎”指什么时候呢?是指立秋以后有很短一段回热的天气,往往在处暑的尾声。

咱们俗语里面有“争秋夺暑”的说法,也就是说,在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段,虽然秋天从季节意义上已经来临了,但夏天的暑气还没有消退下去。有一句俗话说,“处暑过,暑气止”,天上那些云彩也就逐渐疏散了。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白居易写的《早秋曲江感怀》曾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暑气消散,凉风吹拂,一池秋水,半是荷花半是莲子。写得多生动啊,这也是中国古人应时而动写出来的诗篇。

当暑热散尽,一个灿烂的金秋如期而至。马上要走到秋天了,我们看见了那种箫瑟悲凉,不如一起来念一念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你的诗情准备好了吗?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为什么那么让人有感慨,有诗情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可以穿越秋光去成长。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各种意象拂过心灵留下的真正意味。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自古至今,一提到秋天,大家都觉得寂寞萧瑟,而刘禹锡却可以用一份轻盈在清秋中欣赏美景,他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得何等的流利清浅、天真宁静。

其实,人心和世相永远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人心小了就会觉得世界纷扰庞大,压在心上不堪重负;人心大了,赏世上的山水,不过就是一个精致的小小景观而已。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人在老病之时,如果再听秋风,没有几个人心情能够舒朗开阔。但刘禹锡真是了不起,他甚至和秋风成了相约的老朋友。尽管他病了、他老了,但是听见秋风来的时候,他依然深情款款地说“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他说去年当黄菊凋敝,初冬渐近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地和你告别了,现在深秋蝉鸣,我知道你又回来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你回来了真好,天地之间一片清澈,我愿意抱病为你而登上高台,不负金秋秋风之约。

秋词 | 清秋始爽朗,诗情且流连

你看秋风让一个人变得多么疏朗啊。夏去秋来,天高云淡,多少心事都在秋风涤荡中留给了千秋万代。末伏夏尽,念念清秋的诗词,此刻对秋天的“诗情”,留在你的心里了吗?

(选自《于丹:最美古诗词》、《于丹趣品汉字:节日节气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