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


生命,死亡,總是會讓人不經意地駐足沉思,去思考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與生並非對立面,愛與恨又何嘗不是如此。


01

死亡雖不可避免,但可以從容面對。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

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


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見過太多的死亡,無論是在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還是現實生活中,它們或壯麗,或淒涼,或溫暖,或冷漠,或平和,或不甘......

《入殮師》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最近突然想起來,又從頭至尾看了一遍。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很幸運在我如此浮躁不安的時候安靜地看了這麼一部,讓沉重直擊於心,卻將神聖與平靜浸潤在每一幀的影片,讓我對死亡又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死亡也可詮釋得如此自然與美麗。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影片中的每一次死亡都是充滿陰晦的,但在細細看過每一次的入殮後,卻不自覺的被死亡的靜美所感動。現在回憶起來,只記得每一位往生者靜謐的臉和親人們溫暖的告別。


02

向死而生,把握當下。


死亡,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如何從永恆的話題中找出新的視角,詮釋新的內容是諸多作品想要達到的目標。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讓世人不要懼怕死亡,正確看待死亡的觀點和學說更是數不勝數。


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裡有說:

在心理學研究的領域裡,有著1:21的說法。


這意在說明研究人類負面心理的學術論文遠遠高於研究積極心理的。是否人們普遍都是抱著一種消極處事的心態活著呢?

但並不是說談論死亡就是一種負面消極的行為,而更是為了啟示我們要把握當下的時光,用心過好每一天,而當死亡降臨時,只需平靜接受就可。


親人的死亡更是如此,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追悔莫及。這也是《入殮師》這部影片要告訴我們的。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那麼怎樣才算是把握好了當下的時光?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們懷著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目標,秉承著不一樣的價值觀,最終卻是奔著同一個方向而去———向死而生。


03

人生雖充滿苦痛,但我們有幸來過。


影片中有一幕,小林大悟看著逆流而上不顧死亡只為產卵的鮭魚,說到:終究都是死亡,為何還這麼辛苦。所以,終究我們都是朝著死亡而去的,為何還要活的如此艱難。


每個人都在用生命尋找一件屬於自己的東西。也許當我們找到的那一刻,東西本身已經遭到了損毀,但是若不去這麼做,等到離開人世的時候,我們會追悔莫及,而生命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從前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她老公的奶奶活到了一百歲,是在平安夜那天去世的,而這位奶奶一生都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聽完,我竟對這位奶奶的死亡沒有覺得一絲恐懼或是悲痛,反而為她感到滿足與幸福。


04

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


生命,死亡,總是會讓人不經意的駐足沉思,去思考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與生並非對立面,愛與恨又何嘗不是如此。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電影裡,小林大悟去應聘一家他自以為是旅行社的公司面試,社長卻告訴他,是打印錯誤,這裡的旅行是指幫助死去的人通往那個世界的旅行。也就是說他應聘的並非是旅行社助理,而是一名入殮師。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死亡對往生者來說,就是一場通往那個世界的旅行吧。可能我們很多人對於死亡,其實是沒多大概念的,沒有經歷,沒有親身感受,自然也就說不出來真真切切的感悟。


這部電影是真的讓我感受到了死亡也可以很自然,很靜美,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保持對死亡的神聖的敬畏與對往生者的尊重,同時珍惜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那些生命。


05

影片中其他的感動。


男主人公的妻子,麗香,是另外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典型的溫柔典雅日本女性的代表。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面對丈夫的事業失利,債務累累,生活窘迫,她一直都是笑著接受的,不抱怨,不遷怒。全世界的城鎮都是我們的新居,一邊演奏一邊旅行,一起走吧。 這是他的求婚誓言。

對麗香來說,誓言諾言不是最重要的,她在乎的是隻是陪伴與坦誠。她是一直遷就著丈夫的,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當小林大悟接受不了這份工作時,最後是從妻子那裡得到了最可靠的安慰。你許我海誓山盟,我給你脈脈長情,彼此依靠,相互理解,雙方在同等的位置上,在這種制衡下,才是最長久的吧。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最後說說影片中的配樂。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被大提琴徹底征服了。影片裡出現了很多世界名曲,最打動人心的是貫穿全片的男主思念父親的一首大提琴曲:由久石讓改編的曲子《Memory》。這首主旋律,小林大悟在裡面演奏了很多次。

在昏暗的房間裡,在四季變換的山坡上,有雪花,有落葉,大提琴的悲愴悠揚的曲調浸染了整部影片。沉重卻激情高昂,抒情卻充滿力量。符合回憶,印證死亡。


《入殮師》生的對面不是死,可能是另一個世界

生的對面不是死,愛的對面也不是恨。


文章作者:Rebecca

90後斜槓小女子,擅長寫個人成長、感情、影評、書評、拆書稿;愛電影,愛音樂,愛寫作。

(文章由空鏡solo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